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环境以及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和破坏,近年来环境保护被提上日程,这也使得基层水土保持工作,开始了新的发展局面,但是由于在落实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作开展的效果所以相关部门要不断探究工作新思路改善现有的工作现状。本文主要城市水土保持方面的工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内涵;水土流失
引言
在新形势下,做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能够有效的改善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推动我国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实现水土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相关单位必须对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具体要求和要点进行精准把握,并有针对性的采取各项技术措施,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
1城市水土保持的现状
城市的水土保持代表着城市地理环境中土壤状况与被侵蚀情况。城市水土保持不仅是城市在建设与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地质破坏与水土流失、城市自然用地减少,绿化率低,还体现在对于原有的城市水土流失地区的整治不合理,不重视。城市内涝是城市水土流失中的一大特点,由于城市土壤环境的变化,绿地减少的原因,导致在极端暴雨天气城市的排水功能降低,绿地吸水能力减少,进而导致城市在极端暴雨环境下的不良势态。现代城市对于“城市病”的防治手段较弱,主要目光还是在于城市规模建设上,着导致城市水土流失问题迟迟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城市水土保持依靠许多力量的支持,例如城市绿地建设、城市排水功能建设、城市城建项目不过度开发、郊区建设与改革的减少、沿城市河岸的防护林建设、地势较低处的综合改造、城市绿化美化等的共同作用。对于当前的城市发展而言,兼顾建设与生态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大部分城市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进行治理,对于建设用地的规划,绿地的不占用等进行缓慢整治,虽然无法在一时间改变城市水土流失现状,但在这种改造过程中对城市水土保持作出一份贡献。以城市内涝为例,当前大部分发展较快的城市及沿海地区等地势较低的城市区域,由于极端暴雨天气的影响,雨水积聚的现象十分广泛,不仅影响市民安全出行,也反应了城市的综合治理手段不足,无法及时排水造成的土壤浸泡很容易导致城市土壤与土质的破坏与流失。这充分说明了当前城市水土保持现状的不良势态,也反应了城市生态与城市发展的不规范间的冲突。
2水土保持的保护与利用
水土保持的保护就是为了使水土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要想利用就必须保护,两者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加强保护与利用,才能使總体效益得到有效提高,才能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中小型水土的利用与保护是复杂多样的:一,需要建设基本农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二,种植多样性的植物,维持生态环境平衡;三,建设水窖、水坑水塘以及涝地等蓄水设施,从而使当地的防旱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四,引洪漫地、放淤改土,从而使当地的土壤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五,建设小型水电工程,使能源缺乏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缓解,间接的对当地林木环境发展提供保障;六,充分利用水沙资源,实现当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水土保持的对策
3.1进行科学的城市土地使用规划
在城市水土保持的过程中,我们要强化城市土地使用的规划和落实。我们在城市发展目标、城市规划思想、城市发展原则等问题上,都要坚持以城市水土保护为主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水土保持工作受到重视,得到落实。在城市土地规划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水土保持,然后才能够进行一般情况区域的水土保持。
3.2加大城市功能用地建设与城市排水系统
对于城市水土保持的重点而言,城市的功能用地发挥重要作用。在连续降雨造成的城市内涝中,合理的建设城市蓄水用地,城市绿地,有利于城市排水、储水及雨后再次排水;将地势较低的区域建设为停车场,绿化林,公共活动场所等较空旷的功能用地,有利于在强降雨条件下的雨水汇集,不影响主要城区的生活活动;加大对城市排水系统的“人防”与“技防”。通过“人防”定期检查老化、损坏排水设施设备,及时更换与维修养护;加强“技防”,通过对排水系统的建设与规划,保证强降雨下的排水通畅。利用人技结合的方式加强城市的排水系统,减少由于城市内涝带来的不良影响。
3.3健全监督管理法规体系
首先,健全系统化法律法规制度。将现有情况作为基础,并且明确监管的重点内容和遵守原则,将全面完整、科学务实作为遵守原则,并且建立标准化的程序和制度,以此符合新环境下监督管理的特征,实施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不断提升水土保持监管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次,国家要明确有关部门好单位水土保持的职能和责任,在水土保持监管的行政审批权限下规范承接及推进工作,保证各个地方政府能够实现自身职能,通过运用网上的联动机制,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联系,制定全面的监管任务,在统一的规章制度下实施生产建设项目,杜绝水土流失诱发因素的出现。此外,需要注意水土保持要按照一定的配套制度,坚持四项协调一致,即技术标准和行政要求协调一致、生产建设主体单位和监督管理要求协调一致。
3.4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
首先,构建完善的受损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机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全面落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强化提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各区域相关单位应该以实际情况为导向,结合当地生态自然修复的具体需求,构建修复机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计划和具体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应组织技术对区域水土流失状况进行实地勘察,并深入分析原因,保障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机制的科学性。其次,探索生态自然修复和生态产业结合的有效途径,将提升区域农民生活水平和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创建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在推动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完成生态自然修复。如此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区域环境承载能力,保障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最后,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自然修复体系。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受损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和分析,找出内在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措施,促进修复工作成效的有效提升。同时,从制度建设和修复措施等方面入手,对区域生态自然修复体系进行优化完善,为具体工作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语
作为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一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在水土保持的过程中,要在工作思路和工作理论方面进行改善和创新,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要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内容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在上述工作落实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城市土地规划设计。只有从多个方面进行入手,才能够有效的保证我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达到预期,才能够让我国的城市建设进入快速通道。
参考文献
[1]崔腾娴.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方式与运用实践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6):33-34.
[2]都秉龙,候丽娜,张新.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信息化建设,2016(11).
[3]陈茸,段利鹏.城市水土保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吉林农业,2018(13):50.
[4]王礼先,张有实,李锐,等.关于我国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5(1):12-13.
(作者单位:1麟游县水土保持工作站;2 麟游县九成宫镇水务管理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4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