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视域下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人们的学习环境日渐网络化、多元化。针对数字化时代学习的规律和特征,以往的学习理论解释起来困难重重。为解决这一问题,加拿大学者西蒙斯提出了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把学习看作构建社会知识网络的过程,而非个人独立的活动。同时该理论重新描述了数字化时代的知识观、资源观和学习观,能较好地对网络环境下种类繁多的学习行为进行解释。近年来,作为网络时代的重要学习理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已在知识管理、混合学习等多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学校的中坚力量,教师是教育教学理念的执行者和教学任务的实施者,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主力军。基于此,本文通过联通主义视域,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及其提升策略展开探讨。
   一、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渗透,人们的学习方式呈现出多元化、随时随地性等特征,传统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学习理论不再适用于阐释、指导当下主流的网络学习活动,西蒙斯在综合分析和高度抽象网络时代的学习行为后提出了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由于该学习理论具备社会性、分布式、共享性和发展性等特点,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其在当下教育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主要观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知识的连接、重组和再造能力是衡量个人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
   当前,知识已经由过去的简单分类和层次结构模型逐渐发展为网络化和多态化模型。尤其是在进入网络时代后,随着海量知识的急速增长和流动循环,彼此之间相互连接,使知识的形式往往呈碎片化状态。
   (二)学习的过程就是连接和形成网络的过程
   信息时代,学习具有多元性、混沌性和不确定性,其内容往往是由分散且杂乱的碎片化知识片段构成的,因此需要不断连接并构建网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
   (三)强调节点、联结和网络
   知识网络的形成是由若干节点的相互联结实现的,但在其形成过程中,出现某一新节点未必发生学习行为。其实,知识网络新节点的形成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该节点经过学习者编码;二是该节点与网络中已有的其他节点发生联系。而信息一旦形成知识网络新节点,知识的获得就实现了。这样,不断发生并保持联结,就会使得学习持续化。
   二、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内涵
   教师信息化能力是指教师为应对信息化带给教学的冲击,本着构建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原则,在促进本人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日常教学和相关研究,运用信息化思想和手段,影响学生、其他教师乃至学校管理者的能力。教师信息化能力包括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专业发展能力和信息化校园文化影响能力。教师的全部活动应以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支撑,并以此推进自身乃至整个学校的信息化发展。
  (一)运用信息技术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能力,是指教师运用各种信息化工具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由信息敏感能力、信息检索能力、筛选加工及共享信息能力、运用信息化手段处理数据能力等多种能力构成。
  (二)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活动中通过教与学目标的制定、教与学过程的设计和教与学活动的实施,达到凝聚师生力量、创设良好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与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种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由设计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开发信息化教学内容的能力、组织信息化教学活动的能力和运用信息化工具评价与反思教学的能力等构成。
  (三)信息化专业发展能力
  信息化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较多便利,但同时也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具备了信息化特征。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能力由树立正确信息化专业理想的能力,运用信息化手段更新专业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践行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的能力,在信息化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行研究的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与同行合作探究、互相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实际工作的能力等6个方面构成。
  (四)信息化校园文化影响能力
   作为教育一线人员,教师在创设信息化校园文化方面责无旁贷,而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信息化校园文化的影响能力。信息化校园文化包括信息化物质文化、信息化精神文化和信息化制度文化。该能力由协同管理者共同建立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能力、参与创设学校信息化环境的能力、将信息化融入自身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制定并维护学校信息化制度的能力等多方面构成。
   三、目前教师信息化能力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目前,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能力虽然普遍得到提升,大多数教师能利用网络有效学习并进行信息化教学,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部分教师教学理念落后,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有偏差,觉得进行信息化教学备课要比传统的备课方式费时、费力,因此通常会避免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还有部分教师,尤其是一些老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整体来看,教师信息技术技能掌握水平不均衡,一些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导致培训无成效。
   四、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思路和策略
   信息化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尤其是移动学习和泛在学习,教师的学习往往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支持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指出了知识存在形式的碎片化特征,这一点与教师的学习特征具有一致性。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从根本上决定了其学习观、教学观,甚至整个教育教学活动,因此可以说,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能有效指导教师进行信息化资源建设,促进信息化教学。同时,知识的碎片化分布及多元化来源,也意味着学习发生的关键在于节点连接的建立,实现自身知识网络的形成与完善。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对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理论指导意义。
   (一)重视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除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外,还要求教师掌握先进的学科教学手段和一定的信息化教学理论及相关技能。虽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時也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依托活动促进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提升
   要提升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可以在赋予教师发言权的基础上依托适当的活动来实现。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制订计划、定期开展讨论活动等方式,针对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讨论,这样学校领导在直接获取教师意见的同时,于讨论过程中促进教师学习意识的提高。学校还可定期针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进行多元化评价,给予教师指导和督促,进而促使教师把信息化更好地融入自身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三)教师要主动进行学习
   作为成年学习者,教师具有较强的甄别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自控能力,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培训是提升运用信息技术能力最为高效和便捷的方法,教师应主动参加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信息化培训活动,以提升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本文系2018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JA18113)
  (责编  李光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064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