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反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由于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的诸多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而要改变教学模式,清楚弊端,首先就需要改变教学中的传统思维模式。而目前,将反向思维融入现代小学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
  关键词:反向思维 小学数学 应用思路
  反向思维是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一种解题思路,也是学生综合解题能力的一种体现。反向思维不同于正向思维,正向思维有一定的套路和局限,虽然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可是过于刻板、沉闷,很多学生在正向思维的束缚下,自己的创新思维就受到了压制。反向思维在解决数学题目的时候,通常可以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本文就反向思维在小学数学当中的应用思路提出了一些建议。[1]
  一、加强反向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反向思维是与正向思维相对的一种思维模式,虽然也属于发散思维一种方式,可却是从与通常思维相反的方向来思考解题过程,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思维原有的惯性,采用非连续的模式,一步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虽然这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稍大了些,可是如果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便可大大降低难度,加大学生思维的开拓力度。逆向思维模式一旦在学生脑海中形成,那么学生的解题速度将会大大提升,学习质量也将得到保障。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一旦摆脱了定向思维的束缚,就可以打破原有的定向模式,改定向为多向,这样单向思维所带来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开创能力也将得到激发。反向思维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个培养学生全方位思考的契机。在解答数学题目时,主动探求题目答案,并从多个方面来思考,是标新立异的必备条件,又是探寻不同解题方法的过程。因此,教师可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创新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来的新型解题方法加以鉴别,假如方法确实实用,应当在全班予以推广,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当学生在反向思维中遇到了阻碍时,教师应适时地伸以援手,帮助学生梳理教材里重难点的逻辑关系,不能让学生因为反向思维模式难度大而产生了畏惧心理或者抵触情绪。
  新课标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要求:要求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都要立体实现。而课堂教学不仅仅只是培养德智面发展的学生那么简单,还要扮演好知识传递者、学生能力培养者这两个角色。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分享给大家:古代有一户人家,大女儿做的是布匹生意,布匹不能淋雨,因此一般是晴天销量较好,小女儿做的事卖雨伞的生意,每到下雨天,这户人家的老母亲就开始担忧大女儿的布匹卖不出去,每到晴天又担心小女儿的雨伞销量不好,因此日日苦恼。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一位学者,学者在听了她的烦恼后,告诉老太太,晴天大女儿生意好做,阴雨天小女儿生意好做,家里不论是阴天还是雨天都有钱赚,何必烦心。从那以后,老太太的烦恼便解决了。这就是反向思维的例子,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换一个角度,就能见到不同的世界。数学问题也是这样,许多題目,换一种思路,也许很快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二、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强反向思维的训练
  1.举反例,找根源,错中求对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一定只能将眼光放在正面例子上,也可以举一些反例,让学生从这些错误的解题思路中发现错误,了解错误,认识到错误的起源,从根源上降低犯错几率的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数学运算方法的理解。比如“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和“一个数除另一个数”,这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数学问题。虽然看起来很类似,可是却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计算方法。在学生学习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就需要让学生从正反两面出发,对问题进行思考。例如在分数这一概念的学习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分数”与我们平时试卷上看到的1分,99分有什么区别?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位置互换后意思是否还是一致的?诸如此类,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主体为本位,从学生视角来提出一些问题,再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作出解答。或者教师可以单独将一些互逆的概念整理在一起,引导学生从逆向与正向两个方面思考,甚至可以将算法的不同与其互逆性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互逆思维,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培养和训练。[2]
  2.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逆向思维
  小学生大多喜欢玩,贪玩心理较重,并且掌握的知识量太少,生活阅历也不够丰富,遇到问题经常就是以逃避的方式来面对。基于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身体因素和心理因素,从心理角度入手,再配以思维方式的运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减少抵触情绪与逃避心理。有专家研究表明,适时地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掌握,并针对其心理状态制定相适宜的逆向思维培养方式。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转变角色,将自己的位置放低,与学生平等相处,通过沟通和交流,不断提升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3.从换位思考培养逆向思维
  对数学题的题目条件和结论进行替换,让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运用正向思维来解答数学题目,逻辑上是没有错误,可是从条件一步一步进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过程,速度和效率实在过低,很难达到锻炼学生思维敏捷度的目的。而反向思维不同,反向思维是将结论作为起点,最后推出题目给予的条件,运用分析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比如,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的一条边为6,问另外的两条边各是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就可以采用公式来进行逆向推算,最后得出答案,既简单,又快速。这种解题方法是基于换位思考而衍生出来的,在论证过程中只要找到与之相符的条件即可。通过这方面的练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多种解题方式,有利于解题思维的培养与强化。善于转化思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必备要件,也是成功的前提。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作为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而思维能力的强弱则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加强反向思维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采取有效的、适宜的方法来加强反向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度,达到增强创造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石峥嵘.反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路[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122-123.
  [2]马荣山.浅谈反向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J].好家长,2018,(79):1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93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