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课堂理答的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理答是师生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顺利进行的保证。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和新理念的影响,小数数学教师课堂理答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优质的课堂离不开理答这一环节,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促进师生的合作交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和交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理答;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原本的“满堂灌”,而是越来越重视师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追求师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以学生为主的理念更是不断深入人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标明确了教师的角色定位,强调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双向交流、思维碰撞和互动生成。其中,理答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采用恰当的方法理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和质量。
  简单地说,理答是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所做的反应和处理,它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评价行为。恰当的理答不僅可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而且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学会正确的理答策略势在必行,这样课堂教学效果才会更尽如人意,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大程度地体现,师生之间才会实现真正的交流互动,从而促进彼此的进步和提高。
  一、提高理答意识,促进动态生成
  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离不开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离不开师生之间智慧的碰撞和心灵的启迪,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互动将课堂推向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理答的重要性,巧用理答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案例】小数加、减法(1)
  (一)主动思考,计算加法
  提问:求小明和小丽一共用多少元应该怎样列式呢?(4.75+3.4=)
  引导:这是小数加法,聪明的你会用竖式计算吗?请大家先试着算一算,一会儿来交流你的算法。
  (二)交流探讨,认识算法
  解法1:先把末尾对齐再算。
  解法2:先把小数点对齐再算。
  引导:同学们,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算法,究竟哪一种才是正确的呢?谁愿意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呢?
  交流:4.75≈5,3.4≈3,加起来大约是8,所以第一种方法是错误的,应该采用小数点对齐的方法来计算。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想到了用估算的方法来判断哪种算法是正确的,真是不简单呐!其他同学也要向他学习呀,学会利用旧知来解决新知。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用竖式进行小数加法计算时应该把小数点对齐,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学生互相讨论,集体交流。
  师:从竖式上看,这道题应该把几元和几元加、几角和几角加,所以要把小数点对齐再加。另一方面,根据加、减法计算的基本原理,应该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直接相加,也就是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所以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要把小数点对齐。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会习惯性地采用“对的”“是的”“正确”之类的语言来敷衍学生,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的实质是师生之间信息互相传递与反馈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信息要具体,明确,清晰,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案例中的这位教师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不仅表扬了学生,指出了他说得对的地方,而且明确了算法,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了算理的探讨。所以说,面对课堂上出现的不同答案,教师需要具备理答意识,并注重理答中的思维含量。在该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算法上的联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积累计算的经验,使得知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不断地动态生成。
  二、合理设计问题,丰富理答形式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教育活动的本质是师生之间的交往和对话活动,师生间通过有效对话促进其沟通,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小学数学教学应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通过合作交流和共同探究促进认知和情感的提升,在心与心的接纳和情与情的交融中提高教学效果,而其中有效的理答是师生互动的重要推动力。
  小学数学课堂理答的有效性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深刻解读,它需要教师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弄清教材的编排体系,从而合理地设计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还记得它的公式是什么吗?那三角形的面积又该如何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你们有信心吗?”而另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还记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吗?它的公式又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呢?……同学们的记性真不错,不仅记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还知道我们是把它转化成了长方形,通过比较图形之间的联系,逐步推导出了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转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看看我们能否也运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来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显然,第二位教师对教材的前后联系了然于胸,明确新知的起点,准确找到了教学的切入点,尤其是回忆公式推导的环节不仅激活了学生的经验,而且为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搭建了桥梁。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理答是教学的催化剂,是沟通师生思想、情感、智慧的桥梁,对课堂的效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恰当运用理答,往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在理答中,除了可以运用言语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和处理外,教师还可以使用非言语理答,同样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倾听学生回答时专注的神情常常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认可,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形成心灵的沟通。同时,教师也要善于使用面部表情。一个人的面部表情是心灵的镜子,是情绪的投射。教师的面部表情可以调控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如沐春风,心情舒畅,感受到丝丝的温暖和浓浓的关切,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另外,数学课堂教学也离不开手势语。正如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的那样:“手是会说话的工具。”生动形象的手势语不仅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可以增加课堂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从而进入更深层次的数学思考。   三、把握理答时机,巧用错误资源
  小学数学课堂充满了许多未知性,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意味着预设和生成会存在差距。教师若能及时捕捉到这些稍纵即逝的机会,灵活巧妙地进行理答,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无疑会很大程度上促进课堂的精彩生成,最终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说,理答也是一种教育机智,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教学水平和丰富的知识经验,抓住学生回答的准确契机,及时做出针对性的回应,促使学生的思维在师生互动中不断得到提升。
  【案例】圆的面积
  要求:请同学们把书本第117页的圆剪下来,按16等份剪开,再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什么图形。
  交流:你拼成了什么图形?(近似平行四边形)
  提问:如果把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拼成的图形会有什么变化?
  说明:把圆平均分的份数增加,拼成的图形会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当圆平均分成无数份的时候,就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引导:请大家仔细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圆有什么关系,看看能不能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同桌互相讨论,可以圈圈,画画,连连,记录你的发现。
  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原来的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
  表扬:你们真是一群善于思考的孩子啊,回答得真完整,真全面。那你们能试着自己归纳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小结: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是πr,宽就是圆的半径r。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所以圆的面积等于π乘半径平方的积。
  当学生发现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圆的关系后,教师没有立即概括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而是选择了智慧理答,肯定了学生的发现,同时又对学生提出了希望,逐步引导他们自主归纳出公式,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亲自经历了知识的形成過程,不仅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而且积累了活动的经验。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未成熟,课堂上出现错误总是难免的。因此,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让错误变成宝贵的教育资源,努力发挥错误的价值,就像心理学家盖耶说的那样:“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学生思维过程的真实展现,课堂因错误而美丽,因错误而精彩。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好错误资源,把它当作一次教育的契机,让学生在顿悟中体会,在反思中突破,这样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课堂理答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精彩的理答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为他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引导他们不断走向思维的深处,促使他们在交流和互动中领悟知识的内涵,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堂理答的重要性,在互相学习、合作探究、自我反思中不断提高理答技巧,掌握理答策略,努力让课堂因理答而更加高效,因理答而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黄妍.小学数学课堂理答行为的现状与思考[J].考试周刊, 2016(95).
  [2]张萍萍.试论小学数学课堂理答行为的现状与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8).
  [3]叶爱萍.小学数学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课堂理答探微[J].小学数学教育,2016(3).
  [4]曾玫瑰.论小学数学课堂理答行为的误区与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8).
  [5]詹琴芳.小学数学课堂理答的多维视角及应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7).
  (责任编辑:奚春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55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