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是我国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探索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以我国高职院校双证融通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探索双证融通模式下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以及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途径,对高职院校双证融通的顺利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1-0123-02
一、双证融通的概念
双证融通是指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这两类证书的衔接与对应,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其实质是将职业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衔接,将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标准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统一,逐步构建注重人才市场需求以及能力培养的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与职业院校的发展理念相符,学生经过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在知识方面、能力方面以及素养方面均会获得很大的提高。同时,高职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职院校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完善办学,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
二、高职教育双证融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连接不够紧密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充分进行市场以及产业的需求调研,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很好地与产业需求对接,这会导致学校的教学内容与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同时,职业教育体系中的理论知识,大多是多年前总结的理论,不能够及时反映出社会上对工作内容需求的变化,导致课程设置内容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距离,进而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要求连接不够紧密。
2.相关职业资格证书逐渐减少
随着国家新一轮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调整,大部分的职业资格证书被取消,与专业相适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逐渐减少,这对双证融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涌现出大量新兴职业,导致某些传统职业逐渐消失。而且,新生职业的产生速度往往要比职业资格的认定速度快很多。高职院校如果没有紧跟市场的变化,会导致一部分专业的学生没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以考取。
3.校企合作的深度有待加强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停留在表面的学生就业、毕业实训方面,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开展得很有限。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还没有建立很好的沟通渠道,这为双证融通的开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另外,多数企业认为职业资格证书和能力没有明显的直接联系,仅仅在面试初期有部分作用。
4.师资力量需要进一步提升
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是双证融通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高职教育由于其人才培养的特色,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通常是毕业后进入校园工作,企业实践工作经验较少,导致其指导学生的效果不理想。因此,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发展,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有效开展双证融通是非常必要的。
三、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1.完善双证融通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对专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了专业的定位以及发展目标,因此,双证融通的顺利开展前提条件是完善在双证融通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双证融通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专业从课程开发到最终职业考试,形成一套整体方案,既要进行整体考虑,又要根据市场以及企业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具体的实施途径,具体如下:
①确定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对应关系,完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来改善此对应关系;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等方面与职业资格证书所要求的应知部分相对应;③确定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应的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核心课。
2.開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完善教学设备
双证融通的有效实施与企业开展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是紧跟社会发展以及行业需求的,企业的工作环境非常有助于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学生进入企业开展实践,不但有机会参与具体的工作实践,积累经验,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工作,而且能够为顺利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打下很好的基础。同时,双证融通的开展,也需要建设一批与职业真实工作环境一致的实训基地,保证理论知识和技能与生产实践顺利对接。高校还可以引企业入校园,以校中厂的形式建设实训基地。这样不但可以为企业节省成本,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机会,参与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3.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教育要求教师把理论知识传输给学生的同时,将实践的技能也要传输给学生。因此,高校需要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鼓励任教教师获取“双师”资格证书,并制订相关制度,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保障教师队伍双师型建设的顺利实施。在建设校内教师队伍的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吸引企业在相关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成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外聘教师队伍。企业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一定的理论基础,能够紧密联系市场,将市场以及行业发展的最新理论以及实践经验传输给学生以及校内教师队伍,因此引进兼职教师对校内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以及双证融通的顺利开展是非常有利的。
4.关注产业需求变化
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最终目的在于服务社会,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科技的依赖是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主要契机,因此,高职院校要时刻关注社会各行业以及产业的变化趋势,根据行业以及产业需求的变化,并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及时调整教学体系,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职业岗位的需求。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造成技术型人才需求加大,高职院校能够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同时,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以及产教融合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
双证融通作为高职院校的有利工具,应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高职院校要开展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产业的需求,将适合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以及考核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的课程体系。同时在师资建设以及校企合作方面,要加快速度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以及深度的校企合作,为双证融通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以及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叶红英.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6).
[2]黄平平.高职教育双证融通实施的问题及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3(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71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