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图、文、音、像、影并茂的特点能创设出更为理想的教学环境,使数学教学表现得丰富多彩。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能构建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使乐学落到实处,真正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产生常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3-0254-02
  一、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小学生的兴趣特点是从具体事物的接触中获得愉快的体验而直接产生的,现代教学媒体擅长制作新颖别致的图像,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声音清晰的感知材料,产生愉悦的视听效应,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可以根据数学教学内容,把静、动、画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对学生的认识、理解产生“催化”作用,使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设计好引入情景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就像在学生和课本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学生能迅速进入学习氛围。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音像交相辉映的生动特点,这种表现手法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独特有的感染力,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首先出示一个同学一天的作息时间幻灯片,让学生说说每一幅图是什么时间,他在做些什么?学生一下子被几幅彩图吸引住了,个个就会认真观察抢着回答,从而也就顺利地导入新课,同时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接着看一段录像,时针娃娃和分针娃娃的对话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初步感知。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利用情境调动学生的潜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比较深奥的问题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诺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的学习数学,学好数学。上课伊始,利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贴近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比如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虽然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但是每种方法学生都不容易理解,此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有这样一个例题:鸡兔同笼,有17个头和42条腿。问鸡兔各有多少只?此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如教学用抬腿法解答时,课件演示:鸡“金鸡独立”,兔子两条后腿着地,前腿抬起,腿的数量就为原来数量的一半。即42÷2=21(条)腿,现在鸡有一条腿,兔有两条腿。提出疑问:这时笼子里的腿数与头数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思考后回答:鸡的腿数和头数一样,兔子的腿数比头数多1,笼子里只要有一只兔子,腿数就比头数多1。用腿数减头数的差21-17=4就是兔子的只数。再用头数减去兔子的只数17-4=13就得出鸡的只数。进而可以总结出这样的公式:兔子的只数=总腿数÷2-总只数。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能领会、懂得题意,还能够通过一些表象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活动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感性认识是思维的源泉和依据。因此,教学时应让学生通过感知来获取大量具体而生动的材料。在多媒体教学中,使用文字、数学、语言解说等配合传统的教学的分析、推理,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运用音乐、图形、图像、动画等,可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加减应用题时,我把课本上两幅鸭子图制作成动画,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河岸上有5只鸭子,又游来了2只”,屏幕随着音乐游来了两只鸭子,学生很快列出算式:5+2=7(只),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学生从“游来”产生“增多”的思维,从而明确这是一道加法应用题。再分析第二幅图,“河岸有7只鸭子,游走了2只”,屏幕上出现了鸭子游走的图画,使学生从“游走”产生“减少”的思维。这种教学方法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起到启发、鼓励、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四、运用信息技术和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尽管多媒体技术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绝对不能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一些关键性的知识点,还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新知、掌握新方法。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材料、充裕的时间与和谐的气氛,让他们去动手操作,又要巧妙的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达到学生操作和现代媒体的完美结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长方体的認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长方体哪些面完全相同时,先放手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纸盒进行观察讨论,当部分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借助课件为学生演示,学生通过观察课件演示得出结论。多媒体课件与数学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就能提教学实效。
  总之,由于多媒体技术教学有视听结合,手眼并用和生动形象、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我们要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从而掌握数学知识。但是必须注意: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环节的设置,准确把握应用时机和应用方式,才能达到有效应用之目的。
  参考文献
  [1]皋娴.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18(11):4.
  [2]刘丽芳.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巧妙运用[J].小学生(下旬刊),2018(11):73.
  作者简介:王先东(1968年4月生),男,汉族,湖北十堰人,单位:十堰市竹溪县县河镇中心学校,专科学历,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16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