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课外阅读对学好小学语文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小学1~6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3~4年级: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关键词】小学语文;农村教学;阅读能力
语文在小学学习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语文的培养其实就是语文素养与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与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小开始。小学阶段的语文积累对以后的语文学习有极其重要的铺垫作用,如何才能让小学生把语文学好呢?重要的突破口,就是我们指导学生广泛的大量的课外阅读。学习语文不能仅限于语文课本,课本上的文章毕竟是有限的,还有很多古今中外的名著、百家典籍、天文地理等在我们的教材上是无法涉猎到的。只有广泛的课外阅读才能了解到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把语文学好,才能把语文素养与能力提高。
一、丰富课外阅读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学英语时,英语老师常说多读能培养语感。语感好了,在做阅读题时速度就会快,准确率就高。其实学习语文也是这样,只有广泛的阅读,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才能培养语文语感。所谓“语感”就是我们常说的阅读能力,广泛地阅读让我们了解到各方面的知识。自然当你遇到问题时,就能运用阅读积累的知识来解决;人的思维开阔了,解决问题就会快、准。我在乡村学校教书时,遇到过一个学生,由于他的语文阅读能力较差,不但影响到语文成绩,连数学、英语也连累了。那个学期笔者刚接手他所在的班,但看到的情况远比我想象的糟糕——全班不止他一个人语文阅读能力差,而是大部分学生的语文都偏差。
因此,笔者就开始计划让全班同学每周要有两节课,全部到阅览室阅读课外书籍,并要求他们在课余每天花半小时进行课外阅读。每节语文课刚开始的五分钟,叫部分同学来分享读书笔记,有序轮流进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这个活动。这个活动刚开始时,很多同学听话照做的,也有应付了事的,还有干脆不阅读。为了打破这个僵局,笔者唯有把在大学时候所有的读书笔记分享出来。然后每次的阅读课也亲自参与其中,前几个星期每次的分享活动都带头分享。
一个月下来,他们的态度开始有所转变了,能说好几句了。当看到他们每次都有所收获、进步,笔者都会从心里替他们感到高兴,并给予他们精神的鼓励。一个学期后,班级的语文成绩从全镇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全镇的前五名内,而且数学、英语的成绩也有所提高,语文尤其在阅读跟作文上都有明显的进步。上面提到的那个学生,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经过一个学期的广泛阅读。阅读能力大大的提高,看他做阅读题就知道,如果有关于抽象、概括、想象的题,原来都是空白或写了都是错的。现在每次考试遇到这样的题,他都能写完了,而且写的都是对的。阅读题占10分的话,他一般都能拿到6、7分以上;让一个曾经在这样带有抽象、概括、想象的阅读题中望而却步的学生有这样长足的进步,广泛的课外阅读可谓是赫赫的“功臣”。现在笔者已不在原来的学校教书了,这个学生还会时常发信息来,说他现在开始读四大名著了;而且他觉得阅读越来越有趣了,也许是每次的进步给了他这么大的信心吧。这个学生的前后变化给了笔者莫大的信心,也让笔者越来越觉得阅读的重要性,必须让学生把阅读这个口号变成行动。
二、广泛的课外阅读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古人云:“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更是妇孺皆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近代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也曾号召青少年要读各家名著,博采众长。这些足以说明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拓宽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推动青少年和儿童的健康成长,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等。
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内心的共识。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写作中的很多好的语句都来自课外阅读的感悟。我们要想自己的写作水平更好,那就多读书,读好书,而课外阅读就是最佳的选择。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对课内阅读会起到强化和促进的作用;而且还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知识,从而对我们的写作起到很大的帮助。
现在农村的小學生视野不够宽大,很多的知识需要从书上去汲取、积累,他们的习作之所以都无从下手。无非是因为平时不观察、不阅读、不做笔记,而且在阅读有时只是看看图画根本没有认真看,草草了事;故而在作文章时废话连篇,不知所措。由于课外阅读的自由性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认真地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读物。如果是低年级的尽量要简单一点的能看的明白的读物,中高年级的就让他们看完做读书笔记,如抄写一些美妙的句子、好的故事、文章段落等。这样不断地积累,积少成多,积沙成塔。曾经教过的六年级的一个学生,她平时很爱看一些青年文摘小说之类的书,所以在改她的作文中经常会看到一些优美的段落或句子,有些跟别的同学不同的见解、观点,这些都有赖于她家人从小就培养她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要想提高我们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笔者觉得应该从广泛的阅读开始抓起。所谓看多了,自然就会写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实并不是没道理的。这些都是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我们应该借鉴并付之行动。
三、丰富的课外阅读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是一种积累,更是知识和情感的一种丰富。
口语交际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通过后天的培养训练得来的,也不是我们老师一两节课就能培养出来的。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能有助于我们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大量的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充实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当他们与人交流时能畅所欲言。阅读本身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学生阅读后,思考才能深入地想清楚问题,思考后交流才能用自己的理解跟同伴交流,才能愉快地跟同伴们交流。这样的交流是真实的、有效的。
在教四年级时,有一节课让笔者记忆犹新。就是有一次的语文课,笔者在讲到关于鲁迅先生,记得笔者当时问了他们一个问题。笔者说:“如果能重来一次,鲁迅先生还会弃医从文吗?”当时一个平时并不出众的男生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他是这样回答说:“鲁迅先生从来就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因为他觉得当医生只能治好人身体上的病,而不能治精神上深入骨髓的‘病’。而当作家不同,能把现实的状况写出来教育人们,让人们从思想上改变观念。把‘病’治好,这是治本。”一个四年级的学生能说出这样的话确实有点让笔者惊讶,更何况是在较落后的农村学校。课后,笔者还跟那个男生聊了聊,他告诉笔者,他三年级时就开始大量阅读了关于鲁迅写的书籍,原来他刚才的那番那么有理的话语得益于他的大量阅读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尽管当前社会传媒的形式多样且发展十分迅猛,但有人统计,现代社会需要的各种信息约有85%以上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图书文献,可见阅读能力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能力有具体的描述:“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多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阅读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还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意义更加重大。
总之,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会给学生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作为教师,应充分地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想方设法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提供展示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不仅提高了农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在于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对学生终身受用的,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必将在此基础上结出累累硕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28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