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社会的进步推动信息技术不断的更新,也使得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结合得更加紧密,其在为学校教学提供更多便利的同时,在运用上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改善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本文试图从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应用现状出发,探讨暴露出的教学问题和解决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互联网;多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2-0249-01
  引言
  科学课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仍存在将语文、数学等课程放在主体地位,把科学等课程放在从属位置的现象。面对这一情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下发文件,三令五申强调各学科均衡,强调重视科学学科教学,但这一观念仍普遍存在。诚然,不论教育现状对科学教学的重视程度,对科学教学的深入程度,对科学教学的所处地位,我们都需要注意的是:科学学科是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重点课程在小学阶段的延伸,是基础铺垫课程,关系到小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形成,关系到小学生正确认识周围世界,关系到小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手段已有多年,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入结合,却没有给小学科学教学带来更大的改善和提高。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更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如何更加合理的利用互联网,并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助力,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和一线科学教师探究的。
  一、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暴露出的问题
  1.融合点选择不恰当。
  网络环境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点选择,是当前小学科学的一大问题。小学科学课堂上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知识点和实验操作,有很多科学现象与学生想象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针对这些知识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充分依靠互联网资源,带给学生更直观的体会,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还有些科学现象离学生非常近,例如磁力、物质的三态变化等,这时候若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效果不如现场实验操作,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性质,体验磁铁吸引物体时的状态、力度等,使学生能更直观、直接的感受磁铁的磁力,进而理解掌握这一知识点;让学生观看加热状态下冰融化成水,水气化为水蒸气的过程,即使采用视频或flash的形式,也没有现场实验来的更加直观,更加接近生活,毕竟科学是来自生活,最终要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充分的教学智慧,根据教学内容做出恰当的选择、运用。
  2.教学材料筛选不慎重。
  网络环境中存在着大量同类型的教学材料,教师通过网络搜索或教学软件可以轻松搜寻到,这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课堂教学材料,不但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还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太多良莠不齐的素材也给材料的筛选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在多种素材中,根据教学内容重点选择最贴切的材料,这亦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考验,我们不可因材料内容来得容易就放弃筛选,一股脑全展示在学生面前,这对接受能力较差、分辨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是一种错误的教学形式。
  3.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
  在网络环境下,部分教师过多的在课堂上使用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技术,重视多媒体技术超过重视教学内容本身,使得多媒体技术使用时间超越了学生在课堂自主学习的时间,忽略了学生才是教学主体的关键。互联网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应当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非教学的重点和主体,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会造成课堂上主次不分,教学内容落实不扎实,学生学习知识不掌握。所以,在教學中,我们教师要分清主次,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能够比较主动积极牢固的掌握相关知识。
  二、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优化措施
  1.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小学科学课是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重点课程在小学阶段的延伸,科学课程本身涉及到较多的抽象科学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接受这些抽象知识概念并理解它们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进行辅助。多媒体技术是在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知识之间架设起的桥梁,为小学生接受并理解科学知识提供了通道,例如前文提到的磁铁部分的知识,单纯讲述科学概念无法让小学生快速理解并消化,教师可以先采用现场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们亲身体会到“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磁力现象,然后通过网络软件和技术向学生更加细致的解析磁力的相关性质及工作原理,多种方式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并引起学生对相关科学知识的探究欲望。
  2.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短暂的40分钟时间内有效率的完成教学目标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笔者通过十余年的科学教学经验可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教学形式可以更加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过度分散,最大效率上进行教学转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校园生物大搜索》一课,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导他们登陆相关网站,进行在线收集资料,认识本地区常见的动植物,学生有了大量的资料,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便于学生在校园内开展搜寻实验。而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相类似的操作,这样能使学生更愿意、更容易、更投入的学习,进而更易提高学生对信息整理、筛选、归纳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但让学生收集到许多有用的信息,而且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们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学生不再是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成为信息加工、处理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这一点是传统课堂所难以实现的。
  3.借助科教信息引领学生。
  网络上有众多的材料可以作为教学素材,但这些材料的质量高低不一,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重点选择最优的素材引入课堂。中央电视台作为我国国家核心级电视台,其所推出的科教节目质量是最优的,CCTV9和CCTV10中的科教片段都可以作为最优材料进行选择和剪切并加以使用;国外科教资料质量最优的目前还是首推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简称BBC(英国广播公司),近些年陆续推出的科教纪录片质量上佳、跨度时间长、说服力强,用更加普适的方式讲解相对抽象的科学知识和现象。这些优秀的科教纪录片不仅可以作为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素材,还可以与家长合作作为小学生课余时间的“消遣”途径,在玩乐中引导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4.借用网络记录探究式学习过程。
  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有很多实验探究要求,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深刻理解科学知识。相当部分的实验探究需要较长的时间跨度,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通过绘画等方式进行记录,但这种方式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一旦记录有缺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且汇总展示的难度较大。现代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手机的拍照和录像功能记录对实验探究过程的观察结果,例如四年级的《种子发芽》、可以采用这种记录方式,并使用幻灯片和剪辑录像的方式将探究过程汇总,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为实验探究活动的总结教学提供更加直观、便捷的通道。
  结束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上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实际问题。如:网上存在伪科学的、不健康的、有害的信息;庞大的信息会造成学生思想的迷茫。如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研究。正确的引导以及精心的设计与合理的安排上网时间,再加上严格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希望能够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带来的教学优势,同时还要充分挖掘传统课堂中的精华,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尉.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15(08):23-25.
  [2]张立圣.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窥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1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0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