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专业建设的研究和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互联网金融大致经历了金融机构开展网上业务、第三方支付普及和互联网与金融深入结合三个发展阶段。从2013年起,P2P、众筹融资、网络保险等业务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进入新阶段,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它的人才需求旺盛,复合型人才的紧缺也让它成为了一个人才净流入行业。伴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在近几年迅速的发展,行业人才缺口越来越大,人才需求迫在眉睫,专业建设也应运而生。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专业建设;企业调研
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人才需求
简单的说,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包括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产品体系以及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等,并具有普惠金融、平台金融、信息金融和碎片金融等相异于传统金融的金融模式。
与传统金融行业人才供需两旺的情况不同,新兴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人才供给根本无法满足企业需求。据统计,截至2016年10月,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同比增幅超过40%。据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和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联合课题组于2016年1月8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金融人才体系建设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P2P从业人员数量达10万人,按照1997-2009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增长速度来推算,2019年P2P从业人员将达56万人,2024年将达234万人。
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专业应运而生。2016年3月,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与慧科教育集团合作共建互联网金融专业,致力于培养市场所需的互联网金融应用型专业人才。此举标志着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河北省唯一设立互联网金融专业的专科院校。随后,北京工商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常州职业信息技术学院、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四川长江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商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等先后申报了互联网金融专业,有些是单独的专业,有些是其他专业附互联网金融方向,各院校都在逐步探索中,后续还会有更多的院校申报此专业。
目前,成都共有各类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1800余家,金融机构呈现集聚发展良好态势。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74家、保险机构83家、证券期货机构248家;小额贷款公司120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27家、登记备案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及管理基金共计635家、第三方支付机构41家、融资租赁及典当等类金融机构174家,金融机构呈现集聚发展良好态势。
二、互联网金融专业建设框架
1、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专业建设应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以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为先导,主动适应国家及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分层次、分类别的开展专业建设。培养面向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P2P公司等新型互联网金融企业,主要在互联网金融产品营销、系统运营等基层业务和管理岗位,具有诚信、合作、敬业、创新创业基本素养,掌握坚实的互联网金融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服务、营销、平台运营等技能,能从事互联网金融一线业务操作等工作,同时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2、专业建设目标
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专业主要以培养“既懂金融学,又有互联网思维”的交叉综合型人才为目标,不仅为互联网金融输送更加专业的人才,同时也助力高校毕业生专业的对口去向,更好地实现校企人才对接。
3、师资队伍
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形成一支热爱教育事业,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为目标。一要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积极参加业务培训。二要加强专业教师日常沟通交流,经常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三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四要改善教学和科研环境,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4、教学条件
主要实现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和校外实训条件。
对于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按照“深入企业调研——校企共同制定建设方案——校企共同评审建设方案——方案完善定稿——硬件建设招标——专兼职教师共同参与基地建设——竣工验收”的流程,建设互联网金融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对于校外实训条件,坚持校企合作,贴紧企业办学,寻求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合作。
三、我院互联网金融专业建设实践
1、专业规划
互联网金融专业是新兴的"互联网+"前沿专业,是伴随着金融行业互联網化应运而生的。本专业将传统金融行业、金融学与信息技术、互联网思维、风险管理等深度融合,培养的是跨学科、复合型、高端互联网金融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目前有些院校采用了校企合作的模式。例如,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北京国培创新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在2016年11月和广东金融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研究、高校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校互联网金融课程开发、高校互联网金融师资培养方面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根据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良好趋势,结合我院专业规划发展和企业转型要求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互联网金融专业团队先后到中国工商银行成都芷泉支行、中国人寿成都分公司及四川钱坤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人才培养调研分析,了解企业对本专业人才规格要求,倾听企业意见,分析岗位职责。我系领导和专业团队教师也专门到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商务职业学院等兄弟院校进行参观访问和专业调研。此外,我们也聘请企业管理及金融学专家、一线骨干人员,直接参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起草、修改,进行研讨分析,最后形成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方案。
3、课程与教材建设
(1)课程建设:开发了校级在线开放课程“互联网+创新创业基础”和校级在线开放课程“金融基础”。
(2)教材建设:①教材编写,参编了《新编证券投资学》;②实训指导书编写,编写了《证券投资实训指导书》和《营销软件实训指导书》。
4、专业教学改革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本专业教师对以下课程进行了专业教学改革:个人理财、统计应用基础。
5、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
(1)已建设验收完成实训室:营销实训室:完成了营销大赛平台购置与采购、电子商务实训软件采购、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实训软件采购等。
(2)建设中实训室:互联网金融实训室,已经完成实训室建设方案等待招标。
四、结束语
我院互金专业2018年刚刚成立,还处于不断的建设和完善中,从社会对互金人才的需求分析着手,综合对比分析已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后,制定了互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但目前看来还远远不够,本专业近期的重要工作主要是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实训室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开发、校企合作等。
作者简介:王欣,女,汉,1982年7月,吉林辽源人,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金融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49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