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同学关系的角度分析小学生的厌学心理影响及应对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厌学是新时期学习环境下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教学现象。厌学多指学生在本该接受教育的年龄却过早地讨厌学习,并在学习的能动过程中表现出消极倦怠的学习情绪。就当前的学校教育而言,中小学生的厌学现象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缺失,没有主动求知的学习欲望,不具备良好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素养,学习和生活的进取心不强,和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不能在和谐互助的学习氛围中共同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心理;同学关系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280-02
  小学生是家庭、学校乃至社会教育的主要受教育群体,受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的限定,学生的思想行为还没有趋于成熟和完善,因此,在学习生活中会表现出言行过激、同学之间矛盾频发、学习情绪消极倦怠等不良行为的出现。当今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信息高速运转时代,学生猎取信息的渠道已不再局限于家长与教师的言传身教,电视网络的信息推广以及社会现象的层出不穷使得学生会无意识地接受一些负面的教育影响。众多的小学生会表现出自私狭隘、不合群体、唯我独尊的偏激行为,这使得同学的交往开始变得危危可及,某种程度上甚至影响到了学业的顺利进行。下面笔者就结合普遍存在的校园现象从同学关系的角度来分析下小学生的厌学心理影响及应对策略。
  一、当前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存在现状
  厌学现象是小学中高年级学段普遍存在的不良学习行为。厌学这一普遍存在的校园现象严重地影响到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压抑并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进步,是阻碍小学生学习成长的重大牵绊。
  1.同学间的学习效仿和盲目跟风,造成了不思进取的厌学现象。
  學生是受教育群体,他们的学习生活时间大多存在于学校的集体环境中。学生之间的生活行为和学习习惯会潜移默化地产生集体影响的力量。受外界社会环境的感染和影响,个别学生容易滋生自私懒惰、拈轻怕重、无视纪律等不良风气和生活习性。虽是极少数学生的恶劣品性也会造成强烈的传播气焰,学生会在效仿心理和好奇思想的作祟下,不自主地进行模仿学习。例如,作业不完成现象就是学生群体间极容易传播且效仿的不良学习风气。作业的完成除了需要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外,书写时间的大力投入也是磨炼学生心智的重要因素。部分学生会将完成作业这项基本的学习任务视为一项浩大的学习工程,他们会躲过老师和家长的监管视线,极为隐秘地私自取消这项学习任务。如果不经发现,他们会变本加厉地扩大不完成作业的次数,由偶尔的一次到两次,甚至更多次。而且,身边的同学也极可能会在其大力怂恿和鼓动下,无意识地进行了学习效仿和盲目跟风,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不思进取的厌学现象,并且可能会造成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可怕局面。
  2.享乐主义和消极倦怠是学生厌学行为的具体体现。
  当前受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影响,个别学生形成了吃穿玩乐的享乐主义思想,而且学生间受耳渲目染的个体影响,众多的学生会在不良风气的影响下,学会攀比、跟从。当学生的思想行为开始偏离学习的轨迹,那么消极倦怠的懒散情绪也就会接踵而至。课上走神,无视课堂纪律,老师和家长的规劝完全不起任何作用,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与日俱增。受个别学生的不良学习风气影响,部分积极思想不够稳固的学生也渐渐开始沾染不良的学习风气,课下只顾打闹玩耍,学习的主动性渐至消隐衰退了。好的学习习惯需要长期恒久的养成,而坏的糟粕式的不良风气一经沾染立马就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不良效应。如此,在享乐和消极的思想行为下,学生就会渐至产生厌学心理,久而,荒废学业,心理扭曲,学生的学习行为再难呈现良好的效应和态势。
  二、缓解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应对策略
  小学生的厌学现象需要引起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积极的引导和榜样力量的塑造能够切实促动学生的思想心弦。在对学习有所认知的前提下,通过集体和谐民主和轻松向上的学习氛围的营造,能够逐步缓解学生的厌学心理。
  1.正面引导,塑造榜样的力量。
  小学生厌学行为的矫正离不开教师的正面引导和榜样力量的塑造。学生除了有向师性的特点以外,学生之间的模仿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学习欲望。对于班级厌学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一视同仁的教育手段,不能有任何的言语歧视和言行排斥,这是重塑学生学习自信的有力因素。正面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更能深入地打动人心。敞开心扉,自主交流,是师生平等交往的关键步骤,只有切实地打开学生的心扉,才能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班级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榜样的示范作用,能够及时发挥广泛的传播效应,能有效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性。
  2.游戏互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学习热情。
  同学之间的友好交往离不开游戏互动的情境交流。游戏互动是学生之间增进友谊,学习共存的良好发展形式。通过游戏互动,学生能够展现最为本真和纯粹的一面,这是发展学生良好学习形式的有效开端。例如,在班队活动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参与活动的过程,既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又能使学生间形成互助友爱的亲近氛围。只有心的距离近了,才能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学习也是等同的道理。通过友谊的增进,学生都能向积极良好的学习方向发展,彼此间学习热情的传播,是摆脱厌学心理的一剂良药。
  3.营造氛围,促进集体成员的互助成长。
  班级这个大集体是学生学习成长的精神乐园。良好的集体氛围,是促进集体成员团结互助、友爱成长的重要前提。课堂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教师精心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引领运用,当然,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也是促进课堂学习氛围的有力因素。轻松民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需要教师具有亲切友善的教态,另外,能够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心声,也是营造和谐氛围的积极因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是学生主动学习求知的重大动力,学生之间的友爱团结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前提。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良好的学习典范,只要引导得当,他们都会努力展现自身最为优秀的一面。那么厌学心理也会在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逐渐隐退了。
  总之,小学生是可塑性最强的学习群体,只要能够创设积极向上、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再逐步增强同学之间的学习热情,就一定能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只有增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学生才能切实地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大胆勇敢地走向自己的学习成长之路。
  参考文献
  [1]焦璨,张敏强等.澳门初中生厌学心理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9,(9):44-45.
  [2]徐腊春.小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科教文汇,2009,(6).
  [3]付娓,杨昌伟.小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0,(8).
  [4]韦清.《学生厌学根源何在》《新教育》,2011年1月,第1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17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