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送孩子一双慧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培养的过程应注意根据学生发展特点,结合作文教学需要,立足于生活,方法多样化。
  关键词:作文教学 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指人通过眼、耳、鼻、舌、身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一篇优秀的作文就是作者出色观察力的外部表现。以作家萧红的著作《呼兰河传》为例,有一段描写“火烧云”:“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照得小孩子的脸是红的,把大白狗变成红色的狗了,红公鸡就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堂堂的了,一会儿金洞洞的了,一会儿半紫半黄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这段话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优美的句子,只有作者对“火烧云”及其映照下的事物的细腻直接的描写,但是只这一点,就足以让每位读者身临其境。反观现在的一些学生作文,所谓的好词佳句生硬堆砌,修辞手法牵强附会,写作方法生搬硬套。看似规范又花哨的作文,却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其主要原因,是缺少萧红那样对事物的细致观察的意识和能力。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我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立足作文教学需要,做了一系列研究实践,现将成果总结如下[1]:
  一、评比活动激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有正确、强烈的学习动机,会促使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作文教学实际,设计了“火眼金睛”“放大镜”“慢镜头”等形式新颖的评比活动。“火眼金睛”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记录一个“新发现”。上交后,教师根据其价值、意义、新鲜度等给于评价。教师评价前五名的“新发现”,在班级分享,由学生投票,得票最高的同学,将获得当周“火眼金睛”称号。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敏锐捕捉身边点滴素材。
  “放大镜”是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的细节,观察对象细微,记录细致者获胜。“慢动作”则要求学生将常见的跑步,擦黑板,擦桌子等动作反复观察体会,然后像电影胶片一样分解记录,分解越合理越细致越好。意在培养学生反复观察,用心体会,精细描写的能力。
  这些活动根据年级段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难度要求,分阶段进行。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有目标有方向地进行观察记录,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寓教于乐”[2]。
  二、立足生活找亮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留个不停。”让作文与生活同行,才能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因此,我在班里创办了《小荷校园生活报》,专门发表学生校园生活的点滴记录,引导他们留意身边的生活,知道看似平平常常的生活中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3]。
  季节交替,我便举办“植物里的秋天(春天)”“天气变变变”“大家都怕冷(热)”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校园中植物的变化,感受气温的波动,注意身边同学老师的衣着、表现等,记录到观察日记中。学期初,换了新老师,我会组织写生以“  老师真   “为题,画一套专题漫画送给老师。以此引导学生观察新老师的外貌,动作,语言特点,做事风格。学校运动会,我组织学生争当“运动会观察员”,留意运动员们及观众们的姿态,动作,表情、语言及运动会上的其他见闻,随时记录,择优在班级进行展示。平时没有大的变动,也可以指导学生观察课间玩耍的同学,天气的阴晴……。以上各项活动的观察成果,都可以在《小荷校园生活报》上择优发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留心观察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观察方法促提高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天生的能力必须借助于系统的知识。”心理学研究也表明:“能力的发展与知识,技能有密切的关系,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发展能力与系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分不开的。”要更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他们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常见的观察方法有很多,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重点指导有目的,抓特点,多角度,重细节,按顺序等几种常用方法,这些方法的渗透主要借助课文阅读来完成。例如:学习《泉城》一课,我引导学生关注趵突泉、珍珠泉、五龙潭等泉水的不同特点,想象作者当时观察泉水的主要方法,学生由此了解观察事物要抓住特点。学习《桂花雨》《天鹅的故事》等课文,我通过“好香的雨呀。”“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只听得‘嚓——嚓——’冰层裂开啦一条小缝……”等句子,告訴学生,观察,不是只有视觉,而是要通过听觉,嗅觉,感觉等多种渠道来全方位地感知事物。学习《变色龙》一课,我利用描写变色龙外形的课文第九自然段,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有了方法指导,学生的日常观察更加得心应手,观察的成果也更加显著。
  四、问题引领有思路
  从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论”来看,小学生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活动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让他们把课堂上学到的观察方法运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布置具体的观察任务时,我利用设置问题的形式,进行具体的指导。如布置观察校园环境的任务,我便提前引导学生集体讨论,设置好问题:“校园中的主要建筑景观有哪些?按什么顺序观察比较合理?(某建筑或景观)在什么位置?外形怎样?有什么特点?有生么功能?……”课下,学生根据设置好的问题进行观察,过程中也可以自行补充新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思路情绪,学习高效,观察事物的兴趣也越来越高涨[4]。
  五、观察日记养习惯
  《荀子·劝学篇》中有一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任何“能力”都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反复的练习和强化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这个发展的过程是长期渐进的,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完成一篇观察日记,日记题材,篇幅都不做具体的要求,但是要求留心观察,内容新颖,描写具体。意在培养学生养成勤于观察观察,乐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给学生一双慧眼,去发现世界的精彩,他们一定会呈现更加丰厚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彭聃玲.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余文森,林高明,郑华枫.可以这样教作文[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91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