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幻灭与聚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美国梦也被称为“美国之梦”或“美国梦想”。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美国历史进程总体一致,几乎可以说是理解美国社会的一以贯之的线索。本文在梳理美国梦的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以菲兹杰拉德的《大人物盖茨比》为例,试图说明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尤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美国梦经历了由激奋的创业之梦到幻灭的金钱之梦,再到民族的世界之梦的历程。美国梦有兴起。有畸变,有野心,也有欲望,但不会消亡。它从一开始就已彻底融入了美国国民性的血脉之中。无法分离。
  【关键词】美国梦畸变幻灭《大人物盖茨比》
  【中图分类号】Ii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407(2011)01-0086-02
  
  “美国梦”一直是一个相当有代表意义的词汇。一般认为,它是具有美国特性的一种理想与追求。翻开美国文学史,美国梦的追求与幻灭是美国作家们常取的一个主题。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大萧条开始的十年“爵士时代”,里,当菲兹杰拉德为世界奉献出他的杰作《大人物盖茨比》之后,美国梦似乎做到了尽头,仿佛这一充满了虚妄与欺骗的迷梦应该结束了,彻底幻灭了。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或者说,美国梦在菲兹杰拉德一代作家手中真的消失了吗?在回答这一问题之前,首先我们应该认真地重新梳理一下美国梦的内涵和它的发展脉络。一般而言,美国梦大致具有如下的含义:
  美国之梦(American Dream),是美国人的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的反映。通常指的是一种发财致富的梦想,一种作为人所应有的享受。也指获得较高社会地位的梦想,期望成为社会的书流砥柱,在社会上有非常高的威望,在社交圈中受欢迎。美国人信奉机会均等,认为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只要勤奋工作,就能获得较高的报酬,拥有巨额财富,提高社会地位,美国梦就有可能实现。在美国现实社会中,不乏实现了美国之梦的幸运儿,但更多的是梦想的破灭。在自由竞争的社会中,只有“强者”才能较舒适地生存。
  这个概括还是较客观地总结了美国梦的基本内涵。其实无论如何美国梦绝没有消失,而是随着美国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在保持基本内核的同时,相应地改变着其发生作用的形态,或走向前台,或隐居幕后,凸显着自己的时代色彩。众所周知,美国是个移民国家,美国人自诩美国为大熔炉,在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短短二百多年就成为地球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凝聚力可见一斑。这种力量能迅速地将所有人的目标吸引到一起,并在自由的口号下前行,幻灭的,或者说作家们批判的是美国梦中发生了畸变的成分。
  北美殖民地时代的殖民者们是带着梦想寻找并踏上这块土地的。这里广袤荒凉,没有了欧陆的传统与滞重。形容它的一切都是“新”字:新大陆、新世界……在经历了中世纪的黑暗与文艺复兴的解放,在这里人们也许能够重新唤起上帝对人类的眷顾。当十三个殖民地挣脱英国的束缚之后: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就被宣布为所有人天赋的权利。《独立宣言》中的这句话形成了美国梦最早的核心内涵,在这一刻谁又能怀疑它的真诚呢?寻找自由之地、人间乐园的行动在美洲大陆上化为追求终极幸福的观念,并成为立国的文本。美国建立以后,早期的领导人均持重农思想,从杰斐逊到富兰克林,力主将土地均分给公民就是对宪法最大的维护。如果说《独立宣言》的声明还是抽象的,这时理想的观念便进一步具体化为机会是均等的,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清教教义对于美国梦形成的作用。“人们满怀抱负、辛勤工作和为了成功而努力奋斗。……是清教徒们一般都认为尘世的成功是上帝选择的标志。追求财富和地位不仅仅是为自己,而且也是心灵健康和永生的保证。”这也是美国梦中个人奋斗的最早雏形。综合起来,美国梦便不再抽象而变得具体,这一梦想的核心就是机会均等,人人都可以靠努力奋斗,去获取财富,取得生存上的自由。可以说这是美国梦的健康而又积极的内涵。不可否认,这种梦想是极具现实性的,因为它就产生于现实之中,是对现实的升华与追求,体现了人类向上、向前的本质。我们看到在菲兹杰拉德的《大人物盖茨比》中,盖茨比从小那周详的发展计划,完全可以看出富兰克林《自传》的影响,而富兰克林正是美国梦观念的最早代表之一。当然,这里面所追求的实际内容是财富。这为后来的畸形发展埋下了祸根,因为一旦专注于对财富的狂热追求,也就显示了人类贪婪的本性。这是美国梦自身不可少的两面性。美国梦永远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之所以这一梦想具有美国特色,就在于美国人不只将美国梦视作不可企及的梦,而且将它作为现实的目标去加以实现,也就是说美国梦在美国人的思想中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美国梦发展到今天,具有了现代的意味。一面是对理想的追求,另一面是对正当理想的毁灭,这不仅产生了悲剧意味,而且也产生了幻灭感。然而,美国梦的核心是有号召力或吸引力的。所以在有良知的作家笔下,往往既有幻灭感又有悲剧意味,但决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他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剥离出美国梦的畸变成分,还理想以真正的价值。同时,现实(只要存在财富与贫富分化)也不断地摧毁着他们的努力,这就又形成新的或更高意义上的悲剧意味。西方现代作家与现代人就是在这种不断地超越又不断地跌入的循环中,探求人生的真正价值与意义的。所以,美国梦就更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毕竟,它是现实与梦想交织得最密切的产物。我们看到,虽然批判美国梦的主题不断在各代美国作家的文本中出现,但是人们在梦醒了时仍执著地继续入梦,这仿佛是一个没有结局的循环。这在现实中反映出来,促使美国社会具有一种积极创造的力量。难怪,在盖茨比的美国梦破灭后,仍有比尔·盖茨的成功,仍有梦工厂好莱坞制造的《阿甘正传》,更有犹太人、黑人、女性,甚至移民加入美国梦的行列,将这一梦想扩张到世界,延续到未来。美国梦的核心内涵形成后,就在不断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作出新的表现,并产生新的变化以至发生畸变,成为人们批判的对象。当工业主义与商业主义兴起后,传统农业观念被打破,美国梦中重实利的现实意义被逐渐强调,其负面影响也日渐突出。尤其南北战争北方的胜利使美国迅速进入了工业化社会,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开始显示出它超过一切的力量。每个人忽然发现现实变得丑恶与黑暗。机会均等的口号真的成了遥不可及的梦。再想成功就只能牺牲道德,不择手段,尤其底层的年轻人试图闯入上流社会,就只能留下悲剧与幻灭。克莱德被送上了电椅(《美国的悲剧》),马丁自沉于大海(《马丁·伊登》),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美国梦发生了畸变,充满了消极与罪恶,个人的美国梦似乎走到了尽头,对美国梦的追求自然也成为导致美国作家产生幻灭感的一个要素,成为他们思考的重心。
  菲兹杰拉德的杰作《大人物盖茨比》是关于美国梦的典型文本。说它典型,不在于其表现了美国梦的彻底破灭,而在于它真实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梦发生 畸形变化的全貌:既带给人们幻灭感,同时又没有泯灭希望。盖茨比追求的不只是金钱,而是传统意义上最珍贵的爱情。他是一个底层人,社会现实使他没有机会再凭正当的个人奋斗获得财富,而财富却是他失去爱情的关键。他靠走私酒发了大财,摆起了大排场。菲兹杰拉德没有写盖茨比的虚荣与纵欲,也没有浓墨重彩地详述他发迹的艰辛,没有使故事落入发迹史的套子,尽管里面一定充满了艰辛、勇气、智慧、狡诈与残酷,这些留给读者去填补空白。小说中的盖茨比对爱情非常执著,他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赢回黛西。他对待爱情是虔诚的,遗憾的是黛西并没有将爱情视为珍宝,她喜欢的是金钱——稳定的财富。所以崇高的爱情(象征着美国梦中传统的健康的价值)最后被金钱摧毁了。这才具有了悲剧意味与幻灭感。可以说,作者借尼克之口既呼唤了美国梦的传统价值,又对美国梦在金钱冲击下的畸变进行了批判。也就是说美国梦作为民族的价值观念曾在最前线激励了美国人民奋进、创业,也在个人的对财富的偏执幻想里隐居幕后。菲兹杰拉德正是要否定美国梦的畸变,去重振它昔日的伟力。小说结尾颇有深意:
  他千里迢迢来到这片绿色的草地,他的梦想似乎近在眼前……这个梦早已丢在他身后,丢在纽约市外空漠无闻的地方,丢在共和国一望无际、黑夜漫漫的四野之中。盖茨比的信念就在那盏绿灯上,那是未来的仙境,……总有一天早晨——我们就这样往前赶,好比逆水行舟,被浪头不断地冲了回来。
  
  绿色象征着希望,茫茫黑夜则意味着迷失,《大人物盖茨比》正是在希望与迷惘的张力中显示出爵士时代里迷惘的一代作家们的动摇与追求。总之,美国梦永远只是一种口号、一面旗帜,今天在美国社会结构日趋稳定,经济高度发达,尽管机会均等,却不再有什么机会。但美国梦仍然是美国人民前进的动力。它畸形发展的高潮已经过去。一夜暴富的观念也不再拥有广大的市场。它所包含的不断追求财富的理念一边给美国带来罪恶,一边也推动着它的发展。美国的迅速强大,除了战争的机会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外,这种积极求取财富的态度恐怕也是一个要素。没有了美国梦的信念,很难想象美国会有如此的成就。在批判了个人发财梦之后,美国梦也有了许多新变化,增加了新内涵。如维持世界霸主的愿望(个人之梦转化为世界之梦),世界其他国家人对这块土地的新的向往(做梦者的范围的扩大)。所以,对美国梦应有一个客观的、辩证的态度,它的幻灭是有条件的,决不是彻底消失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43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