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仕女画的服饰美解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唐代经济文化发达,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封建王朝,其艺术文化对中国后来的艺术发展都有重要影响。本文以唐代仕女画中的服饰为研究点,在分析唐代仕女画服饰特点的基础上,从艳丽雍容华贵的服饰美、大胆开放的服饰美、兼容并包的服饰美三个方面就唐代仕女画中的服饰美进行解读。
关键词:唐代;仕女画;服饰
仕女画原本是以封建贵族女子为创作题材后来发展为以古代女子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唐代仕女图成就最大。对唐代仕女画中的服饰美进行解读,有利于了解唐代女子的地位、生活状况以及风俗人情,对服饰及美学的研究也具有一定影响。
一、唐代仕女画主要服饰特点
唐代仕女画服饰特点鲜明,衫、帔和裙一样都不缺少。下面详细阐述唐代仕女画中的服饰特点。裙——这是一种方片直裙,呈长方形,常常被女子以丝带系在腰部以上的部位,还有的人将其直接系在腋下。在初唐时期,紧身合体的服饰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这类服饰的特征是高腰、束胸、裙摆宽,说明当时人们在服饰上相对保守。随着盛唐时期的到来,服饰越来越宽大、开放,裙子长度也随之增加,甚至与体现了这一点。此外,盛唐时期的裙装开始呈地面平行。如《簪花仕女图》中的人物穿着便半露胸特点,这与当时社会倡导开放性文化是分不开的。
衫——唐代衫装一般很宽松、肥大,对襟,袖口很大,通常穿在裙子的最外面。一般在衫长度的四分之三的地方设有结带,主要目的是美观。《簪花仕女图》中人物的穿着便是十分典型的衫装,长衫薄如蝉翼,有一种灵动感,衫与红色的长裙搭配和谐,恰到好处,带给观赏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帔帛——提到唐代服饰就不能不提帔帛,因为它是唐代服饰的代表。帔帛通常为长方形,如同现代人的围巾和披肩一样,制作材料主要是纱罗,这种材料以轻薄著称。唐代仕女图中的帔帛宽度并不一致,但是长度通常超过两米,部分帔帛上面还印有图案。唐代妇女一般将帔帛披在肩部或臂部,它可以被穿插成多种不同的形态,从而极大地满足了她们爱美的需求。初唐时期,唐代的“帔”有些类似于如今的背心,兼顾装饰与保暖的功能。于是冬日便以此抵御严寒,夏日便用轻薄的带子成一“帔帛”。其样式渐趋俏美,于是形成了帔帛。帔帛披戴的方式多种多样,据资料记载:“唐代妇女穿两端垂在臂旁;也可把一头固定在裙子系带上,美轮美奂。一般是披于颈间领下,后绕肩背,窄袖袒领的上衣,束胸长裙,帔帛绕肩拽地,另一头由前胸绕过肩背,搭着手臂下垂;还能将披在两肩旁的垂端结于胸前,好像穿着一件马甲。”此外,在古时,有一说法:少女婚前着全帔帛,婚后则用帔。因而,帔帛在某种程度上,也用于区别已婚或未婚妇女。综观以上,唐代仕女画中的服饰极致地体现了唐代独特的审美文化,这也标志着服饰从满足实用需求开始转向满足审美需求。二、唐代仕女画的服饰美
从唐代妇女面部装饰来看,大致需经过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贴面靥、描斜红、涂唇脂的过程完成上妆。尽管古代女子早就开创了描眉、看重,这是其他任何一个朝代所不曾有的。唐施粉的装饰风格,可是唐代却对面部装饰十分代女子服饰上身为衣,下身为裙,上衣领口式樣很多,如方领、圆领、直领等很多种不同的样式,且常常在上衣的外面再着一条帔帛,绚丽的帔帛与素雅的长裙相得益彰,衣袂飘飘,女子的端庄、秀美跃然纸上。这种上衣下裙的服饰搭配继承了前朝的特点,却非一成不变,相反有自己的创新。 唐代的印染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先进的印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当时的服装制作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唐代之前,染织行业常常使用矿物颜料,而在唐代,人们不断探索染料的特征,并对植物颜料有了很深的认识,因而染织行业开始出现植物颜料。也正是因为如此,唐代服饰颜色也出现了巨大的飞跃。
唐代服饰的进步不仅仅体现在植物染料的运用上,纹样的改变也是唐代服饰进步的重要标志。唐代纹样的改变说明原有的创作思想被打破,唐代纹样继承了传统图案的特点,开始出现花鸟虫鱼等真实事物,图案特点是丰满、自由,图案纹样艺术风格符合当时的主流文化特征。唐朝中晚期,服饰纹样与初唐时期相比显得更加精致,花鸟、龙凤、团花,丰富多彩的图案纹样带给观赏者富丽堂皇的视觉感受。
仕女画中的服装色彩大都很艳丽,且绘画作品中的人物服饰表现出强烈的装饰性。如《捣练图》中的人物服饰十分讲究,女子上身着短衫,下身穿合体的拖地长裙,群腰很高,一直到女子的腋下,帔帛看似非常随意地搭在女子的肩部,整个人物形象看起来十分飘逸、自然服饰色彩也较为丰富,如青色、白色、草绿色、朱黄色等,不同的色彩犹如纽带将不同人物联系在一起,在观赏者眼前营造出一幅艳丽的视觉景象。再如《簪花仕女图》,服饰颜色比《捣练图》中的人物更加艳丽,主要色调为黑色和红色,色彩对比鲜明突出。从表面来看,色块的位置、大小都十分简单,却经过了画家的精巧设计与布置。2. 大胆开放的服饰美 唐代女性爱美,众人皆知。但在传统的中国古代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长期受着封建礼教的压制与束缚,所谓“笑不得露齿、行不得动裙、站不得依门、出门不得露面”的清规戒律深深制约了女性思想的初步解放。
到了唐代,有了异国文明的交融,宗教文化的交流,胡族习俗的汇融,多元文化的渗透兼容,才让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和升华。于是在当时社会思想开放的时代下,人们对人体与外在表现方面有了一定的变化,或是一种审美趣味与视角的转变。较之于之前以纤瘦为美的审美标准,唐人在审美情趣的领域中,有了一份独特的见解——对于人体的欣赏,开始由写意抒义到写实抒感,纤瘦中带着曲线饱满也是一种带有健康色调的美感。于是在一系列的仕女画中,给人的第一直觉便是一种“柔”调。轻柔、飘逸、丰盈。由于民风开放,她们追求着身心的自我里程碑式的进步,也是一次充满胆略的美妙探这样的审美转变于人类精神世界而言,是一次解放,故而“以胖为美”的审美风尚盛行于唐,从画面最初清秀纤瘦的仕女形象到丰满圆润甚至夸张臃肿的女性形象,充分显示唐人思想开放中潜藏的不羁。而从整个封建社会来看,女着男装的服饰风格在中国长期的古代社会中并不常见,甚至可以说极为罕见。早有《礼记·内则》中记载:“男女不通衣服。”即说明男女衣着有着自己的界限,而倘若女子穿男子衣物,则被视为不恪守妇道。更甚有之,将其视作妖服。而后即便到了汉魏时期,男女服装没有明显的差异,可是也不能将其归入女着男装的行列。
而提到唐朝,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开放性,如西蜀美女花蕊夫人在《宫词》中所言:“明朝腊日官家出,随驾先须点内人。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正因为唐朝的社会风气加上外来文化的影响,于是唐朝掀起了一股“女着男装”的风气。再如杜甫《哀江头》中云:“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李白《对酒》中云:“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更有元稹《赠刘春》云:“新妆巧样画双蛾 , 漫裹常州透额罗。正面偷匀光滑笏 , 缓行轻踏破纹靴。”尽显女儿俏中带俊、英姿飒爽的豪气之姿。同时也透过现象看本质,彰显了在唐代社会中女性思想的自由解放,对自我美的一种肯定与完美构建。
由于唐朝时期的外来服饰大部分比较英武,于是逐渐影响到唐代女性的着装特点。唐代的开元和天宝年间最流行女着男装,这充分反映出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唐朝无疑夫人游春图》中的九人中就有三人着男装的风气也在仕女画中得到了印证,比如《虢国唐代拥有一个开放的文化氛围。这种女着男装是夺目的时代。它的炫彩魅力,不仅仅是在经济、政治、军事领域中大放异彩,更是在文化服饰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政治的风起云涌历经了年月的更迭,同时也孕育出文化艺术的繁荣昌盛。
总之,唐代的服饰是美的,它赏心悦目,绚烂夺目,华贵典雅,轻宽飘飘。它不再是简单的布料堆砌,包裹身上御寒的物件,而是在人体艺术上建立的,由发饰服装、仪容举止构建的一种艺术美感。这是一种直观的视觉盛宴,也是技艺精湛的艺术品。在唐朝女子身上,我们看到了在那个封建统治的时代,人性的自我感悟,意识解放的进步。也感悟到她们对美的极致追求与无尽热忱。我们需要感佩,再感怀着欣赏,再一次于未来,创造出属于当代的盛世霓裳。结语唐代作为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封建王朝,在绘画中也得到了体现。唐代仕女画中服饰的艳丽雍容华贵、大胆开放、兼容并包的美,正是唐代经济文化空前发展、民族自信的表现,体现了唐代的经济文化特色以及艺术审美特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75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