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生为本·全员参与·乘胜追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通过校园心理剧在小学生考试焦虑的有效性研究,解决孩子们心慌、焦急、恐惧、心烦意乱等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让孩子们的心理世界充满阳光,充满正能量,以此打造出一片多姿、高效、厚重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时空。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以生为本;全员参与;乘胜追击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262-01
  毋庸置疑,校园心理剧在校园内的研究、实施和应用仍然处在“浅层”阶段,未能深入进去,比如如何通过校园心理剧解决小学生考试焦虑、交友困惑、过分嫉妒心理、厌学情绪等心理问题,如何做好心理健康课堂、专题讲座、心理咨询活动、队会活动等等与校园心理剧的结合,如何组织心理健康教师编写出更加有趣、更加高效、适合于核心素养和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心理成长的校园剧,等等尚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尚需要来自一线的实践创生。以下仅从校园心理剧在解决小学生考试焦虑方面的方法、途径和模式方面进行论述,为学校和一线心理健康教师提供针对性强、可供操作的校园心理剧成功案例。
  一、编写:以生为本
  毋庸置疑,校园心理剧以其“情境性、人文性、实践性”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既然如此,强调剧本的原创性、新颖性和针对性就显得不可或缺。其中的“针对性”就是必须针对本班实际而展开剧本构思、材料筛选、剧务安排、预设情境等等。而且这一切均有学生完成,充分体现“以生为本”之理念,充分发挥孩子们在剧本编写中的主体地位,以此大面积锻造学生、提升学生。
  比如,针对一个小学生考试时心慌、紧张、焦急的心理状况,我们编写了如下心理剧《偶然一次的考试名次并不重要》:一个人称“好记性”的学生,次次考试都是第一名,但偏偏这一次考了个第三名,于是疲倦、失眠、厌食、头脑混乱,不得已只好“因病”请假在家,于是“学习委员”、“副班长”、“本次考试的第一名”、“体育委员”,“本次考试最后一名”和“心理老师”纷纷到她家看望她,通过角色互换、倾心交流、内心独白等手段,终于使“女主人公”紧张等心理得以纾解,最终变得阳光起来。
  这样的剧本基于学生的实际,基于孩子们内心的真实,基于孩子们考场当下的遭遇,所以能够“帮助学生在演绎或观看中释放情绪,认知自我,悦纳自我”[1],能够在孩子们的内心留下深深的划痕。特别是对于有较严重考试焦虑的孩子,无异于当头棒喝,其内心和震撼、润泽和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二、表演:全员参与
  剧本写好了,那么其演出应该让全体孩子們都受益,而不是个别人的独演,不是少部分人的“自言自语”;都应该是全员孩子们台上台下的互动,而不是个别能手“包办一切”后的洋洋得意。好剧本的表演就是应该在更多分的角色互动体验中,完成“心理暗示、情境育人、情感冲击”之目的。
  以下是《偶然一次的考试名次并不重要》的部分剧情:
  [学习委员,关心地]“好记性”,你的身体现在怎么样了?
  [“好记性”苦恼地]谢谢关心!可能是因为上次没考好吧,精神不好,烦躁,悔恨、失眠……
  [“副班长”夸张地]天呀,你都是全部的第三名,还认为自己考得不好吗?你这样,还让我们活不活了!
  [“本次考试最后一名”大声地]对对对!就是,我是最后一名,都这样阳光,你那成绩应该高歌一曲。
  [心理医生]你们别急着责怪她,她有这样的心理状况,肯定有其深层的原因呀。
  [“好记性”委屈地]就是嘛,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我不是一直考第一名吗?再说了,我妈我爸说要是我考不上第一名就……
  [体育委员思索状]担心考试成绩并不奇怪我也害怕考试,有时候考试前2天我就不想吃饭,晚上睡不好觉……
  [本次考试的第一名]我也是,有几次,我一进考场就心跳加快、手发热、出汗、看见监考老师就害怕。
  ……
  “一大群人互相携手,才能彼此擦亮和不断刷新各自的眼睛。”[2]的确,“众人拾柴火焰高”,在集体中、在团体场域中、在“大合唱”中,孩子们才能不断成长,才能清晰地看清自己,当然也能较好地锻造自己、提升自己、改变自己。
  三、反思:乘胜追击
  一个好的剧本不能看完就是谢幕,就是完稿,就是不了了之。相反,谢幕之后应该是新的索引,新的反思和新的延伸。在这个意义上说,心理剧表演结束之后,应该引领孩子们及时反思、总结交流、畅谈心得。还可以组织孩子们为心理剧写影评、写感想、写体会,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比如,《偶然一次的考试名次并不重要》的剧本上演之后,我们组织孩子们认真反思,有的说:“这个剧本给我的启发太大了,我懂得了‘胜不骄败不馁’的道理。”有的在日记中写到:“的确,一次考试并不能说明问题,只要保持正常的阳光心理,只要勤奋、细心、冷静,下一次考试一定能考出自己真实的成绩。”有的在“影评”中写到:“观看了这个心理剧,我的心也经历了一次净化,心智更加成熟了,更加坚定了,我想,我以后不会为考试而担心的。”……
  对于真正患有考试焦虑症的学生,教师更要在心理剧表演之后,进行有效的反思,及时的追踪,乘胜追击,力争在孩子们的心灵有所触动后进一步润泽,进一步滋养,进一步转化。的确,心理问题的消解、释怀和转变不在于一朝一夕,关键是在日后的追踪、反复和坚持,正所谓:“正视一点一滴的改变,追求一寸一尺的进步。”教师应该是这种慢教育的组织者、更新者和实施者。
  事后证明,通过再次考试,那些有焦虑症的孩子们大有好转,不再视考试为“猛虎”,不再视考试为“心中永远的痛”。相反,孩子们考得轻松,心中充满了慢慢的正能量,无论成绩如何,均能以正常心理对待之。这一切,验证了校园心理剧对于解决孩子们心理焦虑的有效性,达到了解决孩子们心慌、焦急、恐惧、心烦意乱等考试焦虑等心理问题之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颖.育魂理心,无痕默化——浅谈心理剧与班会结合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3):39.
  [2]丁银花.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在移民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5):61.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470《运用校园心理剧解决小学生考试焦虑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15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