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009—2017年长寿区食物中毒原因报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报告分析2009-2017年长寿区食物中毒的情况及原因,为进一步的食物中毒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长寿区2009—2017年长寿区食物中毒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2017年长寿区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40起,累计发病512人,死亡1人,其发病起数及发病人数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内部呈上升-下降-上升等趋势。主要发生场所依次为家庭、餐饮过程、一条龙、建筑工地食堂、学校食堂及食品生产/销售点。不同年份食物中毒发生场所不同,但以家庭及餐饮过程为主。其致病因素以微生物为主,其次为植物性因素、不明原因、化学性因素。在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中以副溶血性孤菌致病最多,占56.5%;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中蘑菇中毒最多,占75%;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中有机磷及亚硝酸盐中毒各1例。结论 长寿区食物中毒总体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发病总人数仍较多。在进一步的工作当中,需加强集体食堂等重要场所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工作;加强餐饮过程的规范化指导,减少在此过程中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重点普及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引导公众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家庭食物中毒的发生率。
  [关键词] 食物中毒;防控;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 R15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2(c)-0158-03
  食物中毒是一种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在食用被生物或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污染或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1]。据报道,2002—2016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共有1 800余起单位食堂食物中毒事件,累计发病34 000余例,死亡25例,致病因素以有毒动植物为主[2]。为了解2009—2017年长寿区食物中毒的情况及原因,为该地区食物中毒防控工作提供依据。该研究收集长寿区2009—2017年食物中毒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2017年长寿区卫生计生部门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40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相关信息,内容包括发生年份、致病因素、发生地点及发病人数。
  1.2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及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则以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长寿区2009—2017年食物中毒概况
  2009—2017年长寿区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40起,累计发病512人,死亡1人(表1)。其发病起数及发病人数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内部具有小幅度波动(图1)。
  2.2  长寿区2009—2017年食物中毒发生场所
  长寿区报告的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家庭,占报告总数的42.5%;其次为餐饮过程中(37.5%),一条龙、建筑工地食堂、学校食堂及食品生产/销售点发生率较低,均未超过10%。不同年份食物中毒发生场所不同,但以家庭及餐饮过程为主(表2)。
  2.3  长寿区2009—2017年食物中毒致病因素
  在长寿区2009—2017年所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中,致病因素以微生物为主,占57.5%;其次为植物性因素,占20%;不明原因食物中毒占15%;化学性因素占7.5%。在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中以副溶血性孤菌致病最多,占56.5%;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中蘑菇中毒最多,占75%;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中有机磷及亚硝酸盐中毒各1例(表3)。
  3  讨论
  食物中毒是指在食用被生物或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质所污染或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是一种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可导致伤残、死亡等后果,危害人民健康及生命安全。为了解2009—2017年长寿区食物中毒的情况及原因,为该地食物中毒防控工作提供依据。该研究收集了2009—2017年长寿区卫生计生部门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40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相关信息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研究表明,2009—2017年长寿区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40起,累计发病512人,死亡1人(表1)。其发病起数及发病人数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内部呈上升-下降-上升等趋势,与现有报道一致[3]。此现象或与监管力度有关。
  长寿区报告的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家庭,占报告总数的42.5%;其次为餐饮过程中,占37.5%,一条龙、建筑工地食堂、学校食堂及食品生产/销售点发生率较低,均未超过10%。不同年份食物中毒发生场所不同,但以家庭及餐饮过程为主,与杨琛等人的报道一致[4]。为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食品监督部门应加强集体食堂等重要场所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工作,改善卫生设施,加强餐饮过程的食品卫生教育及监管,普及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引导公众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长寿区2009—2017年所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中,致病因素以微生物为主,占57.5%,与李广智等人的报道结果一致[5];其次为植物性因素,占20%;不明原因食物中毒占15%;化学性因素占7.5%。在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中以副溶血性孤菌致病最多,占56.5%;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中蘑菇中毒最多,占75%;化学性食物中毒事件中有机磷及亚硝酸盐中毒各1例。
  综上,长寿区食物中毒总体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但发病总人数仍较多。在进一步的工作当中,需加强集体食堂等重要场所的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工作;加强餐饮过程的规范化指导,减少在此过程中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重点普及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引导公众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家庭食物中毒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马智杰,王岗,李向云,等.中国2002—2015年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12):1700-1705.
  [2]  耿雪峰,李薇薇,潘娜,等.中国2002-2016年单位食堂食物中毒情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8,34(6):858-860.
  [3]  罗海波,何来英,叶伟杰,等.2004—2013年中国大陆食物中毒 情况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5,27(1):45-49.
  [4]  杨琛,崔燕.2004-2012年甘肃省食物中毒事件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3(6):561-563.
  [5]  李广智,刘峰,温馨,等.陕西省2004-2013年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4):418-4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5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