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索家校共育新方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校努力走在探索家校共育新方式,特别在有着对教育冲击的互联网“微时代”下,开拓创新,让家长与教师转变陈旧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有特色且有针对性家校共育教育活动,让德育变成是一种情境、一种氛围、一种气息、一种感染,使家校共育工作变为家长喜闻乐见的且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成为学生得以健康成长教育的生态。
  【关键词】家校共育;体验式;微共育;健康成长
  “我把孩子送到学校,那就是学校的事了!”“家长你都不配合,我能对孩子怎样教育!”这是家长与老师在教育孩子时发出两种极端的声音。殊不知,家校共育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方式之一,也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中最重要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是学校与家庭的共同责任,二者需要相互有机配合,家校携手才能真正达到共同培养孩子、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的目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不可选择的第一任教师,优秀的学生不光靠老师的教育,更离不开家庭的培养。要教育好学生,让学生成才先成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崇高的价值观,学校首先争取每一位家长的支持配合,使家校教育方向一致,理念相同,拎成一股绳,给学生播种好习惯与高尚情操。现在,学校努力走在探索家校共育新方式,开拓创新,让家长与教师转变陈旧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有特色且有针对性的家校共育教育活动,使家校共育工作变为家长喜闻乐见的且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并形成良好教育的生态。
  一、邀请家长参与学生体验式德育教育
  学校开展体验式德育教育活动并邀请家长到校参与,让家长见证孩子的成长,学校以体验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家校共育取代单一教师说教教育,让德育工作变成是一种情境、一种氛围、一种气息、一种感染,让思想道德观随风潜潜入夜般渗入孩子的心灵,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我成长的愿望树”活动
  学校开展“我成长的愿望树”活动,让学生回家与家长共同完成新一个学年学习及生活等愿望与目标,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在构思中感受亲情,提高学生前进的动力。邀请家长到校,当学生与家长双手托着事前做好的愿望卡与彩带,伴着《感恩的心》的音乐,学生用歌声表达了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和小伙伴的感谢之情。当学生与家长共同育读一学年愿望与目标,强化学生内心愿望,家长也体味到学生成长是他们的责任。学生与家长共同把愿望卡抛上学校指定的愿望树中,让学生每天见着自己的愿望,伴随着学生一学年学习与生活。学校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站到愿望树前,回顾自己愿望树上誓言与愿望,都来审视、丈量自己的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之学生成为成长动力,通过家校愿望树来搭建家校共育的彩虹桥。
  总之,让家长参与学生规划生活与学习,制定生活周期内学会哪些技能,养成哪几种好习惯,做到明确了然。学习方面,更可以由班主任引导家长把计划详细到每一个月,每一周,每天由教师引领学生按学生与家长共同规划来完成目标,积少成多,逐渐使学生成优秀的自己,这是家校共育、家校合作最直接最有效的举措。
  2.“爱心跳蚤淘宝活动”
  学校开展“爱心跳蚤淘宝活动”,活动所得款项用得班级爱心活动,让学生在征得家长同意后将自己的玩具、旧书、旧物、自己的作业、书画作品、手工作品当作商品出售。学校邀请家长到校与学生一起筹备营销的策略与方法,邀请家长到校助威,邀请家长到校进行购物等,通过父母的参加,让父母一起进行言传身教,培训学生节约品格,培养学生的爱心。
  3.进企业,体验父母辛勤
  现今社会,部分学生不能主动学习,不懂节俭,不体会父母的苦心,常出现逆反心理,主要原因没有体会不到父母为他们所付出的,没有从感恩及报答父母情感上出发学习与生活。本校与家长较为集中的企业取得联系,组织部分学生走进企业,让所在企业的家长作导游,做操作示范等,让学生感受父母辛勤,从而激发学生“爱生活、爱父母、爱学习”的热情。
  学校创新地邀请家长参与各种学生体验式德育活动,与家长认真策划与组织每一次体验式德育活动,让学生体验中发现生活中感动,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以達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无痕式的体验育人。
  二、利用微时代产物的开展家校微共育
  当下已进入微时代,我们生活的每天,哪个人不发个微信、微博、不看个微电影,不读微小说?微时代的产物有着对教育冲击的,在这个“微时代”,我们学校教育及在家校共育方面要有更多思考,争取方式方法创新与开拓,使家校共育一定能站在主动地位。
  1.“家长微论坛”
  学校开设“家长微论坛”通过微信公众号开设每周一期“家长微论坛”,每周一个主题,内容均为“教育热点讨论”或“家长沙龙”或“家教案例讨论”等,搭建起学校与家庭、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平台,及时解决家教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学校发现教育子女有经验的家长,让他们介绍自己教育子女的经验,让家长们把自己成功的家教心得、创新的家教理念奉献出来与大家共享。学校把有共性的问题让家长充分交换意见,这样让家长影响家长,同时也用失败一些家教案例来警示大家,让家庭教育多些科学因素和理性思考。为了调动广大家长的积极性,我们建立长效机制,每学月注重“家长微论坛”考核评比,学校每学期都要评选“家长微论坛优秀坛手”。
  2.微课入群
  在微时代,人们更乐意接受短小精悍、易于选择、方便共享的“微文化”形式,也基于学校“无线网络+手持终端学校”的移动教学方法的实践。学校德育工作也开展“微课”入家长群,由学校教师灵活地利用电脑、手机,随时随地录制,以短小精炼为运行特征向家长展示一些育人“微课”,让家长模仿“微课”在家督促与教育孩子,也可由任课教师为弥补课堂学习而上传一些相关教学内容的“微课”,让家长在家引导孩子养成在家主动学习的习惯。
  3.晒晒照片,动态互享
  学校要求班科任晒一晒学生照片,班级动态,及时与家长分享,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获奖情况,利用微信群,晒上学生的各种照片。他们分享着学生成功的喜悦,欣喜学生成长的同时,也感受到老师平时教学的辛苦,育人的精心,对学校教育就更加支持,对老师也越发信任了。学校每隔一段时间要求家(下转第17版)(上接第16版)长晒一晒自己子女照片,可以是做作业的,可以做家务的,可以做好事等,使微群变成孩子展示的平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内驱力。家长与学校班科教师这样一来一往晒一晒照片,家校共育的心就更贴得更紧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得到更多鼓励与自我约束。   在微时代,我们对教育在思考,在行动,在路上。我们要利用微时代产物作为开展家校微共育的载体,利用微时代QQ好友、微信好友、微博好友、博客好友等经常与家长“互通情报”,帮助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全面、更深刻地熟悉和理解学生,尽早获悉学生各种“信息”,采取相应措施。家长也只可全面、客观地熟悉学生的长处和缺点,当家校携手形成“合力一处”,学生一定能不断取得进步。
  三、创新形式开展家校共建共育
  学校要充分发挥家校共育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完家校共育一套工作体系,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家校共育的大格局,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家庭教育的双赢。
  1.“家长微课程”
  家长在各自的岗位,从事着不同的职业,都有自己潜在的优势,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资源库,是学校教育资源的最大补充。学校通过各班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家长微课程”活动,邀请个别家长结合自己的专长或工作特点,以班级为单位走进课堂,进行知识或道德讲座。如,交通安全、自我防护、安全逃生、与人交往的艺术、烧菜、理财、各种价值观等。努力为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及知识视野的开拓打开一扇窗,从而丰富班级德育资源。
  2.“好习惯家校联系学生光荣册”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心理因素,他们需要更多支持、鼓励、表扬。学校完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德育评价体系,及时向家长反馈情况,建立《好习惯家校联系学生光荣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家长、教师长时间的观察和培养。学校给每位学生建立《好习惯家校联系光荣册》,好习惯家校联系册分三大版块:在校每天好习惯记录;每周受表扬记录;在家受表扬情况。《好习惯家校联系光荣册》老师在第一版块每天可从学生的“仪表仪容”“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三大方面记录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由老师每日对学生进行检查并为他们的进步加分。一周以来老师把学生的受表扬情总记录下不,让学生把光荣册带回家由家长审阅,并写出建议和希望。家长在第三版块把孩子在家的行为受家长表扬记录下来。这样,家长和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好表现,从“罗森塔尔效应”来说,让家长与教师从学生闪光点去看待学生,产生心理的“强化剂”,让“期望”发挥神奇的魔力,从而让孩子得到更多鼓励,学生感受到期望,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我的要求标准,最终向优秀的学生努力。
  3.“后进生帮扶机制”
  学校建立后进生帮扶机制,落实问题学生家访制度。通过开多种渠道,保持有效沟通,紧密家校关系,共凝教育合力。通过帮扶,落实指导、督促家长履行监护人的职责,督促学生完成学校内布置的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在帮扶中,教师关注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使问题学生尽快转变,并在班中起幅射作用。
  4.“家长接访日”
  建立“家长接访日”,形成家长访校态制度,安排每周一下午为家长接待日,由学校行政、各年级级长接待家长来访,听取家长提出的要求和建议,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帮助家长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相关学校或教师不真实或负面的流言,接访后及时联系家长做好沟通解释工作。
  5.成立家校共育各类事务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家长志愿服务队,每逢学校举办开放日、大型表演活动的时候,让他们参与化妆、维持纪律等工作,让家长志愿者协助管理学生午休课间纪律、节假日与值班教师到重要河段开展防溺水的巡查等;学校成立警家校护校志愿队,让家长在校门口采用间断式截停路过的车辆,分批引导学生安全通过马路,以及引导学生有秩序排队乘坐公交车,配合校门口安全保卫巡逻,发现可疑情况立即向当值领导汇报,遇到由危害学生的特发事件,做好学生的人身保护工作等;成立家长委员会专门负责家长意见收集、整理、反饋,并监督家长学校工作;不定期召开会议,组织家长为学校出谋划策;每周驻校办公,以第三只眼睛看学校管理,促学校规范办学;各家校共育类事务组织机构大大提高家长对学校认可度,也使学校众多事务有更多人力协作。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第一步要走家校共育工作,其任重道远,只有“常抓尝新”的方式不断探索,学校逐步完善了家校合作组织与运行管理,走出家校共育的特色之路,营造和谐的家校关系、良好的家教氛围,发挥家校共育作用,使莘莘学子得到更多雨露阳光,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弓密侠.WIFI微时代的教育思考[J].西安市临潼区铁路中学:陕西教育(综合),2017,07.
  [2]琳中.初中学生化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及削除策略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10,12.
  [3]何晓云.共建孩子美好的未来-家校共育的策略探讨[J].科学咨询,2017,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39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