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之趣:说理文中的构建妙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共安排了五篇说理文,分别是:四上《说勤奋》、五上《滴水穿石的启示》、五下《谈礼貌》、六上《学与问》和六下《学会合作》。教材文本的安排随着年段的渐进呈逐层深入的趋势,使学生依势而得,丰富所学。笔者從语文课程的根本目标出发,简要地谈一谈小学语文说理文教学在不同年段的体现及策略。
一、枝叶渐繁,框架搭建逐渐丰富
说理文主要由三部分构建而成: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学生初次接触的是《说勤奋》,文章有四个自然段,呈现了极为清晰也最为基础的说理文架构:总(观点)—分(例证)—总(总结)。之后,高年级学习的说理文都是这样的架构,对于学生而言,易辨析,也易习得。
高年段与中年段在说理文的架构上存在细微的变化,高年段的说理文架构更“复杂”,层次更多一些。以《说勤奋》和《谈礼貌》为例,这种随年段提高而产生的渐进变化十分清晰,除了全文必需的总结以外,还可对事例论证部分的某个事例或全部事例做针对性小结。
学生把这些架构要点记住了,不仅抓住了架构说理文的基础要诀,还可以通过细节处的变化将不同的技巧印刻在脑海中。到了初中阶段,学生就可以充分运用这些技巧为学习服务,体现主观能动性。
二、支撑多维,例证选择典型准确
事例是对观点的有力支撑。《伊索寓言》中的道理为什么易于让读者印象深刻、引起共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依托的故事极能打动人。纵观说理文的文本安排,我们不难发现例证的选择很有典型性:
1.正反例证,态度鲜明
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是《说勤奋》,选择了司马光和童第周这两个正面事例:前者天资聪颖、勤奋成才;后者后天勤奋、终有成就。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达到了成功的彼岸,明确告诉了学生勤奋的重要性。
到五上时接触《滴水穿石的启示》时,就采用了正反例证的方面来扶持观点:李时珍、爱迪生和齐白石三个正面事例,雨点一个反面事例。三个正面事例以“目标专一——不懈努力——获得成功”的顺序组织内容,归在一个自然段中;而反面事例雨点的内容则单独归在一个自然段中。这四个例子正反对比,论证了观点的可靠性。到了五下《谈礼貌》一课时,正反例证的运用发生了变化,反例不再是并列于正例的独立部分,而是在第一个事例中与正例相结合:牛皋因问路无礼而失败,岳飞因问路有礼而成功。这一正一反两种情况的对比,验证了俗语的可信度,组合成为文章的第一个事例。
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的事例,都可以成为说理文的例证,可以将它们单独使用,也可以糅合使用,两者的强烈对比能更鲜明地衬托出作者的观点,使之豁然,提高说服力。
2.层层递进,逻辑清晰
从逻辑角度将小学阶段的五篇说理文放在一起来比较,可以发现:虽然都是“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的大板块架构,但是,在“论证观点”板块中,四五年级的三篇说理文选择了并列式的例证,而六年级的两篇则是递进式的方式,这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学与问》和《学会合作》的“论证观点”部分,都以相对易懂的事例为切入点,循序渐进,慢慢提升,让学生在说理的层层深入中拾级而上,踏上逻辑的“台阶”,有更为深刻的认知,从而对作者的观点产生认同感,获得共鸣。通过学习,由并列式的例证构段习得递进式构段,在语言逻辑方面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多维选择,认同深刻
上文中提到了《说勤奋》一文选择了司马光和童第周这两个正面事例的区别,是成才的两个极端:前者鞭策读者,天资聪颖的人尚且孜孜不倦,你怎能轻易放弃努力;后者激励读者,天资愚钝并不可怕,肯下功夫,成功照样能够到来!回看生活中,凡者泛泛,要想通往理想境界,该怎么办?勤奋自勉,刻苦努力吧!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三自然段中,在三个正面事例后紧跟着该节的结语,强调不光他们三人如此,“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都是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功的。“古今中外”一词,道出了事例选择的多维与广博,呈现了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卷中选择事例的要点与技巧:纵横中外,横贯古今,深刻典型,发人深省。
三、语言精练,论述表达特色鲜明
说理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仍是言语实践,因此,关注说理文的言语表达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课题表达,简明直白。《说勤奋》《谈礼貌》是开门见山式,《滴水穿石的启示》是启发感受式,《学会合作》是谆谆教导式,而《学与问》则是关键字词组合式。随着年级升高,课题拟定的样式愈加丰富。
语言精准,凝练到位。《谈礼貌》中,牛皋与岳飞的事例篇幅短小,但“呔”和“请问”在“吼”和“离镫下马”“上前施礼”的衬托下,使语言极具画面感。《学与问》的最后一节阐述了“学”与“问”之间的关系,明晰了学习者该有的态度和做法,句句紧扣,指向明确。由用词的技巧到语言逻辑的技巧,步步习得。
句式丰富,生动有趣。设问句、反问句以及大量关联词语的引入,使说理文获得了强有力的表达效果,增加了说理的效果。
学生正是在这种渐进式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说理文言语表达的妙处,走向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的境界中去,最终为言语实践奠基。
四、视角独到,摆出观点各有千秋
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学习的深入,说理文呈现观点的形式亦逐渐丰富:《说勤奋》采用设问句式直接点明观点,《滴水穿石的启示》从生活所见入手分析引出观点,《谈礼貌》以古训导出观点,《学会合作》则在大谈人们必定涉及的社会关系后摆明观点。说理文虽有固定架构,但为了更好地“推广”观点,是可以“存大同”“求小异”的,独特的视角能有独具慧眼的观点及感知,能有说理文的“新鲜”。
在说理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能为中学学习做好铺垫,因此,目前的到位,即是今后的路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95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