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1+X”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管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1+X”阅读是“部编本”语文教材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教学体系的拓展和延伸。小学语文课内教学要把握好精读与略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外要积极推行“悦读、跃读、阅读、月读、越读”。课内课外阅读教学密切联系,内外融合,学生方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关键词:小学语文;1+X;阅读方法;教学融合
  作者简介:梅素静,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香雪小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文读写结合。(广东  广州  510700)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2-0039-03
  阅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关系到一个学生在成长中甚至进入社会以后继续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然而,“读不懂”“读不深”已成为小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拦路虎”。究其原因,没掌握阅读方法,阅读与理解之间转化不好是关键。
  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擅长阅读、思考与表达的读书人。语文教师要正确处理好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课文要求对文章做全面、精细、深入的理解,是整体性阅读;略读课文的教学,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舍去无关紧要的部分,省略逐章逐句的阅读。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有的放矢,把教学目标放在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上,让学生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修养,自己解决问题,学会自读,并向课外延伸,拓展课外阅读,用少量的阅读时间进行海量阅读,开拓知识面。
  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对于学生来说,仅靠教师教课文、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需要采取“1+X”的阅读模式,“1”指的是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X”指与这篇课文相关联的一篇或多篇文章,甚至是整本书。“1+X”构成了一篇课文带动课外多篇文章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实现三个转变: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从“教课文”转变为“教语文”,从“教知识”转变为“教会学习”,做到课内减负增效,课外大力推进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实现阅读效益最大化。
  二、悦读、跃读、阅读、月读、越读,进阶阅读促实效
  “1+X”阅读教学由课内带动,向课外延伸,有效地解决了课外阅读难以落实的现状。教师要善用例子,以例子为桥梁,带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大语文”世界。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阅读任务和阅读层次的不同,低、中、高三个学段的课外阅读可分为五种形式,即悦读、跃读、阅读、月读、越读。
  1. 低年级:悦读、跃读,读出童趣,读出快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呢?笔者认为,要从孩子喜欢玩的天性着手。“悦读”,读“好玩”的书,边读边玩,让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自由轻松的阅读。“部编本”语文教材中开辟了“和大人一起读”的栏目,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新亮点。这里所说的“大人”,可以是父母、教师,也可以是其他家庭成员或者亲朋好友。刚入学的孩子识字量较少,大多数尚未具备独立读书的能力,想要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语文,爱上阅读,就需要大人的引导和陪伴,所以得让大人带着一起读。从大人陪着孩子一起读,慢慢过渡到孩子自己读,这样也就实现了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已成为阅读新趋势。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心变得日渐浮躁,体现在阅读上,就更凸显出其功利化的一面。大部分家长没有阅读书籍的习惯,更不用说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模式,为家庭阅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著名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最好的家风,书架是最好的不动产。”具有浓厚的阅读文化和阅读习惯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一家人晚饭后聚在一起,声情并茂地朗读,其乐融融,家庭和谐。教师应该成为全民阅读的“践行者”“示范者”和“推动者”,教给家长如何陪孩子读书的方法。通过开放课堂、举办读书汇报交流会等形式,示范如何“一起读”。家长了解了各种充满趣味的阅读形式之后,再移植到家庭,开展阅读。教师可以适当布置家庭阅读作业,让家长配合做好“和大人一起读”。“悦读”“一起读”,既可以是安静地各读各的书,也可以共读一本书;既可以抑扬顿挫地大声朗读,也可以是对话式阅读,或者扮演角色表演读,还可以听着舒缓悠扬的轻音乐来读,甚至可以跟着影视剧的配音来读。这些趣味盎然的阅读方法,都是孩子们“悦读”的源泉,是阅读的驱动力和后续阅读的延续力。亲子阅读互动形式能够丰富孩子的童年,让孩子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感受真善美,懂得仁义礼智信,是维系家庭亲情的坚韧纽帶。
  低年段学生阅读还可以“跃读”。“跃”就是动,鼓励儿童积极行动起来,在浩瀚的书海中畅游。“跃读”也意指“跳读”。孩子读书,不一定要逐行逐句、一字不落地读,有些段落、细节或某些章节,孩子并不感兴趣,大可以“一跃而过”,不必担心影响故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联系前因后果,甚至还可以创编,而这更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因此,“跃”还是思维灵动的表现。孩子通过阅读大量书籍了解更多未知的事物,开始对这个世界产生好奇,从而对阅读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2. 中年级:阅读,读得优雅,读出品味。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素养的培育,仅仅靠课堂四十分钟是完全不够的,必须依靠课外的大量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阅读品味。因此,中年级的阅读主抓两个方面:培养阅读习惯,把握阅读方向。
  一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低年段的孩子在阅读时无拘无束,“玩”书味重,对他们的要求主要是培养阅读兴趣,但对中年段的孩子就要有所拘束,要求其静心读书、感悟领会、欣赏评价,阅读主要以默读为主,不作声不指读,可作适当批注、可摘抄优美句段、可做读书笔记、可制作读书卡、可写读后感、可写推荐意见、可有读后的交流……这些都是阅读的良好习惯。习惯的养成非一朝一夕,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需要师长的指导、反复提醒和纠正。任何一种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巨大的耐心和恒心,要依靠日复一日长期坚持的练习,直至习惯成为自然,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就会受益一生。   二是把握正确阅读方向。中年段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再满足于师长为自己选择的书籍,他们会有自己的选择。然而一些不法商家向孩子们销售的读物中,可能隐藏暴力、迷信、低级趣味等内容,严重污染和毒害孩子们的灵魂,甚至把人引入歧途。家长和教师要高度重视,多关注孩子们阅读的书籍,及时发现和引导,只有把握阅读主导方向,才能让优质书籍占据儿童的阅读世界。
  “部编本”小学语文新教材中设置了“快乐读书吧”栏目,这不是一般的课文学习,而是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可以每学期安排一两次,每次安排某一种阅读类型,如诗歌、散文、小说、童话、科普读物、剧本等,让学生接触各种文体类型,获得基本的文体知识。教师可以举一反三,介绍一些阅读常识,比如精读、比较阅读、猜读、群文阅读、非连续文本阅读、检视阅读等。通过“快乐读书吧”,让孩子乐意找书来读,会找“良书”来读。广泛阅读,学生才能拓展眼界,增长智慧。
  3. 高年级:月读,越读,保质保量。进入小学五六年级,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为保质保量完成阅读任务,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兴趣爱好,以“月”为周期,制订个人的阅读计划,列成一张“月读表”,其内容包括每月阅读量定为多少,阅读哪些书籍,利用什么时间段来阅读,家长如何评价反馈等。教师宜每周开设一节阅读交流分享课,让学生进行“思维赶集”,作为小结;每月开展一次“月度汇报”,谈阅读的感受和收获,汇报个人阅读情况,交换阅读的信息,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一个月(周期)之后,再制订下一个月的阅读计划。“月读表”可作为学习的过程性资料,存放到个人成长记录袋。这样的记录,相信会是学生少年时代最美好、最珍贵的回忆。
  小学高年级还要提倡“越读”。“越读”可作两方面理解,即跨越式阅读和跨越传统地阅读。电子信息时代,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大大加快,阅读形式更加多样化,阅读时间更加灵活,接收的信息更广泛、更及时。如听读(评书弹唱、故事连载广播等),碎片式阅读,阅读微博、新闻报纸、评论……视听结合更能刺激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对生活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大量的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有力手段。越读,更有助于和中学语文学习接轨,提升阅读品质。
  三、结语
  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让语文课经由阅读往课外延伸,往学生的生活延伸。要扩展课外阅读范围,鼓勵学生海量阅读。阅读滋养生命,课程奠基未来。小学阶段是替学生五彩人生“打底”的重要阶段,教师应高度重视小学阶段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 (日)阿部昇.学习力 我第一:日本秋田小学学习力第一的秘密[M].曹文智,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 阿甲.帮助孩子爱上阅读[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
  [4] 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俞 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18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