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绩效技术视角下提升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未来教育的发展优势日渐突出,但也给许多一线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绩效技术 师范生 信息化教学能力 策略探究
  部分教师由于不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如设计、制作微课资源等,无法快速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作为教师储备力量的师范生,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进程。本文从绩效的视角进行分析,针对影响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因素如:学习者自身、师资力量以及信息化教学环境等,试图提出有效的策略,加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以期为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引言
  随着各种新兴技术的快速研发和应用,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师范院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范生多数直接进入中小学教育领域,其在校学习期间受到的良好的信息技术专业化培养,使其能够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完成信息化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科整合,并且具备开发优质教学资源的能力,这样的新鲜血液能够在师资团队中起到引领作用,成为教育教学信息化实践过程中的中坚力量。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实现教育信息化应用阶段发展水平稳步提高,提高普通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刻不容緩。2018年6月28日《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的颁布对于规范和引导我国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提出明确的要求。从绩效的视角出发,试图针对导致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程度不一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希望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提供参考,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
  一、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融入了新要素,包括现代教育观念、系统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信息素养、终生学习能力[1]。师范生作为教师后备力量,其能力培养须与在职教师的能力要求相衔接,关注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其从业后教学能力的专业发展。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中指出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基础技术素养、技术支持学习、技术支持教学。“基础技术素养”是师范生不管作为学生还是作为未来教师都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包括意识态度、技术环境、信息责任;“技术支持学习”是师范生作为学生或者21世纪人才必须掌握的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协作能力、研究创新能力;“技术支持教学”是师范生未来从教所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包括资源准备、过程设计、实践储备。
  二、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中的问题
  1.师范生理念清晰,实践行动滞后
  当前信息化时代,大多数师范生都或多或少的接触到了信息化教学,或者说作为“数字原住民”的他们正处于信息化教学的环境中,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较深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师范生虽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也很必要,并对此表现出较强的自我发展与提升意愿,但由于其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存在不明确,并不能深入理解。多数师范生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活动仍旧局限在“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资源简单应用”的半信息化教学模式。
  培养过程中师范生(教育技术类专业之外)过于关注专业课程学习,如语数外等学科教育的师范生,对于信息技术相关课程的学习兴趣及动机不强,不够认真,学习过程中反复练习应用花费时间较少,在获取、加工应用与整合创新信息等方面能力欠缺,整体信息素养水平不高,不能深入参与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的实践中去,因此,其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不容乐观。
  2.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缓慢
  高师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和创新应用直接影响着其所培养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信息化社会,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自主地理性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然而目前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流于形式,教师培训间隔时间长、培训时间短,对培训内容的消化吸收不够全面,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改进存在怯意。部分教师固守陈规,信息化教育手段的使用尚未实施或落地不稳。特别是教龄较长的老教师,他们学识渊博,教学经验非常丰富,但是缺乏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认为仅凭借教学经验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2]
  大多数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不高。在软件使用方面,只有少部分人愿意并且能够使用一些复杂的工具软件进行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一些教师的信息加工意识较低,形成了应用信息技术获取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的行为习惯,但并未具备细化加工所获资源的进阶技能,如目前在实行混合式教学模式过程中,一些授课教师对网络教学视频资源没有选择性的筛选,直接将现成资源推荐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一些课堂上讲授过的内容再次出现,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引用网络资源也少有标注出处,缺乏互联网信息安全知识。
  3.信息化教学环境有短板
  信息化教学环境包括教育信息化工作场所、资源和设施,是学校提供以支持或帮助教师工作、学生学习发展的。工作场所涉及师生的活动空间是否完善、舒适、便捷和安全;资源是指师生可利用的时间、媒体材料、辅助人员等;设施是指完成工作与学习必需的手段和器具,如计算机和软件、网络等。工作场所、资源和设施可得到、可利用且安全有效是师生工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必要环境。
  目前各大高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基本上可以满足师生工作学习的需求,如北上广等发达地区的部分高校已经逐步的开始建设智慧校园,实现智慧学习环境的总体建设,基本可以实现大数据支持下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在资源方面,媒体材料的整合和应用效果较差,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教师的教学难度,但是一些在线课程教学内容与课堂讲授内容的重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优质资源自主建设方面部分高校还处于探索阶段,成果不甚显著与发达地区有着不容忽视的差距。   在信息高速更新时代,网络化学习资源是师范生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等方面的不足,使得教师与学生对引进资源的应用程度较低,学校在自主建设方面又不能带动教师积极建设,因此无法满足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进阶提升的更高要求。
  三、从绩效技术的角度提高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1.绩效技术
  绩效技术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继程序教学的教学系统设计,是研究如何改进组织和个人绩效的专门领域。国内对绩效技术的理解基本上源于张祖忻教授“绩效技术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3]
  绩效技术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竞争力和生产力的提高。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所做的一切措施即是绩效行为,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模型,一般为分析差距,产生需求,进行绩效改进方案的设计与开发,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形成性评价,找出实际改进效果与预期之间的差距,找到影响因素再次改进。
  在绩效技术理念的指导下,本文针对影响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内部与外部因素,提出以下改进策略。
  2.提高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策略
  (1)深化师范生信息化教育理念
  目前,很多教师和师范生对教学的认识理解仍然停留“专业知识 + 教育理论”的传统模式中,过分侧重于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的提升,从而无意识的忽略了对信息化教育理念和理论的探索。师范生作为准教师必须清醒意识到,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不仅取决于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应加强信息化教育理念和理论的学习。在日常的培养过程中,院校应根据自身的能力,以现代教育技术和有关的选修课程为学习资料,协助师范生逐步树立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意识,具有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并主动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支持终身学习、促进自身发展的意识,为其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生成性与教学对象的复杂性,要求师范生学会选择适当的信息化教育理论来指导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性设计及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从而使教学设计更加符合信息化时代“数字原住民”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认知特征,真正有效地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2)提高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涉及各方面的知识,通常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信息时代,知识爆炸式增长、更新速度加快,课堂教学讲授的内容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师范生要能够在信息快速更迭过程中准备把握内涵丰富的信息知识,并且能够对捕获到的信息进行深层次合理的加工与应用,这是其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最基本的信息化能力。学校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开始就要有计划的组织开展相关的讲座,就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对师范生进行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信息知识的积累与信息能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培养他们获取,处理,處理和创新信息的能力,这些需要结合学校的各方力量进行。
  (3)注重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高校及实习基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的“榜样”效应。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从顶层进行设计组织:结合现有资源,化整体为局部,定期邀请其他院校在教师教育培训工作方面有突出成果的专家进行培训,严格要求参与课程的教师进行学习与汇报。组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加强教师的信息化协作教学。同时要考虑到一线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艰难,出台相应的激励策略,加强教师的自主学习动机,进一步加强信息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4)加强课程融合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融合是加强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体现。学科融合实践案例的展示与讲解能够为各科师范生提供借鉴和指导。因此,应依据教学对象的特性增加信息技术与语数英、物理化以及医药、体育、艺术、科学等学科的融合案例,让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融合的关键点和重要性,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
  (5)加强校际联合,注重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的结果是能够引起人们的行为变化。对师范生培养成果的验证,是对师范生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教育实习是师范生教学技能检验与进阶培养的重要环节。在校外基地的实习过程中,师范生可以将校内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与一线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执行教学任务过程中不断的实践,积累经验,自我反思、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实现质变的升华。
  高校要同实习基地教师建立密切联系,加强师范生教育实习期间各项能力的联合培养,做到实习前有明确要求、实习中有监督指导、实习后有考核评价。实习期间严格规范师范生收集整理教学资料,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达成教学内容的有效讲解,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等。
  (6)建立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机制
  应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评估,建立多元评估机制,对于理论课程的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利用案例讲解、日常作业、课堂活动参与、期末测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实践方面的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考查师范生实践过程中,利于信息技术融合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熟练度以及契合度。评价过程中可以采用自我评价法、指导老师、师范生相互评价,从多主体各自的视角进行评价对教学对象的评价更为客观、全面。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提出,对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的建设要求更加严格。其中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与基础教育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应重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以信息技术支持的教育教学理念、过程及方法的创新,为基础教育创新改革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让基础教育的改革达到基础坚实,势头猛烈,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陈丽,李芒,陈青.论网络时代教师新的能力结构[J].中国电化教育,2003(04):65-68.
  [2]王潇潇.师范生职业信息素养教育及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探研[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69+84.
  [3]张祖忻.绩效技术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60.
  作者简介
  李萍(1994—),女,内蒙古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93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