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語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反复诵读、比较诵读、展开想象、联系情景、调动感官培养学生的语感。
  关键词 阅读 语感 诵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地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
  1通过展开想象培养语感
  语文课文以生动、活泼、感人的具体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在教师启发性的提示下,学生顺着文章的内容合理展开联想,凭借想象使具体事物在脑子里重现,使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走进作品所描述的世界,在具体生动的语言形象中感悟语言背后的深奥与美妙,进入一个摸得着、看得见、能闻到气味、能听到音响、能辨出色彩的世界。
  1.1丰富想象,入境明理
  想象是培养语感的翅膀,想象的过程不但是引发学生生活体验和调动知识储备过程,而且是学生在感知作品内容的表象形式的过程。比如,古诗《登鹳鹊楼》的第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如果简单地进行教学就比较枯燥,学生很难置身于景,所以应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让他们将诗人描写的一幅壮观、雄伟的图景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这样就能更好地悟出诗句所蕴涵的情理,更是让学生在心灵上与诗人产生共鸣。
  1.2展开联想,身临其境
  语感的产生是以“感”为主,它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想象。更离不开具体的形象思维。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必然会在学生的心中产生“内心视像”,展开联想,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起感情共鸣。
  2加强实践训练培养语感
  语感实践就是让学生接触和使用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听、读、抄、背、讲和写,对学生的感官反复进行言语刺激,使学生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逐渐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这种联系系统的熟练化、技能化、自动化,就形成了敏锐、准确、丰富的语言感受能力,它是获得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1吟咏诵读,激发语感
  吟咏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只有读熟了才能进行思考,通过反复的诵读中逐渐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感受诗情,我让学生反复吟咏古诗,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离别画面,体会“烟花三月”“孤帆”“长江天际流”的美好画面,使学生进一步在阅读过程中培养语感。
  2.2朗读训练,培养语感
  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各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新课标的课本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诗歌,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让学生通过朗读、默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分角色朗读、范读等多种形式,从读中得到感悟从而训练语感。
  2.3揣摩语句,培养语感
  语和句子是组成语言大厦的基础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关键词句表达出来的。课文中有些词句,特别是那些表现文章中心、表达情感的精妙传神的词句,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只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和细细品味,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升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确切把握其含义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认真分析和反复揣摩,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课文《爬天都峰》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得理解“奋力”,“攀着”这两个词的含义,我展开了以下教学:
  师:小妹妹看到老爷爷要爬天都峰,不再犹豫,下定了决心爬天都峰。她怎样爬天都峰的呢?在书中去找答案。你来说。
  生:她是奋力向峰顶爬去。(板书:奋力)
  师:“奋力”是什么意思?你说。
  生:“奋力”的意思是拿定主意。
  师:拿定主意是不再犹豫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想想“奋力”是什么意思。你说。
  生: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
  师:对,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出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呢?自己试一试。
  (生试读)
  师:请同学们读。
  (生齐读)
  师:我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呢?往下读。
  (生齐读相关句子)
  师:“攀着铁链上”。“攀着”是什么意思?
  生:“攀着”就是紧紧抓住东西使劲爬上去。
  师:那“攀着铁链上”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用力抓住铁链往上爬。
  师:理解得好!那“攀着铁链上”怎么读?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攀着铁链上”)
  师:是使劲儿抓住铁链往上爬。再用点儿力,读。
  (生再读)
  师:她为什么要紧紧抓住铁链往上爬请你说。
  生:因为天都峰很陡,如果不紧紧抓住铁链上,就会掉下来。
  师:说得好!她联系了天都峰的陡来考虑。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要是小妹妹不抓紧铁链,她会摔下来的。
  通过指导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攀着”“奋力”这两个词,反复揣摩品味,让学生体会天都峰的陡峭危险,体会主人公当时的心理活动。通过朗读,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当,让学生更深一层次的体悟到“奋力”“攀着”在表达上的重要作用,进而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升华。
  3养成阅读习惯培养语感   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习惯对形成良好的语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叶圣陶明确提出“读就是用眼睛听,写就是用笔来说,反过来,听就是读,用耳朵来读,说就是写,用嘴巴来写”,“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博览精读,犹如蜜蜂采蜜。
  3.1阅读交流,提升語感
  阅读交流能让学生与书籍交流,与主人公同欢乐,共忧思,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还可以与读书伙伴交流心得。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奥妙,认知语言的情趣,把握语言的精髓,初步形成自己的语言文字观。比如,每个星期开设阅读交流课。
  通过阅读交流,引导学生去感受埃米尔的淘气可爱,使埃米尔的形象跃然纸上,学生在阅读交流中提升了语感。
  3.2注重积累,积少成多
  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广泛阅读,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4联系生活体验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要得到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聚多了,了解也越见深切。一些年代久远或与学生生活有距离的文章,如《草船借箭》,教学中可联系电影、电视的有关镜头,或利用投影、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将语言文字所描写的具体情景再现出来,使学生入情入境,诱发学生敏锐的语感。
  其次,也可以引导学生拿生活中见到的同类事物,同课文描写的未曾见到过的事物做比照。除此之外,还应引导学生平时多观察,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自觉地把生活经验与语言紧密联系起来,研究表现生活的语言,揣摩语言文字在反映生活中的细微差别和变化。
  总之,语感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的一环,培养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它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丰富的知识积累和一系列的思维训练之后才能形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 彭剑飞,曾晓洁.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法新探[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85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