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析城镇化进程中建筑学研究的新挑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下,百亿平米农村住宅面临绿色转型。长期以“村民自发”状态被动演变的农村既有建筑,更新现状无序。如何科学引导,避免海量农村建筑提质升级中的巨大低效投入风险,是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建筑学研究面临的新挑战,需准确定位本学科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目标,辨析传统民居营建技术的科学规律,激发地域建筑原型演化原生力量,更新技术体系,创新出多种具有地区适应性的既有建筑转型模式,保障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建筑学;研究;新挑战
  1  前言
  相关建设者应在明确城镇化进程建筑学运用现状的情况下,着手进行优化控制,即与原有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使融入的现代建筑元素更具特色体现出来。如此,城镇化进程中的建筑学发展推动的挑战,就能以最具效用的状态为人们的生产建设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进而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2  城镇化进程中建筑学研究新挑战的开展价值
  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城市建筑已步入成形加速期,但城镇建筑发展的相对落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建筑体系的完整性。具体来说,城镇建筑长期处于独立状态,且以分散状态被动接受现代化的冲击影响,使得传统建筑理念没有传承与现代建筑的转型失效等问题突显出来[1]。此情况下,传统的建筑学知识与经典研究对象无法体现在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当中。为此,相关人员应从实践角度出发,使城镇化建筑既满足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还能完成历史文化传承动作。这无疑对建筑行业建设者提出了新的调整,故,研究人员应城镇化进程中建筑学发展现状入手,以找出挑战的面对之法,进而深化城镇化建设。
  3  城镇化进程中建筑学研究新挑战的应对策略
  3.1  应用建筑学有机更新乡土建筑
  中国发展之初,由于国家内部经济的衰败和思想观念的落后,社会发展急需从外界汲取新生力量,因此,吸取国外先进理念并融合国际文化一度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甚至造成部分崇洋媚外现象的发生,丧失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建筑文化是几千年来结合物质内容与地域特色而形成的独特风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建筑文化也完全不同。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其建筑文化也蕴含丰厚的底蕴,具有多种多样的风情样貌。建筑民主就是指传统与现代二者的结合,在全球一体化的现代社会中,国际文化需要我们吸取,传统的建筑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所以,实现乡土建筑到现代农村建筑的有机更新首先要保证国际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精髓的有机结合。在更新乡土建筑的设计之前要对乡土建筑中地域文化的构成[2]、发展进行清晰的了解,保留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处,不应该打着农村建筑改革的旗号埋没当地特有文化,使最终的现代农村建筑设计千篇一律,只具备先进的科技理念而彻底丧失了自己的地域文化。因此,在农村建筑施工之前,必须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建筑设计方案,保证现代农村建筑的合理性。
  3.2  将墙面造型应用在新农村建筑中
  墙面装饰是新农村建筑外部装饰的重要内容,建筑墙面的纹样图示和样色选择直接影响人们对新农村的第一印象。新农村建筑墙面装饰不仅要满足人们对美观的要求,还要重视墙面装置和建筑内部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新农村建筑外部墙面装饰如果可以设计更多富有寓意和文化内涵的图样,会使农村建筑外形更加精彩和丰富。新农村建筑外墙装饰设计看似简单,最常见的是用白色涂料刷白,再用细木条在建筑外部墙面上做造型同时进行分隔,然后用红色浑水漆对建筑外部墙面上的造型木条进行饰面处理。新农村建筑外部墙面装饰还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為了使农村居民更好地适应地理环境,要积极创新墙面装饰,例如,用带色的木条展示建筑梁和柱子之间的关系,在红色的点缀下,建筑外部白色的墙面更加显眼,在绿色植被和田地的衬托下,更加明朗。
  3.3  对寒冷区域农村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农村地区的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多,农村建筑物逐渐加强应用节能改造技术。但是从当前的农村建筑节能技术改造情况来看,其中缺乏完善的技术和政策支撑,农村建筑施工设计人员缺乏意识,所以导致农村地区建筑节能改造的效率比较低。在寒冷地区农村建筑节能改造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搬应用城市地区的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这样将会导致农村的能源损耗加重。必须充分结合农村地区的气候条件、建筑特点,考虑到经济性因素,才能设计合理的建筑结构样式,选择科学、合理的节能材料以及节能技术,从而使农村建筑物达到节能改造的目的。此外,在严寒地区农村建筑节能改造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的气候条件,针对当地的气候特征,严格遵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要求,来设计建筑节能系统,才能提高建筑物的技能型。由于寒冷地区在冬季冷月的平均气温一般为0℃~10℃左右[3],所以必须确保冬季保温,才能让人们享受到舒适的冬季生活。当前,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农村能源供应日益紧张,在当前北方寒冷的农村地区仍然实行分散式采暖方式,这种采暖需要消耗较高的能源,而且无法保障舒适度,必须进行建筑节能改造,才能达到良好的节能效益与环保效益。
  3.4  积极开展太阳能建筑建设
  太阳能建筑是利用太阳能来满足建筑物的用能需求,在农村建筑里,主要表现为利用太阳能供暖和制冷。这种建筑形式可节省大量能源,而且无环境污染,在年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的地区尤其适用。这种形式可通过太阳能建筑供热系统和合理的设置建筑朝向、平面布局及外部形体的处理,建筑结构的合理设计,建筑材料的选择,对太阳能进行收集。建筑的主体均可以采用自然通风及自然采光,设置良好的外围护结构,可以将传统能源的利用高效化。同时通过主动和被动的手段,都可以将太阳能储存起来,作为能源储备。在现在的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已基本成熟的条件下,农村建筑由于体量小,结构简单,可以更好的利用太阳能,不仅提高了舒适度,还可以加强节能减排。太阳能技术的发展逐渐成熟了以后,成本会逐渐降低。
  3.5  积极采用空间尺度同构理念
  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重视城市、城镇和乡村协调发展,强调城市、城镇、乡村以及城乡之间、之外应构成完整的自然、人文生态系统。绿色基础设施规划强调城乡绿色空间一体化、系统化、网络化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城乡生态建设空间尺度具有同构性,包括以下层面:其一,宏观层面,指城乡之间、之外空间尺度,包括城市、城镇、生态社区、工业园区、产业园区、乡村以及自然景观资源保护区、人居环境背景区域以及穿越该区域的重大工程建设生态化问题,强调宏观空间尺度连通性与生态安全基底格局系统构建;其二,中观层面,指城市、城镇、乡村内部空间尺度,着重其各自作为一个系统的内部自然、人文生态构建以及与宏观层面的连通性;其三,微观层面,指可依托于城市或城镇,甚至是乡村的生态社区。此外,还包括建筑综合体以及建筑单体空间尺度,绿色基础设施具有多尺度适应性,某些绿色基础设施具体策略是结合建筑单体、建筑综合体空间尺度实现的,如绿色屋顶、垂直农场、绿墙以及绿色街道等。
  4  结语
  城镇化进程中的建筑学运用实践,应与传统居民建筑的建设形式、习惯以及风俗进行结合,即在传承地域文化的同时,使现代建筑的科学技术运用于其中,以实现提高原有建筑物建设使用科学有效性的目标。事实证明,在此背景下的城镇化建筑领域发展,将以本土化的状态提升我国城镇化建设多样性,进而满足人们对居住习惯、文化传承以及科学便利建筑物的建设使用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微.电采暖在严寒地区农村建筑中的推广策略分析[J].低碳世界,2017(35):193~194.
  [2] 张微.严寒地区农村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性分析[J].低碳世界,2017(36):235~236.
  [3] 谭久辉.从乡土建筑到现代农村建筑的有机更新[J].江西建材,2015(24):42~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66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