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化学演示实验的探究教学尝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课程要“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课程的基本特征。
  化学实验可以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论证,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和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我利用演示实验进行探究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是我对“化学演示实验探究教学”的几点做法和认识。
  
  一、化学演示实验应体现探究性教学的特点
  
  所渭“演示实验探究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通过自己设计的探究方案进行操作,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进行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结构为“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归纳结论—拓展运用”,该模式主要有以下三个优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囚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课程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实验犹如魔术一般,五光十色,变幻莫测,本身就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果能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必然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做学生思维活动的“导演”,做学生探究学习的合作者。
  通过演示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潜能。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学生在具体的演示实验探究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要让他们去积极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但发挥了学生的内在潜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发现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进行探究教学。例如,溶质的溶解和结品、二氧化碳的性质、胆矾的分解与生成、酸碱盐的性质等课程就很适合进行演示实验。这里以“物质的溶解度”的演示实验为例,可以进行如下探究学习:
  (l)提出问题
  A、物质是否都能溶于水?
  B、如果能,是否能无限地溶于水?(以NaC为例)
  C、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设计实验
  药品:碳酸钙、氯化钠、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等
  步骤:按问题所示进行,实施实验探究教学
  (3)参与实验操作
  (4)合作探究现象
  (5)讨论归纳结论
  以上的(3)、(4)、(5)步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
  (6)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这一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补充有关内容或加以应用,也可以由师生共同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延仲,以拓宽学生的化学学习、应用领域。
  
  二、化学演示实验探究教学应以学生为本,注重自主探究
  
  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能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溶解度以及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的现象,比如是否变色、有无沉淀、有无气体生成、是否有热量放出等。
  另一方面,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学生发现当溶液滴到试纸上时,液滴中央的颜色与边缘不一样。这时,学生提出来是看中央的颜色呢还是看边缘的颜色的探究问题。
  这一问题立刻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课堂讨论,自主探究。当然,这样的探究性实验学生有时会有操作上的失误。
  例如,在演示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时,有一个学生由于把一根铁钉垂直放入试管中,结果试管被铁钉打破,溶液溅到了他的衣角上,幸好无碍。这个错误的操作使学生更真实地认识到正确操作的重要性。
  后来这个学生的衣角上出现了几个小洞,但是这个学生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时我让学生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经过讨论,提出了几种解释,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稀硫酸经过一段时间后,水分蒸发,变成了浓硫酸,从而具有了脱水性而使衣服破了几个洞”。
  因此,一次实验失败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应该允许学生失败,并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发现问题,指导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失为一种“反败为胜”的手段,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化学演示实验探究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要有选择性、层次性
  
  因为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思维方式正在逐渐地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并且抽象的逻辑思维日益占主要地位,但是思维中的具体思维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初中学生在掌握自然科学中的抽象概念和知识系统的过程中,必须给予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理解自然科学知识和规律的错综复杂的内在联系。演示实验探究教学正好适应了初中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但不能忽视这一时期学生在情感上的冲动性、行为的盲目性和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探究时,要具有选择性,要避开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实验。例如,溶液的导电性、浓硫酸的特性实验等等。
  应该选择一些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安全系数高和规律性强的演示实验。例如,二氧化碳的性质、物质的溶解和结晶、溶液的酸碱度、酸碱盐的性质等等。
  另外,在实验探究教学中,还要注意层次性,要从感知到理解、从单一到综合。例如,在“酸碱盐的性质”的探究实验中,先让学感知具体物质的颜色、沉淀的溶解、气体的释放、溶液颜色的改变和褪色等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逐步探究设计一些简单的物质鉴别和鉴定,如“用一种试液鉴别三种无色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盐酸溶液”。最后,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物质鉴定、除杂或制作实验的设计,让学生内在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外在的实践、应用和创造,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760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