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非机械专业制图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制图类课程是理工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文从非机械专业制图类课程教学改革的角度,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非机械专业 制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B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058-02
  工程图样作为工程师用来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基本工具,在工程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产品的设计、制造,还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都广泛使用工程图样,因此,几乎所有理工科专业都会开设制图类课程[1]。我校是以工科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制图类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对于非机械类专业,制图类课程存在着学时少、配套课程开设不全、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因此,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十分必要。
  1.更新教学目标
  制图类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教授绘制和阅读各类工程图样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同时,制图类课程通常安排在第一或第二学期,可以说是学生最早接触到的专业课,因此,帮助学生建立不可或缺的基础工程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同时,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应更加重视能力的培养,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调整为:
  (1)培养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
  (2)培養空间逻辑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具备运用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
  (4)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优化教学内容
  制图类课程教学内容主要由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组成,其中理论部分包含了画法几何、制图基础、机械制图技术等,内容较多,但各个部分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及教学目标并不十分明确,教学往往会成为求全面、无重点的教学。
  (1)以够用为原则,适当删减、压缩课程教学内容,增大重点内容的比重。如点、线、面的投影部分的内容抽象难懂,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可适当减少此部分的内容,在讲解立体的投影后,学生建立了投影规律的印象,再进行补充讲解,以便学生理解。而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与识读作为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应适当丰富教学内容,进行重点讲解。
  (2)根据专业需求,适当增加内容。如在电气专业的制图课程中添加电气工程图的绘制与识读。
  (3)实践教学部分主要为计算机绘图和零件测绘,由于学时较少,计算机绘图以能够绘制简单图样作为基本要求设置教学内容,若需进一步提升软件使用能力,可在后一学期另设选修课。零件测绘可根据专业需求开设,并以测绘零件的三视图和剖视图为主。
  3.改善教学方法
  (1)引导式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下降,导致最终的学习效果与期望相差太大,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对于本课程基本原理与方法仔细讲清楚,但对于原理和方法的应用,采用引导式讲解,启发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1]。
  (2)适度使用多媒体,辅以实体模型、动画、三维立体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制图类课程具有直观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因此,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若只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将会导致学生课上虽然听懂了,但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吸收,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利用实体模型、动画、三维立体模型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更直观,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图类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想要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实现好的教学效果是不够的,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制图类课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教学,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帮助学生学习重难点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鼓励学生自学AutoCAD、Solidworks等相关绘图软件,指导学生用于制作立体模型,并将立体模型加入到课程教学资源库中,既可以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提高自学能力,还可以丰富课程资源。
  4.考核方式合理化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估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也是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针对制图类课程的学习要求,课程考核应注重过程考核,最终成绩以卷面成绩、平时成绩、实践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包含作业情况、上课情况和课后学习情况,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5.结语
  事实证明,在制图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效果得到了优化。但提升教学质量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们应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让制图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更优,学生能力得到最大化培养,实现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田凌,黄利平,杨小庆.工程制图[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94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