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贫困建筑类专业女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其对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农村贫困建筑类女大学生一直是就业市场上的弱势群体,面臨着来自“ 家庭”、“ 专业”和“ 性别”三方面的压力,本文从工作环境、性别、家庭、学校等方面分析了农村贫困建筑类专业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从政府、社会、高校、家庭、自身五个方面探讨了解决农村贫困建筑类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贫困 建筑类 女大学生 就业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A
  农村贫困女大学生一直是就业市场上的弱势群体,而农村贫困建筑类专业女大学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他们面临着来自“区域”、“ 家庭”、“ 专业”和“ 性别”四方面压力,已成为建筑类专业就业工作中亟需关注的问题。
  1农村贫困建筑类专业女大学生群体特征
  农村贫困建筑类专业女大学生是指民政部门证明家里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他们家庭经济拮据、自卑心理突出、人际交往困难、心理压力过大、缺乏社会支持。 成就意识淡漠、自我期望值低、心理上尤其敏感脆弱,面对竞争常常表现出自卑和懦弱,对传统性别角色采取默认态度。85%以上认为从事建筑类专业的女性在就业竞争力上远不如男性。
  2农村贫困建筑类专业女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2.1工作环境影响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以及大基建战略的实施,建筑类专业整体就业形势良好,但建筑类专业工作环境特殊,项目多数在室外,工作条件艰苦、周期长、危险系数高,人随项目走,工作场所极不稳定。因此,建筑类行业部分岗位会明确规定性别只限男生,如此就业环境必然使女生处于择业难、单位差等弱势境地。
  2.2性别影响
  首先,男生和女生生理方面的差异决定了男性更适合建筑类行业的工作环境。其次,女性到达一定年龄要结婚生子,重心会更多的转移到家庭上,工作周期短、事情多、精力弱,性价比低。再次,建筑类专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大部分女生都是擅长理论记忆、弱实践,擅长感性弱理性,而这是极不适合建筑业行业就业。
  2.3家庭影响
  由于对贫困刻苦铭心的体验,加上来自家庭的影响,农村贫困建筑类专业女大学生将初次就业当成自己告别贫困的最后机会,就业期望值普遍高于非贫困生,具体表现在:目标定位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要求工资待遇高的大企业、不愿意到经济欠发达地区、不愿意到基层单位就业,农村来的贫困生一心要“跳出农门”,宁愿大城市“漂着”也不愿意“放下面子”回家乡寻找就业机会。
  2.4学校影响
  学校对贫困大学生已经形成了“减、免、奖、贷、助”等比较完善的帮扶救助体系,基本能够解决贫困生的生活问题;但是学校对农村贫困建筑类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力度还不够,缺乏针对农村贫困建筑类专业女大学生的能力培养、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体系建设,不能及时有效地做好贫困生的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使得不少贫困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心理压力大;没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和就业目标;就业一旦失败或不符合心理预期,极易让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其就业。
  3解决农村贫困建筑类专业女大学生就业对策探讨
  3.1政府方面
  建筑类专业农村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家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帮助其就业是构建“造血”体系的重要的一环,是“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等“精准扶贫”思想的贯彻落实,往往“一人就业、一家脱贫”,要尽快形成一套完整的社会规章制度,来切实保障贫困女大学生的利益和用人单位的利益。
  3.2社会方面
  社会要进一步完善平等就业的相关规定,对就业市场进行监督管理,特别是不正规就业领域劳动权益的监管。加大社会舆论的宣传力度,改变社会上传统的性别模式刻板印象,让用人单位树立正确的用人观,不以性别而以能力论英雄。让企业承担的招聘女大学生的成本社会化由社会分担等,考虑对招聘农村贫困家庭出身的女大学生达到一定比例的企业给予税收政策上的优惠。
  3.3高校方面
  高校应该重视建筑类专业农村贫困女大学生群体的教育,构建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大学生涯规划体系,加强就业辅导与咨询,增强其就业竞争力;积极搭建就业品台、拓展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的岗位推荐给农村贫困女大学生,从而促进其充分就业。
  3.4家庭方面
  家庭方面应该作为建筑类农村贫困大学生坚强后盾,避风的港湾,再次启航的加油站,适当的解压而不是增压。
  3.5自身方面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建筑类农村贫困女大学生首先要建立自信、崇尚自信,制定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大学生涯规划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次,除了完成课内学习以外,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考取专业类资格证书,撰写论文,申请专利、学科竞赛扥第二课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再次,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先就业再择业, 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面对挫折和失败从容不迫。最后,要最好就业准备、掌握就业技巧,从而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 李丽,张旭.理工科贫困女大学生就业不平等问题与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04):110-114.
  [2] 刘红斌.地方高校不同学科毕业生就业工作搜寻行为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2(35):100-1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86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