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例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化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077-01
  《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本课程的性质是实践性,指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然而,课堂的时空环境的确存在着与社会生活脱离的“天然局限性”,班级授课制下的道德教育往往变成了以传授道德知识为主的“知性道德教育”,如何在课堂的时空环境下,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进行道德实践,实现课堂教学的实践化,一直是我们研究和思考的方向。
  实施课堂教学实践化,需要教师充分理解课标要求,对教材内容大胆取舍,选取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教学点”,以点带面,扩展开来,设计适宜的实践化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根据我们进行课堂实践化的一些做法,本文概述几种课堂实践化常用的教学策略,希望能给老师们的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一、体验式实践化教学策略
  体验式实践化课堂教学策略是指课堂实践化目的主要是增强学生活动中对生活情境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生活的道理,深化道德认知。这种教学策略适合于学习那些学生缺乏情感体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面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而缺乏相应感受的教学情况。
  在学习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学习做负责任的人”时,教师认为,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学生责任意识缺失或淡化,为了增强学生对日常生活行为的感受,让学生体验到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其实有着大责任,教师进行了“小值日,大责任”的体验式教学策略的设计。
  首先教师出示了学校环境卫生情况的图片,学生对一些脏乱差的卫生死角意见很大,于是教师让学生分组去清扫卫生,制作环境保护指示牌。教师观察同学们的活动情况,发现了一些现象:杨浩宇与王庆凯、梁宇萌三个同学拿着拖布拖楼道,拖布水太多,拖后地面很滑;李延这个高个男生,登在桌子上擦电扇,有危险,教师急忙让别的同学给李延扶着桌子,保护李延的安全;李紫旺同学负责教室门的卫生,教师检查时,有好几块污垢没清理掉;张永鹏负责擦展板,却躲在厕所偷懒;教室外面,负责清扫楼前卫生区的两个同学闹着玩,拿着笤帚正追着一个同学打闹。等等。
  活动总结时,师生一起对活动中的现象进行了讨论,并认识到:责任处处都在;做好日常工作也是负责任的体现;担负责任需要付出努力,要善于动脑做事;承擔责任与保护自身安全都要兼顾;做事认真细致努力是承担责任的表现;偷懒,打闹看似小事,实则是一种处事的态度,关系极大;承担责任关键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正确的做事态度。
  通过实践化的教学设计,把抽象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对于学生司空见惯的行为给与了重新地审视,赋予了日常生活以道德的意义,丰富了学生的道德感受,激发了学生有道德生活的情感,较好地完成了课标要求。
  二、建议式实践化教学策略
  建议式实践化教学策略是运用较多的一种教学策略,对较多的教学内容具有适应性。这种教学策略能较好的引导学生把教材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是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教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时,教师认为,本课教材内容理论性较强,“文化传承”这一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并且离自己的生活较远。为了化抽象为具体,教师选取学生较为熟悉的农村婚礼的习俗作为实践化活动的载体,进行了建议式实践化教学策略的尝试。
  教师首先出示了某村村民结婚时的一些录像片段:婚礼前“熬菜”的风俗;大鼓队和洋号队的演出;亲朋好友“周礼”;庞大的接亲队伍;上拜礼;婚宴场景等等。教师让学生谈一谈这些传统风俗的背后体现了什么样的文化观念?如何移风易俗,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经过讨论认识到:婚礼的各个环节风俗实际上是文化的具体显现,文化就在我们身边;很多情节的安排都是人们喜悦情绪的抒发;“周礼”风俗体现了帮助、爱心、团结、亲情等团体意识;婚宴也体现了主人热情、好客、感激的情感;等等。但是也应认识到婚礼的大操大办造成了严重的浪费,助长了很多歪风邪气,膨胀了人们的虚荣心,婚礼的繁文缛节也让大家精疲力竭,备受煎熬。
  于是同学们给村委会写了一份建议书,提出了文明婚礼的一些看法:缩短婚礼前“熬菜”时间;控制周礼的礼金金额;减少接亲小轿车的数量,提倡用大卡车接亲;只雇佣一支乐队;简化婚礼的环节;淘汰跪拜等礼节要求,改用鞠躬等较文明的礼节;禁止鞭炮的大量使用;开展移风易俗教育活动;制定新风俗村民公约等。
  最后教师在课堂总结时说:文化的传承是每个人的责任,传承文化的行动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传承文化要学会扬弃,要学会创新与发展。
  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建议式实践化课堂教学策略可以引导学生较为深入地了解社会生活,激发学生的热情去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的建设,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生活的道理,形成真实丰富的道德认知,在具体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充分地理解较为抽象概括的理论知识。
  三、行动式课堂实践化教学策略
  行动式课堂实践化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直接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进行有道德的生活,通过对学生道德行为的评价、激励、指导、矫正,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
  在学习《养成亲社会行为》一课时,教师组织同学们参加了一次捐款活动。教师课前出示了真实的生活事件:某村23岁的小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近期被医院确诊为骨肿瘤,目前正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接受治疗,需要长期住院化疗,高额的治疗费用让这个普通的家庭无力承担。母亲一直身体不好,家里所有的重担都由父亲独自一人承担。一人有难,大家帮。现在我们就举行一次捐款小行动,力所能及地帮助这位同学吧!
  课堂上同学们布置了捐款箱,同学们组织现场不记名捐款,很多同学拿出了自己日常攒下的零用钱;有些同学向父母说明了情况,家长也很支持;有些同学还与自己的朋友、亲戚通信联系,扩大捐款对象;有几个同学还组织了一个筹款小组,将筹款范围扩大到校园;教师高度评价了同学们的行为,指出了这种行为积极的社会意义。同学们也表示,这次活动对自己思想、心态和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
  课堂实践化的教学策略有很多种,本文概述三种,仅仅抛砖引玉。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造性地进行课堂实践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课堂实践化教学的道路将会越走越宽。
  注:此文为保定市“十三五”立项课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践化教学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29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