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古代诗歌选文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语文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的书面载体,教材的内容对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笔者将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指导,对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科书古代诗歌的选文进行分析,从中获得一些教材编选的启示。
  关键词:部编本;语文教材;古代诗歌;选文
  教材是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来编写的,我国中学语文教材历来都是文选型教材,对语文教材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就是对选文的研究。部编本教材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今年全国统一使用。五四运动后,社会各界主张白话文的学习,朱自清先生却说:“我可还主张中学生应该诵读相当分量的文言文,特别是所谓古文乃至古书。这是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必得经过古典的训练,才成其为受教育的中国人。”可见,中国古代诗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一、新课标对古代作品的要求
  在初中语文古代文学作品部分,课标中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教材要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中国古代作品的学习。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从童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在学习语文时,表现为思维逻辑逐渐发展,注意力比较集中,想象力比较丰富,思维较活跃,记忆力较为旺盛,求知欲较强,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尝试探索人生意义,因此,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最为关键的时期。那么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依据新课标所编选的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科书共选入诗歌26首(有16首是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占古代作品总数的68%。
  二、古代诗歌选文分析
  七年级教材所选的诗歌有26首,题材广,体裁多、时间跨度大,是学生重点学习的部分。现将所选的诗歌的名称,作者,时间,体裁,题材按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自古以来文史不分家,初一的诗歌选文几乎涵盖了整个古代文学史。建安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人诗的创作的高潮,教材选择这一时期的曹操的一首四言诗《观沧海》,让学生体会到曹操高昂的建功立业精神和以及他要一统天下的伟大抱负。南北朝的民歌是文学史上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南朝的民歌大多反应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的民歌多反应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生活风习,教材选择了代表北朝民歌最高成就的《木兰诗》,在同学们心里塑造一个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善良、机智、刚毅、淳朴优秀品质于一体的花木兰形象。同时《木兰诗》中的排比、对偶、复沓的句式;比喻夸张的运用均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接下来就进入了唐代,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伟大的时代,诗歌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唐代的诗人和作品远超过前代,选文也体现了这一点,首先是数量多,25首诗歌中唐诗占16首,这些诗歌中多是大家之作;其次,题材丰富;再次,体裁多样,有五言、七言、五绝、七绝等,这些诗歌都是格律诗,在学生之前小学阶段学过诗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能力,增强学生对诗歌的喜爱。宋朝文化的发展也比较繁荣,教材在宋代选择了一些七言绝句,内容上有报国理想,人生理想,还有哲理诗,题材以日常生活为主,语言大都质樸,体现出其以平淡为美的风格和平易近人的特点。元代最著名的就是元曲,包括剧曲和散曲,散曲是继诗、词后兴起的新诗体,马致远是元代重要的散曲作家之一,他的《天净沙·秋思》,短短28个字就勾勒出一幅悲秋图,前三句连用九个名词创造出苍凉萧瑟的意境,情景交融,同时也体现出散曲句式灵活的特点,这首散曲小令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
  结语:综上所述,本套教材的七年级的诗歌选文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相对完整的古代文学框架,这些选文在内容上符合课标要求的“文质兼美”,在形式上采用文白合编、分散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逐步积累知识。期望这样的教材能够激发学生对古代作品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2]王珊珊.新课标下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选文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39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