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成为一项重要课程改革内容,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成为阅读课堂组织教学的重点。本文从实际出发,分别从学生的差异和学生的态度进行解读,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在引导上下功夫,注意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师生双边活动,增加学生的阅读视野,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学生是阅读感悟和发展语文综合素质的能动的活生生的主体。养成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教学任务。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用创设情境式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不竭的动力,是学习成功之秘诀。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由于学生的意识和经验等方面差异,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课文的境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品出自己的感觉,说出自己的见解,读出自己的个性来,让阅读主体以自己的各种感官去看、听、触摸、品味、体验。使学生读出自己的见解,并畅所欲言,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和谐、宽松、开放、平等、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下,充分满足自己学习需要,产生愉快、轻松、乐学等积极的情绪与情感体验,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教学活动中。
2多层次问题引导自主阅读深入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起点,也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阅读教课堂教学中,学生读课文后质疑,教师应当肯定这些学生爱动脑筋,然后抓住疑点引导学生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了,这就为学生创设了敢问、敢想、善思、善问的良好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自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满足学生求知欲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读自悟,应重视让学生感受、体验。学生是学习者,更应是提问的主角。“学起与思,思源与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这是学生独特体验的真实再现。新课标倡导让学生主动发展,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应应充分肯定学生,让其体验到教师的信任。对于学生见解中的不正确之处,适时指出,肯定学生大胆提问。
想问敢问是前提,会问才是目的。为了使学生的提问更具目的性、科学性,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适当的提问方法。
首先让学生弄清常见疑点有哪些。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尝试、对比例题、综合思考等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实现知识迁移、明白算理、归纳规律,掌握学习方法。问题既加深对知识理解,又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精神,更增强提问兴趣。其次,教会学生表达。学生对一些理论和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却常常词不达意,或只言片语或浅显幼稚。教师要让学生从能说完整句、关键句到会说较有逻辑推理语言,使学生一步步上路,用恰当语言表达自己疑惑,使问题意识逐步由模糊变清晰,由体态语言变为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当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提出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以满足学生求知愿望。教师还应抓住时机,及时树立典型。当一个学生提出较隐蔽而又深刻的问题时,应当即表扬他积极动脑,并且让其他同学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寻找更为巧妙的解决办法。其他学生也会对这个问题产生浓烈兴趣,纷纷讨论研究,更加深化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这样,达到抛砖引玉、求巧务深效果。
3坚持以生为本,培养阅读能力和重视情感體验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管课内阅读的效率有多高,如果没有开展课外阅读的配合补充,语文教学就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针对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好像一个人有两条腿,只重课内而不重课外的结果是不好的。一条腿细,一条腿粗,这样不仅走不快,而且没有后劲。可是,现在仍有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仍然把语文课孤立起来,只在阅读课上下功夫,课内外阅读不相结合,读写分离,有的甚至根本没进行课外阅读,一个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要得到提升,仅凭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是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把阅读课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注意创设情境,给他们一个学习实践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分析,更好地掌握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法。这样,抓住教材的内部联系进行系统学习,既提示了阅读教学规律,教会方法,激发兴趣,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运用提高。
小学生都是有情感的个体。所学语文教材又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文章一般都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对文章的学习离不开情感体验。在情感体验中学会做人、学会对事、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好文章的情感内涵,认真做好导语渲染,唤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和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将学生带到一个情真意切的境界,从而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能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能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认真落实新课标理念,让学生沉下心来阅读,让教师静下心来教阅读,少一些形式主义,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学习语文,感悟语文,与文本进行心灵的交流,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使知识在对话中积累,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收获全新的阅读体验,得到更多的能力更新和知识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88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