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自我对话教育的实践与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初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挑战在于如何让直观感觉比较抽象、生硬的政治理论知识,转换成适合初中学生认知特点的形象、鲜活的自身认同。很显然,这样的转换机制无法存在于教师向学生的单向讲授上,而且教师即使做出太多的努力,依然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建构。在诸多建构方式中,容易让教师忽视的一点,那就是学生的“自我对话”。本文试就笔者的实践与思考作一个初步总结。
自我对话的作用
自我对话是人心理和意识的一部分,影响着人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形成。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要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发展,最为关键的不是给学生灌输这些知识,而是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建构形成认识。而自我建构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自我对话”。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自我对话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觉醒,他们能够通过自我对话形成影响一生的认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有“担负人生责任”的内容,对于这一内容的教学,笔者的选择就是通过学生的自我对话,去内化其中的思想政治知识。比如说,对于其中的“对自己行为负责”这一内容,笔者没有空洞的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案例,包括:参加学校体育运动会的之后,你觉得你的认识有没有一些变化?如果你是运动员,或者是拉拉队员,那你在参加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之后,你感觉你有了新的责任意识吗?
由于这个问题是指向学生的切身体验的,因此,学生在思考并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不是去机械的寻找一个标准的答案,而是会真实的结合自己的体验,去思考最符合内心想法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自我对话的过程,用学生的话说,他们会问自己:在学校的阳光体育运动会中,我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我能够为班级做什么贡献?而有了这些问题,就意味着生命有了责任,有了担当,学生也就能够真正理解什么叫“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而这样的认识,可以让很多原本看起来像政治术语的教化,变成学生真正的认识。所以说,自我对话确实能够促进初中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内化,这是讲授教学所无法替代的。
自我对话的精细化
自我对话与讲授式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自我对话强调学生在政治学习过程中,通过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进行对话,并在对话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而讲授式教学只是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某些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两种教学方式中有着完全不同的体现。从这个角度讲,自我对话可以让学生在政治学习过程中对所建构出来的知识有更为精细化的认识。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对话,必须树立自我对话的意识,倡导自我对话的精神,提升自我对话的能力。
这里笔者想强调两个关键点:一是学生自我对话的意识建立;二是自我对话能力的提升。从经验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的阶段,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为自我对话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加是初中道德与法制学习的重要保障。我们教育学生“矫治不良行为”,可以怎么教呢?从自我对话的角度来看,教材上所提供的识别良莠这个话题,可以转化为学生在生活当中比较熟悉的话题,比如,让学生举出在他们的生活中,存在哪些不良的行为(这个行为可以是他们自己的实际体验,也可以是他们所听到的其他实例),通过对这些例子的分析与判断,让他们认识到: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有一些不良的诱惑必然会出现。在面对这些不良的诱惑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是驱动学生自我对话的钥匙,在这个问题的驱动之下,学生必然会反思自己,反思自己在曾经的生活当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不良誘惑;他们也会想象自己可能遇到的情形,想象自己如果遇到了不良诱惑,可能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这样的自我对话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回忆想象的过程中,或者在想象表象建立的过程中,做出一些正确的选择。这是自我对话意识建立的过程,也是自我对话能力提升的过程。
自我对话研究的反思
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的自我对话,对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思考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还是有所发现的:第一,初中政治教学一定要防止单向讲授的思路,就算是抽象的知识,也要努力实现让学生自我对话;第二,在政治教学中,要基于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适当的情境,或者选择适当的话题,引导学生入境,从而实现自我对话;第三,自我对话是一种教学策略,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的政治学科认识,因此,尽管有学生的自我对话为基础,教师的引导仍然不可缺少。
总而言之,政治教学中让学生自我对话,是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体现,必须加以坚持。
【本文系江苏省重点资助课题《初中思想品德课自我对话教育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树培.自我对话:一个常被忽视的教育问题[J].全球教育展望,2008(12).
[2]龙溪虎,杨艳,郭小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对话[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实验初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49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