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3D电影真的好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今天,看电影成为人们闲暇时首选的娱乐方式,追求影片故事更追求特技特效。2010年,《阿凡达》的上映在好莱坞掀起了一阵3D电影的风暴,其影响力延伸至世界各地,3D立体电影正是借助这个契机真正走进^们的视野。带上眼镜看电影,画面立体生动地浮现在眼前,仿佛触手可及,这是3D电影所带来的最直观的观影效果,人们犹如发现新大陆般欣喜并且快速地接受它。一旦观众买账,发展就成为必然的趋势,这种发展不仅体现在电影业,3D电视的诞生以及3D电影受到广泛拥护也足以说明问题。前段时间有消息称德国人正在发明一种手机外壳,套上这种外壳就能用手机观看3D立体电影,相信这种高科技的3D产品的上市指日可待。如今,只要涉及到电影电视方面,就一定不会缺少3D立体这个角色,不得不说,3D时代真的到来了。
  “3D立体是种高度”,人们内心普遍存在这样的概念,只要没有3D版本,这部电影的前期投入、画质效果、观众期许就会大大降低,其实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偏激的,“内容为王”是好电影逃不掉的定律,与电影本身是否是3D无关,这种想法已经逐渐成为电影界人士的共识,而―部分理性观众在经过了“3D迷恋期”之后也逐步认同了这一点。3D电影就真的好吗?这可不一定。
  3D电影的特殊化
  实际上,3D电影的兴起并不是近几年的事,早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就曾经在国外兴起,不过那时候的3D电影要靠两条胶卷在两台不同的放映初里放映,如果两卷胶卷有一点点的不同步,3D效果丧失还算是小事,头晕头痛才是真正让那个年代的3D影片陷入没落的主因。在那之后的50年左右,3D一直未能再回到电影的主流,直到2004年的第一部3D电影《北极特快车》的上映才再次开启了新一轮的3D热潮。而在中国,真正让人们切身感受到3D电影效果的还是《阿凡达》的上映,这使得3D电影在中国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3D电影看起来效果突出,其实拍摄过程绝非简单,要拍一部3D电影需要的技巧对拍摄设备、摄影师、导演来说,都非常不同,因此相对来说做3D的动画片要容易得多,这也是为什么现有的3D电影都以动画片为主的原因。真人的3D电影目前分成两种,一种是在整个拍摄过程中采用3D,其中《阿凡达》就是个代表,另一种是在拍摄过程中使用正常的2D手法拍摄,只有到后制时才将它用一些技术将其“3D化”。至此,诸多号称3D的电影其实都是用传统的2D设备拍的,例如《魔境梦游》和《创世纪封神榜》。
  中国自2002年开始,在广电总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加快了电影放映数胶转化的进程。然而,3D电影出现后,由于能给影院带来丰厚的收益,很多院线和影院都开始自购数字放映设备和3D设备,从而突破了数字电影发展的瓶颈。截止到2010年7月,全国2K数字设备(2K是指画面分辨率为2048×1080)数为3050台,其中第三方提供的2K设备为1297台,占全国2K数字设备42.5名,而院线和影院自购设备1753台,占全国2K数字设备的57.5%。由于院线和影院在市场的推动下积极参与胶数放映的转化,数字银幕占整个放映市场银幕的比例不断提高,数字化的规模不断扩大,从而缩短了胶数转化的进程。3D电影的进入使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营造出蓬勃发展的氛围。
  3D立体救不了“烂电影”
  3D电影再度兴起的原因很简单,除了科技的进步让左右眼的同步不再是问题外,3D电影噱头十足,而且票价更高,对于已经很难再调高票价的电影院和成本越来越高的制片厂来说,3D立体化是赚钱的快捷方式。特效大片,场面宏大,如果不看3D会让人觉得缺乏震撼力,相信更多的人会愿意为这样的3D电影买单。时下出现了不少可有可无的3D影片,浪漫爱情戏、家庭伦理剧也带上3D的宣传噱头,甚至直接取消2D的场次,让人不得不承认制片方“努力赚钱”的目的太明显,使得观众丧失走进影院观看的兴致。
  我们还记得《变形金刚3》在国内上映4天就达4亿票房,远远超过《阿凡达》上映7天2.8亿的票房纪录,着实令人感叹中国巨大的3D电影市场。而3D电影火爆,非独中国。2005年,迪士尼就推出了以3D形式上映的动画《四眼天鸡》,院线成绩突出,从此开始大幅度推动好莱坞把电影3D化。著名的美国梦工厂电影公司也对3D电影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从《怪兽大战外星人》开始,梦工厂动画制作的每一部影片都会以3D形式推出。金融危机下,好莱坞将3D电影视为“救命稻草”,《飞屋环游记》在北美的票房达到2.8亿美元,仅次于《变形金刚2》。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也首设3D电影奖项。《阿童木》、《蓝精灵》、《美女与野兽》、《黑客帝国》、《指环王》、《泰坦尼克号》都将以3D格式再现银幕。
  可相比国外3D电影,国产3D电影就差强人意,甚至不堪一击。《乐火男孩》、《童眼》、《苏乞儿》等一次次地尝试3D化,却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抨击”,观众也不太买账。虽然如此,华语电影3D计划仍旧一窝蜂地出炉,把中国元素、中国题材“3D化”成为了华语电影圈眼下最时髦的事。
  3D正在改变电影,但3D救不了烂电影,事实正是如此。中国香港导演彭浩翔提出,在3D时代,华语电影人需要的或许不是“赶”,而是“守”。现在流行给观众一副眼镜,让观众进影院,大家看得晕晕乎乎出场,貌似这样就是好。华语电影的3D技术确实目前还难以企及好莱坞水平,与其做出一些“山寨3D”,不如在新技术面前保守一些。曾执导过《生死谍变》、《太极旗飘扬》等卖座电影的韩国导演姜帝圭却对“技术”发表了不同观点:“《阿凡达》的成功让电影界产生一个错觉,过去的电影不是真正的电影,3D电影才是真正的电影。”
  不管在3D电影制作方面“是攻是守”,都该顺应电影市场的发展态势,不能盲目跟风,在把握住保证电影内容质量的同时采取高科技拍摄手段,提高观影质量,从而使3D成为名副其实的加分项目才是最为关键的。目前来看,一手抓2D,一手抓3D,这是国外电影的普遍套路。制片方之所以愿意花一笔不菲的费用将2D转换成3D,目的很简单:观众总会为一种格式的片子买单。而实际情况是,类似《蓝精灵》这样的拥有两个版本的电影票房确实卖得不错。但就国产电影而言,想要两个版本齐步上阵就不那么容易了。一方面是拍摄3D电影需要多机位,也比2D电影要花上更长的时间,时间拖长了影响档期。另一方面,即使是后期转3D,技术人员也都是向国外借的,毕竟国内的团队极度缺乏,高成本长时间,使得国产电影制作商们不愿去冒这些风险,从而导致层出不穷的3D国产片不分类型地频繁上映,面对越来越多的3D电影以及居高不下的票价,不少观众更愿意回头拥抱2D电影。这种局面,不仅没有发挥3D助力电影本身,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为3D而3D的电影效果只是“掐脖子”,真正的好电影是会“抓人心”的。《阿凡达》的成功,不代表所有的3D电影都是《阿凡达》。国产电影在3D电影潮流的大环境下,要顺势而为,要建立在电影作品内容本身得到观众的高度认可之上才是正确的3D电影发展道路,而不仅仅是只要是3D就是好的。
  3D电影时代所以能够到来,是因为高科技带来全新的技术革命,实现了电影由无声到有声之后的又一巨大飞跃。观众坐在影院,戴上3D液晶同步开关眼镜,电影从平面变为立体,让影像更加真实。3D电影盗版相对较难,它的DV0播放效果远不如影院放映,盗版的价值不大,这促使电影制作人热捧。但从电影制作的角度看,3D技术尚处于“襁褓期”,在发展过程中难免有“成长的烦恼”。美国金牌导演伊纳利度就认为,3D技术的蓬勃发展可能伴随危机――技术可能会让人分心,反而忽略了电影的故事和情感表达。如此看来,电影的3D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当全新的3D摄影机研制成功,让3D电影最终告别眼镜,我们才可以说:一个崭新的3D电影时代到来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6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