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该文探讨糖化血红蛋白的常见检测技术和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对常见的检测技术包括离子交换层析技术、电泳法、亲和层析技术、免疫法、均相酶法和现场即时检验6种方法。进行介绍,并提出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专业化相关培训、建立检测的标准操作流程、明确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构建网络化管理平台等。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质量控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2(c)-0079-02
慢性高血糖癥是糖尿病的主要临床症状,长期机体处于血糖高的状态会造成患者的机体功能受到损害、脏器功能障碍甚至多种器官的衰竭[1]。糖尿病死亡率已跃升为我国疾病死亡的第3大死亡原因,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人数约4千万且患病人数呈上升趋势[2]。有研究发现通过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间接地治疗糖尿病[3],同时降低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如: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等。现今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已经作为鉴定糖尿病的一种方法,如何进行正确的检测,需要有严格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法。现对我国常见的几种糖化血红蛋检测方法以及质量控制管理方法进行如下报道。
1 糖化血红蛋白的常见检测方法
离子交换层析技术。这种方法主要通过电荷的差异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分析。利用缓冲液将糖化血红蛋白所带的阳离子置换出来,再根据峰值下的面积计算糖化血红蛋白占总血红蛋白的比例。这种方法受温度、pH值、血脂、胆红素等外界因素的干扰。通过近几年在检测技术方面的不断提高,在精确度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非特异性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仍然会受到氨基甲酰化、血红蛋白变异体和乙酰化血红蛋白的影响。目前已经将高通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和低压系统HPLC法引入到临床。现在临床上存在几种常见的检测方法:①离子交换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已经成为美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的实验室参考方法。②电泳法。这种方法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原理也是通过电荷的不同将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化血红蛋白进行分离。与离子交换层析技术相比,这种方法不受pH以及温度等影响且精密度较高。但是这种方法对样本量的要求比较高,且分析时间较长,因此在临床上已经很少使用。③亲和层析技术。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结构的不同进行分析。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糖化血红蛋白的离子与硼酸阴离子的特殊反应而设计的,这种检测的结果是“总”糖化血红蛋白,这种方法不受温度、尿毒症、HbF等因素的干扰,精密度较高但检测结果变异性较大。④免疫法。这种检测方法在1978年就有相关文献做过介绍[4],但产品直到1988年才出现。这种方法的发展基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运用,最早是英国Dako公司研制出的单克隆抗体,用酶免疫(EIA)原理进行检测。这种方法的精密度较好且与其他方法也有良好的相关性。但是一旦糖化血红蛋白的第6位氨基酸发生变异,它将不会被识别。对于这种变异发生的检测,有许多研究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但是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5-6]。⑤均相酶法。这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原理是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了过氧化氢,过氧化物酶显色剂能够与过氧化氢发生显色反应,这种显色反应可以被量化,通过测定吸光度值近而求出糖化血红蛋白的百分浓度。
2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质量控制管理
2.1 加强实验室工作人员专业化相关培训管理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都是在实验室进行的,检测人员的专业性对整个实验的结果至关重要,因此要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首先是理论上的培训,要熟练掌握实验的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操作要点等。其次是操作技术的加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经过严格的操作考核才允许上岗。最后要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质控意识,了解质控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制度,学会正确判断质控的结果,对失控情况能够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考核,并对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考核成绩不合格者要定期提交学习笔记,直到下一次考核成绩合格。
2.2 建立检测的标准操作管理流程
建立检测的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实验室的各项常规操作,规范质控物品的使用和贮存。同时,选择合适的室内质控样本用于针对地区性的质量控制。编写糖化血红蛋白项目的临床实验室规范和相应的操作规程和质控规程。将标准的操作规程张贴在实验室检测的相关部位,方便检测人员及时阅读。
2.3 明确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
将质控管理落实下去,每周做1次正常值和异常值的室内质控检测,并将质控的结果输入质控软件中,对质控结果进行判断,整理出失控的情况并加以分析,最后找出失控原因并做好纠正,将每个月质控的结果进行汇总并上报至当地市临床检验中心,每年参加2次以上实验室的室间质评。实验室成立管理小组,挑选出操作技术过硬,管理能力较强的人作为小组长,将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进行分组,交由小组长直接分配管理。
2.4 构建网络化管理平台
建立糖化血红蛋白实验室检测公众号,由专人管理、定期维护。定期在公众号内投放糖化血红蛋白实验室检测的相关内容,定期组织网络学习课程,推荐有助于实验室检测的相关链接,帮助大家学习。要求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每天将工作量进行网上汇报,工作中的问题及时提出,每周将问题在微信群里进行总结,再探讨出解决办法。
3 讨论
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中的常见应用,可以及时发现早期糖尿病。同时糖化血红蛋白还可以监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有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心脏病等,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将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反之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和肾脏病变的发生几率均增加。也有研究显示[7],糖化血红蛋白是临床中鉴别糖尿病冠心病和非糖尿病冠心病的重要标准。 有研究显示[8],在2008年和2009年糖化血红蛋白室间评价标准为组间均值±20%。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区域性质控的评价标准和质控频次有所提高,2010年糖化血红蛋白室内质控标准为组间均值±15%。经过规范的质量控制管理,临床实验室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质量有了一定的改进。但這个结果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由此可见,我们在糖化血红蛋白质量控制管理上尚有很大发展空间。
我国虽然一直致力于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和并发症的检测,但是关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研究还是较国外晚很多,也没有标准的临床检验方法,现有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和方法种类繁多,检测出来的结果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有的检测方法也受到血红蛋白相关疾病、妇女妊娠、血液透析、溶血、重大器质性疾病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各级临床医学检验实验室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461-2015)-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标准。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和监测的同时,实验室也应该积极、认真地做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质量控制管理,提高实验室检测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积极参加室间质量评价,通过室间质量评价验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建立标准的检测流程,制定明确的质量管理条例。深信在不久的将来,针对国人的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检验技术会逐步得到完善,并融入到国际标准化的进程中。着眼未来,参考方法细则化、制备参考物质、搭建参考实验室网络,是未来我国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发展之路,这对提高临床实验室间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大的意义。此外通过中国的糖化血红蛋白发展计划可以推动世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化和质量管理的进一步发展,为糖尿病的治疗、诊断、血糖控制、疗效观察、并发症控制等提供科学、准确的检测结果,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糖尿病患者和广大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刘琦浩.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评价及展望[J].医疗装备,2018,4(31):202-203.
[2] 新华,赵珂,魏芳,等.显色型亲和层析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建立及性能评估[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10):892-896.
[3] 冯冬霞,杨振斌,刘亚芹,等.酶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方法学性能的相关因素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7):974-976.
[4] 韦剑.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与临床应用进展[J].养生保健指南,2018(24):50-51.
[5] 郭喜,廖远泉,沈继龙,等.糖化血红蛋白实验室检测技术及方法学进展[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7,19(6):646-650.
[6] 苏淑娟.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糖尿病的临床意义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z2):380-383.
[7] 宋明爱,王璐.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血清氨甲酰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检测及其临床价值评估[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2):1296-1299.
[8] 潘柏申.我国医学检验部门自建检测方法发展与管理建议[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7,40(3):162-1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55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