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创新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合唱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信心,发掘学生的音乐艺术潜能,促进小学合唱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结合小学合唱教学实践,探索教学中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的创新路径,旨在为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 合唱教学 新课标 创新实践
  合唱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实现音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提高。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目标与素质教育要求、新课标要求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掘合唱教学价值,促进小学教学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
  一、新课标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要求
  1.注重合唱教学的美育作用
  音乐课程是发展校园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合唱则是音乐教学中的必要内容。合唱需要多人共同完成,能够表现出广阔的音域特色,在歌曲表现力方面更胜一筹。小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艺术体验,感受到合唱的整齐、浑厚、和谐之美,这也是合唱教学美育作用的重要体现,在发掘学生音乐艺术潜能的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的音乐艺术情感得到美的升华。[1]
  2.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通过合唱教学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和音乐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感受能力,一般合唱教学以音乐作品赏析、训练为主,不同类型的合唱曲目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学生在合唱过程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无限魅力。通过教师的训练指导,学生能够更深刻的感悟合唱的美好,促进学生音乐感知力的不断提高。[2]
  3.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歌曲中多声部的表現力,学生必须融入合唱过程中、与他人协调合作才能完成合唱曲目,这一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展观和价值观。音乐表现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掌握更有效的合唱表现方式,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合唱训练中。[3]
  二、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创新策略
  1.培养合唱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合唱教学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辨和识谱能力,为了呈现更好的合唱效果,学生需要清晰定位自己在合唱过程中的角色,以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配合能力,强化学生的音乐基础,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基于此,教师在合唱教学中要更多的引入对比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合唱和独唱的区别,从容提高合唱感染力,使学生在合唱中感受到音乐的意境之美。合唱具有强大的艺术渲染力,教师在合唱教学中要循序渐进,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入合唱技巧,从而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4]
  强调唱法规范、咬字清晰是第一步,教师在合唱技巧的讲解中要深入浅出,因为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教师在技巧讲解中可以结合自身示范,这样才能更好的诠释合唱需要注意的技巧。例如在《童心是小鸟》的合唱中,不少学生在唱“啦啦啦啦啦——”这句时,会将“啦”和“啊”混淆发音,造成合唱时没有节奏感和灵动感。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咬字发声的训练,在节奏上把握好,同时还要突出歌曲的艺术感染力,这样才能更好的提供合唱水平。
  2.避免喊唱,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喊唱”问题非常普遍,学生误认为合唱就是要“声音大”、“声音高”,这样的认识往往造成学生将合唱内容“喊出来”,不但影响合唱的审美价值,造成合唱不和谐,严重者还会影响学生的声带健康,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在合唱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喊唱”问题,培养学生“髙位置轻声歌唱”的好习惯。通过轻声歌唱能够帮助学生调整呼吸节奏,促使学生主动控制和调整音量,以提高合唱的和谐性。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合唱内容均为二声部合唱,这就需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在“气、声、字、腔、情”中揣摩尝试,从而逐步掌握合唱技巧。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示范发音、声音控制、情感渗透等技巧,以此形成引导和纠正作用。
  例如在《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合唱中,教师播放音乐伴奏之后,学生可以用“呜”中速哼唱,然后再近些快速哼唱。掌握基本技巧之后逐步融入情感,体会故事情节的推进,第一段旋律悠扬,要保持慢速合唱;第二段的时候要保持速度始终,力度要加强,表现出紧张、危险的情绪;第三段则需要以快速、高力度的合唱来表现紧张的情绪。这样的教学引导有利于将“气、声、字、腔、情”融合在一起,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深入的情感体验,进而避免喊唱、速度过快或者过慢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唱习惯。
  3.通过合唱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
  合唱教学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这是一项合作性很强的艺术活动,在合唱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就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合唱教学,学生会认识到自己作为班集体一员的重要性,合唱中有一个人出错,就会影响整首歌的合唱效果,因此学生在合唱中会更有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例如在多声部练习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和声的美妙,即使歌唱能力再强的人也不可能唱出和声的效果;而在高低声部的练习中,学生会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参差有力的声部效果,合唱教学的这些特色对于培养学生集体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有积极的促进作用。[5]
  4.调动多种感官,培养学生的歌曲理解能力
  合唱是解读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情感与技巧的融合,才能做到“以情带声”,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更深刻的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只要学生对音乐内涵有全面把握,才能明确自己在合唱过程中负责哪一声部,在合唱过程中注意聆听其它声部,从而保持情感与合唱技巧相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合唱作品和谐统一,实现合唱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经典歌曲合唱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讲解这首音乐作品的内涵,理解其中的情感意蕴,并引导学生以深情、柔和、自豪的情感来演唱,在歌声中感受“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的家乡美景。理解歌曲内涵之后,教师要结合实际学情设计合唱力度和速度,以此引导学生更深刻的理解音乐情境。利用听辨、模唱、听记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音樂感知力,强化学生的歌曲记忆。在合唱过程中,学生通过视觉认识歌曲指挥手势,根据指挥动作做到力度、速度统一,通过多感官的协调作用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使学生成为合唱的表演者、体验者和创作者,通过合唱学习提高学生的分享交流能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合唱教学中,积极参与合唱实践,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
  5.丰富合唱表现形式,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合唱能够展示歌曲丰富的艺术内涵,通过合唱解读其中的情感意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感悟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人格,从这一点来看,合唱教学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人文价值,在合唱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合唱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团队荣誉感,这些都是合唱教学的德育价值所在。
  例如在《我怎样长大》的合唱教学中,学生需要带着感情去演唱,让学生懂得乐观、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这样才能健康快乐的长大。在这首歌曲的合唱教学中,让学生领悟歌曲中的含义、揣摩其中的情感内蕴是一项难点,教师可以单独为学生讲解歌词的含义:“不怕风沙,不怕雨打,越过春夏秋冬,这样就会长大”,“风沙和雨打”并不是单纯指自然界中的气候现象,而是比喻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春夏秋冬”也不单纯指季节,而是我们成长的岁月。学生理解歌词之后,才能实现从合唱到情感的升华,实现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教育目标。
  结语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是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丰富学生生活、培养学生艺术感知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合唱教学中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方向和清晰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发掘合唱教学在美育、德育、智育方面的价值。教师要注重学生合唱基本功和合唱技巧的训练,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细节,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合唱技巧和歌曲把控能力,实现合唱与学生情感的无痕融合,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以此促进教学合唱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夏.点滴渗透,无限收获——小学合唱启蒙教学探究[J].大众文艺.2016(17)
  [2]王晓蕾.小学中高年级音乐合唱教学探讨[J].华夏教师.2016(01)
  [3]许巧玉.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情感读本.2018(15)
  [4]袁英.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J].戏剧之家.2016(24)
  [5]肖文瑾.班级合唱教学在小学中低段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2015(01)
  作者简介
  卢静(1988.1—)女,汉族,籍贯:浙江省富阳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音乐合唱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06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