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实现幼小教育的“心理无缝衔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不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是幼儿成长阶段的重要转折点。随着对幼儿成长特点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政府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笔者探究了幼小衔接时期幼儿的心理特点,从幼儿在这一时期的心理认知、情绪变化和意志力培养三个角度来揭示幼儿的成长规律,希望为学校和家庭教育提供一些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幼小衔接;心理认知;情绪变化;意志力培养
  “幼小衔接”指的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要活动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要活动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阶段。这一跨度是很大的,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的安排比幼儿园更加有严格,班级管理更加规范,规章制度的执行更加严历,这是孩子从幼儿成长为儿童的关键时期。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孩子们通常要经历兴奋、厭倦和适应三个阶段,进入更加规范的群体,孩子们从心理上开始认同自己的“成长”,以全新的视角规范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内心更多的是新鲜感和兴奋感;当他们在新的环境内感受到约束和不适甚至是力不从心时,会逐渐产生厌倦心理;而当他们逐渐适应新的生活节奏时,就会开始接受并习惯新生活。在这个阶段中,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对孩子们的心理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关乎孩子未来的性格和价值观的塑造。那么,家长和老师作为引导者,该如何引导孩子们的心理成长呢?
  研究表明,幼小衔接时期,孩子的心理成长主要表现在心理认知、情绪变化和意志力发展三个方面,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该多多关注孩子这三个方面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引导工作。
  一、幼儿心理认知的特点
  目前,国内幼儿教育普遍存在家长和老师过度关注孩子的知识储备情况,秉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促进孩子智力、体育和审美等方面的发展。给孩子报读学前培训班,提前学习小学的拼音、数学、英语等课程,还有的给孩子报读各式各样的兴趣班,培养孩子丰富多样的兴趣爱好,并通过专业的指导使兴趣爱好发展为自身竞争力。但是,家长和老师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成长特点,在成长过程中的“催促”和“压制”不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当兴趣爱好是为了竞赛和加分而发展,在学习时就会形成压力,就会使孩子产生厌倦心理,严重时会导致厌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小衔接时期(4-7岁)是幼儿的直觉思维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儿童对世界的认知开始从具体的实物过渡到抽象的符号,并且,随着儿童的语言和知识储备的发展,他们逐渐能够用抽象的语言符号来表示具体的实物或动作。因此,在这个时期,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设计游戏来引导孩子们培养起用抽象表达具体的能力。但要注意的是,孩子们的思维方式仍然受到先前“实物思维”的影响,万不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注重心理、学习品质的培养更为重要。
  二、幼儿的情绪变化特点
  情绪是人类内心情感的外化,心情的舒畅或积郁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对幼儿来说,情绪直接影响他们对新环境和新节奏的适应,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质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形成情绪理解是在3岁左右,到四岁时基本形成对情绪的初步认识。当幼儿对自身情绪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调节情绪的策略也开始从简单的宣泄和释放转变成更高级的采取行动,也就是说,幼儿进入这个阶段之后,再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不再仅仅是哭闹宣泄情绪,而是开始想办法解决困难,寻求帮助。每一种情绪都是人对外界环境的应激反应,是人类对环境的认识和应对环境的自我保护机制,是自身已有世界观和价值观对环境的认识投射于身体的表现。
  幼小衔接的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进入新环境时会形成一定的应激反应和自我保护机制,其种种行为和情绪都是他们在新环境中的自我保护。新的环境和群体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于他们而言是形成了新的压力,在新的压力下,很容易形成负面情绪:恐慌、焦虑、不安全感和逃避一起出现,对他们的身心形成较大的冲击。老师和家长在这个时候要及时疏导,尊重幼儿的情绪,不对孩子的情绪作出评价,师生之间和亲子之间建立信任机制,共同探讨负面情绪的来源,引导鼓励和支持孩子们面对新环境下的困难和挫折,并对他们予以适当的鼓励。鼓励孩子们之间相互分享情绪,表达和交流情感,避免孩子们对自身的价值产生怀疑,提高孩子们对老师和家长的信任,也使得孩子们尽快建立新的社交关系,适应新环境,培养他们管理情绪的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意志力
  意志是人类在充分认识自身与环境的特点之后确立目标,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支配行动的心理特点。认知是形成意志的基础,情感发展和情绪变化在一定程度影响着意志的坚定程度。认知、情感和意志三者之间紧密相连,情绪的良好发展能够使得意志更加坚定,深入、持续的探索活动才能得到保证,形成更深刻而全面的认知。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影响着家长的教育观念,许多家长在孩子的幼儿时期不舍得放手让他们动手做事,导致孩子形成对家长过度依赖,意志不够坚定,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差,对自身能力不够自信。进入小学之后孩子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片面认识,容易低估自己,形成自卑心理。
  在幼儿园时期,家长和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独立完成任务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起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从外在的规则约束逐渐内化为自觉的自我约束,提高适应能力。
  四、总结
  幼儿园时期的引导培养是幼小衔接时期适应力的基础,家长和老师应该遵循幼儿心理成长规律,尊重幼儿心理情绪特征,对幼儿进行合适的教育,而不是以自身意愿和社会环境为导向,一味地盲目实行揠苗助长式的教育。急于求成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声平,杨晓萍.近二十年我国幼小衔接研究述评[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8-153.
  [2]李召存.论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11):57-62.
  [3]霍力岩,木全晃子.日本“幼小衔接”热潮剖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5(5):38-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594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