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与信息技术整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有效辅助数学教学、促进数学教学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创设问题情境、突出教学重难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巧设练习、巩固新知,信息技术传递着动态信息,为帮助学生领悟数学核心素养提供“五感”材料,为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效益无不显示出它强大的优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1-0225-01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1.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内容抽象,概念严谨却又枯燥,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而又形象些。在执教《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利用信息技术课件演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直观地从三角形的高与底与平行四边形高与底的联系,直观地表现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加深了计算方法的理解。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后,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增,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不再把学习当负担,比以前更喜欢学习数学了,使数学成为了他们最喜欢的学科之一。
  2.有助于诱导小学生数学实践操作。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着教与学的转变,诱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践操作联系起来,丰富着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了学习空间,提高了多种能力的发展。在执教《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画角对于小学生而言,抽象得不知如何着手。教学前的“备学生”环节,发现好多学生都是从三角板的角来认识角又利用三角板的角来画角,认识不同方向的角和画角就有局限性,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后,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不示范画角了,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先出示一点,接着点闪烁几下,出示“顶点”两字,然后动画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再闪烁两下,出示“边”,这样主要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清楚明了地抽象出角的图形,这样再让学生自己画一个角,效果就好多了。
  3.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可能,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练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认识主体的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
  在执教“计算题的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4.有助于多元互动、因材施教。
  运用信息技术将与查找课本内容相关的途径告诉学生,使学生在网上超越时空自主选择,他们会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最有用的信息资料,进行富有实效的学习,并从中发现自己的特长,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采用集中、统一的教学与学生自主个别学习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能达到统一的基本要求,又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了齐步前进,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问题。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因材施教,比较自由充分地发挥个性。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的要求
  1.信息技术要服从于教学目标。
  如果一节课的教学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即使形式再完美,结构再精巧,只中看不中用。要解决好“怎么辅助才有效”,首先要明确“辅助什么?”必须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的内容加以选择。第一点必须是常规教学手段不能或不能很好地解决的重点、难点,课堂上观察不到的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的宏观、微观现象。第二必须是适用于现代教學手段表现特点,能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对突出重点、功克难点,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有明显帮助的内容。同时也应该从教学内容、设备条件、教师本人教学风格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并用生动、丰富的声形语言加以整合,才能发挥其“辅助”功能。对于可用可不用的,坚决不用。
  2.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大量的信息与课堂教学融合一体,如果课前教师不明确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那么信息技术很有可能就成为了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整合信息技术
  1.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能够使得小学生进入角色快,积极性高,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成功地解决这一矛盾。在执教《认识小数》一课,我首先用谈话法导入:同学们,喜欢到超市购物吗吗?我们现在就去超市购买你喜欢的东西吧!然后出示课件:超市购物的情境。学生观察画面和同桌交流喜欢的物品及价格,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然后我又接着引导学生:在购物时除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你还看到了什么?小数,他和以前认识的数有一样吗?小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个表示什么意义?与整数和分数又有怎样得区别与联系呢?这时,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   2.运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是至关重要的。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在执教《图形的旋转》一课,通过多种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的含义,感悟旋转的特性及性质是教学重点。同学们通过在方格纸上操作,及观察一条线段旋转90°后,很容易感受到:线段旋转是,旋转中心的位置不变,线段按照规定的方向旋转了90°。再由易到难从线段的旋转过度到三角形的旋转,三角形按照顺时针方法旋转90°,学生要观察出三角形旋转前后位置的变化就有一定的困难了。为了突破合一教学难点,我想让同学们在方格纸上按照顺时针方向将直角三角形旋转90°,初步感知直角三角形旋转前后的变化,然后借助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突破图形旋转的特性。我借助多媒体把一蓝色直角三角形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当蓝色三角形按顺时针旋转90°的同时,随着蓝色三角形的旋转原位置又呈现出黄色三角形(和蓝色三角形同形),这样通过观察蓝黄两个三角形中相对应的直角边的及斜边位置的变化,再组内交、总结、提炼出图形的旋转的特性,从而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操作,观察,交流、提炼出了图形旋转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在讨论怎样画出旋转后分的图形,就比较容易找到方法了。如此教学,教学重点、难点在动态演示和直观表象中得以化解,学生不仅总结出了图形旋转的特性,而且从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3.运用信息技术,及时获取信息,大大地扩展教学空间。
  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给社会和科技带来了一次空前的发展,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的飞跃。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络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资料,创设了丰富有效的教育情景,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而且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时时从网上引入书本教材中没有的内容。网上资源丰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方便地将网上有用的资源有机的整合到教学中去,扩展了教学空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运用信息技术,师生信息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如何,要通过练习检测才能知道,巩固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智能的基本途径;又是动用知识智能的重要手段,是任何一节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般在这个时候,学生经过大半节课的积極探索、紧张学习,都比较疲劳。这时如果利用多媒体出示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的练习,配上轻松的音乐和画面,就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总结新知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及时获得学生准确、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反馈信息的方法和途径。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以独特的优势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环境和良好的学习工具,只要我们努力去将课堂与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彭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探析》.《青年文学家》,2009-2.
  [3]谷志宁.《浅谈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苑荟萃》,2009-18.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00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