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作品驱动式”教学法在产品模型设计制作课程中的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作品驱动式”教学法,主要是指学生在日常课程当中应该树立作品的观念,将课程的基本练习当成完成自己的作品的学习态度来对待,而不是就只是完成作业而已。应该将“作品驱动式”教学法模式融入整个高职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围绕“完整作品制作”这一概念形成多层次的“作品驱动式”教学系统,从而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学习愿景。
  关键词:“作品驱动式”;“产品模型设计制作”;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1-0077-02
  一、“产品模型设计制作”课程现状
  在十九大之后,我国大力提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走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转型路线。职业学院办学所设专业紧贴社会需求、企业行业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学生生源的特殊性,对职业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培养时,必须注意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职业技能和设计创新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具有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职业技能,树立起作品的观念。
  产品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产品设计是核心课程,而产品设计的关键是学生思维由二维向三维的转变,教学中通过“产品模型设计制作”课程的实践来实现学生思维的转变。通过“产品模型设计制作”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产品形态、结构、色彩和功能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后期设计作品,完善设计方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产品模型设计制作”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清楚地熟悉模型制作与产品设计的关系,熟悉产品模型制作的加工工艺、材料的加工方法。因此,产品模型制作在整个实践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本专业“产品模型设计制作”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主要为课堂理论讲解、教师操作演示、学生实际操作、课内外制作等环节;教学的重点是对各种模型材料的特点和加工方法、设备及工具的使用方法、典型结构形态制作的流程与方法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由于学时、课程档期、制作难度等多重因素的限制,该课程与产品设计其他专业课程,特别是与产品设计实践之间的脱节情况相当严重。
  二、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1.教学手段单一
  “产品模型设计制作”课程传统授课模式一般分为两个环节,一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环节;二是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学生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教师主要采取答疑的方式指导。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大多成为学习的被动者,有些学生是为了迎合教师的喜好而制作模型。学生的许多时间与精力花在了模型的视觉效果上,而忽视了艺术、技术、经济相统一的原则,导致了学生许多模型作品局部或整体与实际需求相脱节;更不能将具体的理论知识系统化,造成学生掌握知识比较零散、与实际脱节,难以建立关系到多课程的系统作品设计概念。
  2.实践教学场所严重不足
  近几年来,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快速发展,但是艺术类实验室资源相对有限,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实验室场地有限,有的实验室甚至无法满足一个班级的教学;二是实验室设备不齐全、设备不够先进,不能很好地满足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实验实践环节与企业需要、实际项目相脱节等;三是学生只有在开设有关课程时才能使用相关实验室资源,实验室资源利用率较低。这种实验与实践环境从短期看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从远期看不利于学生就业后对企业内实际项目的操作。
  3.班级化教学形式导致教师指导延续性难以保障
  目前,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授课对象常常是一个自然班,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需对模型进行设计与制作。由于每组学生在设计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思维与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性,教师需进行差异化指导:深化辅导学习能力较强的小组,对后进的学习小组需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耐心指导。这些工作仅限于课堂上的时间往往是力不从心的,教学指导的延续性难以保障;尤其是模型设计与制作类课程实践实训教学,学生在制作模型之前,需查找相关设计资料、运用各种设计手段完成相关的设计构思草图、方案图、效果图等,在充分认识设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模型制作,是设计推动模型制作的过程。因此,这对学习小组综合能力和教师的指导水平都提出較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专业上的综合能力,模型制作课程可以进行实验室制度下的“作品驱动式”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这种教学形式有如下益处:其一,实验室得到了建设;其二,课程的作品教学成果更为实用;其三,学生在课程作品实践中更有收获,将理论知识融入实物设计与制作中,为今后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向着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迈进了一步。
  4.学生对作品的概念不强
  目前,我们学生平常的作业一般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做,并没有很好地形成以作品为驱动的学习方式与方法,当今社会很多专业领域的用人单位都是凭借个人的作品集来确定招人与任聘,好的作品集就是一块好的“敲门砖”,敲开我们学生的就业大门。普通的传统教学方法,局限于单个课程,由于时间较短,知识内容不够完整,学生很难制作出能够证明自身知识技能水平的优秀作品。
  5.课程考核不够科学和合理
  课程考核虽然由最终的模型为主要依据,但是很多学生对模型作业与最终的作品的概念分不清楚,不能将平常的作业提升到作品的理论高度,不能引起学生与教师的重视。只有在高标准、严要求的课程要求下,我们才能达到培养人才的基本标准和最低的教学目标,正所谓宽进严出的课程考核标准有待加强与建设。
  “作品驱动式”教学法旨在从观念上让学生树立起“作品”这一理论基础,将普通的课堂作业上升为作品的理论高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产品模型的作品案例的介绍与讲解,通过在产品模型示范性授课与作品的制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这一概念,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自己作品的职业能力与技能,培养学生具有从二维向三维转变的思维意识,让学生熟悉模型制作与产品设计的关系,熟悉产品模型制作的加工工艺、材料的加工方法。这对学生后续的课程完善设计方案,完成作品设计与制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以作品与工作的内在驱动力为核心,加强自主学习、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参考文献:
  [1]彭莉.产品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2).
  [2]陈雨,宋明亮.以模型研究为导向的工业设计专业模型制作课程研究[J].艺术教育,201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71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