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练就慧眼,高效训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几年来,实用类文本被设定为必考内容,新的《考试大纲》值得注意的调整是“传记”与“新闻”的位置有所改变。信息时代最“实用”、应用最广泛的文体——新闻,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得以体现。笔者从考查题型上入手,在非连续性新闻文本阅读教学时,尝试采用一种以题型分类为主体框架、以新闻报告阅读微课堂为辅助方式的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教学的模式,紧抓考点,高效训练,注重阅读技巧,从而提升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关键词】高效训练;新闻文本;微课堂;阅读技巧
  近几年来,实用类文本被设定为必考内容,新的《考试大纲》值得注意的调整是“传记”与“新闻”的位置有所改变。信息时代最“实用”、应用最广泛的文体——新闻,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得以体现。同是实用类文本,但不同的文体会有不同的读法,考题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
  由此,笔者觉得从非连续性新闻文本阅读考查的题型上入手,思考一种相对简洁方便,学生相对熟悉、又较容易掌握和运用的好一种思路来尝试教学。于是大胆尝试采用一种以题型分类为主体框架、以新闻报告阅读微课堂为辅助方式的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复习教学的模式。在此,笔者把一些构想和尝试记录下来,以期能有一个抛砖引玉之功用。
  一、关于2017年全国卷中的“实用类文本”
  1.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命题特征
  从新闻材料构成上看,2017年全国卷3套试题的新闻考查有一个相同点:一个大话题、多则材料组成的非连续性文本,而其一则材料含有图表,这几则材料既各有侧重,又密切相关。
  2.题型设置
  ①选择题的设置侧重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不拘泥于字面上语词概念细小差別,倾注于有一定跨度、繁杂信息的筛选。
  ②主观题的设置在能力要求和提问方式相对比较的相似和稳定,能力考查的基础是信息筛选和整合,但也需要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
  3.学生做题答题中的突出问题
  “五缺”:缺乏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意识;缺乏提炼有效分析;缺乏层次分析把握要点;缺乏联系文本,作答过于随意;缺乏作答规范意识,答案表述繁冗、没有条理,信息得分点遗漏。
  二、关于新闻文本阅读微课堂教学实验的构想
  从非连续性文本自身特点来看,信息的分析综合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因此设置有效训练尤为重要。
  1.练就慧眼:立足学情,重点突破
  在近三年高考、模拟考学生答题情况中可以发现,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较弱”“归纳概括能力有待提高”,问题指向的就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个考点。阅读教学首先应提高学生理解性筛选的能力。目标是正确把握文字材料的内容,各层或各段落的中心句、关键词句,即要清楚文本“说什么”。它往往是与主观题的回答有关,如,2017年全国卷1新闻文本中单选题的D选项,本题更加突出信息筛选的题型特点,D项错在其梳理少了“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这个环节。再如2017年全国卷3实用类文本中多选题的CE选项,实际上通过理解性筛选,得出来的结果是:C项:“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是原文“独特”二字的诠释。所以,这个选项刚好与原文匹配。要求学生不仅要能够进行文本与选项的相同相似的辨析,还要知道词语或句子的转换表达,从而归纳基本经验、技巧,强化提炼、整合信息的能力。
  另外,新闻阅读教学中也要关注学生的读题能力,圈划问题题干信息,避免一些信息的遗漏,以及关注问题的赋分分值提示,往往一个点赋分值是2分。
  2.高效训练:立足表述,提高得分
  能读懂文本,并不代表能得高分,答得全而准才是真本事。在考试中,答案的表述准确需要针对问题来组织答案,实际上就是考生“阐释能力”和“组合能力”。
  “是什么”与“为什么”提问的问题,要求以筛选和归纳信息为主,相对难度不大。如【2017山西太原二模】的第六题“《中国诗词大会》产生了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请简要概括?”学生找到属于“积极的社会影响”即可。
  “怎么做”的问题,在提问方式上有较大的隐蔽性。如【2017年福建厦门一检】中的第9题“如何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要想学生作答信息的全面,就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问题的涉及点,转化与分解思维能力的训练尤为关键,学生作答时需要注意:1.转化和分解问题要全面;2.答案的分点是以思考的分层为依据的,不能随意;3.答案的表述注意一致的情态。
  3.时事热点:打造阅读微课堂,培养良好阅读技巧
  信息化的社会,网络、电视、电脑、广播、报纸、杂志等各种信息媒体,传播着最前沿的时事新闻。于此,笔者在每周设置两节新闻阅读微课堂,让学生感知时事热点内容,一人搜集众人评说,课堂氛围此起彼伏,不但积累了作文素材,还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①课前激趣:以时事热点导入新课教学。新鲜的时事热点开场往往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新课伊始,让两三名同学进行新闻发布,要求他们表述清晰简明,突出热点、焦点,避免内容重复。这样的开场白使学生由陌生、好奇转为主动认真地对待学习,因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②新闻发布:学生收集整合新闻资料,培养敏锐的眼光。关注世界的变化,感受时代的脉搏。有益的报刊杂志和各类报告呈现在课堂,《人民日报》《广州日报》《时事政治报》如数家珍;每日“新闻联播”、每周“今日说法”和每月“焦点访谈”连番上映。读报的习惯可以从宏观上培养两种阅读意识:整体意识和:整合意识。即立足整体,整体感知。通过梳理段落大意,简要陈述。开展小小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来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生发布要闻后,教师适时点评,并引导学生谈感受、提问题,教师带着与课文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进入语文课的学习。手、口、脑并用,三管齐下,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③专题讲座:举办时事专题讲座,多角度讨论探究。语文课教学要引进课外知识的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举办时事专题讲座让学生注重关注国策、进一步关心社会。时事专题设想是: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类(传承与发展)、科技创新类(知识与能力)、政治经济类(古今中外)、环境生态类(文明与责任)、民生法制类(和谐与监督)等五大主题,并同时结合时事政治进行讨论学习。
  抓纲务本,突出重点来练就一双慧眼,让语文课堂和时事新闻交辉相映;打造新闻阅读微课堂,高效训练,培养阅读,非连续性新闻文本将打开语文的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陈桂瑛.浅谈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的五个原则[J].语文月刊,2017(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89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