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我校体育教学现状探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高职体育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和发展的好坏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我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找出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找出改进办法。最后得出结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才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关键词]教学现状;体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2-013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2.062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近几年来,很多高校为了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体育教学改革,在改革浪潮中虽然也创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但总体来讲效果还是不尽人意。究其原因,还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思想的影响,只是局限于教学形式方面的创新,治标不治本。现阶段,我国已经将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转变为素质教育,体育教师更应该抓住此契机在体育教学方面大胆地去创新和改革,努力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后备人才。
  一、我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现状
  (一)体育教学观念模糊。近十年来我校体育教学改革经历了俱乐部教学、分项教学以及现在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虽然这些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归根结底这些改革只是偏重形式和追求课堂上的活跃,而忽略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真实情感和个人意愿。究其原因,还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作怪,多数老师还是没有主动地去接受和学习新的教学理念。
  (二)体育教材竞技化。公共体育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从而达到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因此体育教材应该具备健身性和娱乐性。相反,如果体育教材过于竞技化,会使大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这些教材学生学过之后弃之不用,严重影响了学生锻炼身体的积极性。
  (三)体育教学模式陈旧。我校大多数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方法上仍然采用的是传统体育教育模式,教学方法还是沿用老套的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与结束部分三个环节,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几乎没有将翻转教学法、模仿法、情感教学法等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运用到教学中,教学过程过分地强调了统一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和谐,达不到预期效果和严重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是影响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在这种传统教學模式下,看中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被忽视了,这样就严重束缚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让体育课变得死气沉沉,不受学生喜欢。
  (四)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本人通过对我校近三年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100名毕业生进行电话咨询,发现大部分同学基本上没有把以前在体育课堂上学的知识运用到健身和平时学习生活中,究其原因可能应该与我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导向性不明确有关,有些体育老师只注重教技术和动作,对传授学生健身知识技能完全是一片空白,导致学生缺乏健身意识、健身兴趣以及健身的习惯,使学生失去了健身的动力。
  (五)学生运动能力与知识状况不容乐观。学生运动能力的高低,是学生掌握运动技术、身体素质和体育知识量的多少。每年我校都会对一年级学生进行体质测试,测试项目包括:肺活量(男、女)、立定跳远(男、女)、引体向上(男)、50米(男、女)、800米(女)、1000米(男、女)、体前屈(男、女)、仰卧起坐(女)、身高和体重(男、女),通过近几年测试结果发现:有接近三分之一学生综合成绩在及格线以下,属于运动能力偏弱指标,特别是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几乎有一半的人达不到及格线,甚至有小部分学生还不能跑完全程。以上数据说明我校学生体质及运动能力整体上来说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跟高中学生受到升学率的影响,体育课不受重视有关。
  (六)体育教师“重实践,轻理论”的思想根深蒂固。近十年来,我校一直把教师职业能力测评作为教学的重点来抓,通过每年的测评,老师们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提升了理论研究水平,特别是让我校体育老师清醒地认识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的重要性。随着晋升职称对科研成果的硬件要求,我校大多数体育老师开始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理论研究方面的学习和研究,部分老师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毕竟是贫困山区高校,由于受到地域和环境的影响,相比珠三角同类学校而言,我校体育教学理论研究方面还比较落后,科研成果方面研究不深入,导致以上问题主要存在几个方面因素:在对体育高学历人才引进不足;对组织体育老师对外交流和培训不够;对国内外体育教学改革成果的理论总结和学校体育理论的实际应用较少等等。
  (七)体育与健康课程课时设置不足。依据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文件,要求保证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的体育必修课,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仅在一年级学生开设,课时分布情况为第一学期24课时,第二学期32课时,一年总课时56。比教育部规定的课时几乎少了一半,同时考虑到大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和锻炼的学生积极性不是很强,一旦到了大二和大三没有开设体育课,基本就很少有人愿意出来锻炼,通过近几年我校体质测试数据显示:从大一到大三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等综合指标是逐年降低的。这是完全不利于学生培养“终身体育”的锻炼习惯,学校应给予充足的体育教学时间来保证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改进办法
  (一)明确体育教学目标。高职院校在选择体育教学和教案设计时,应结合体育的健身性、娱乐性以及教育功能,并根据各自学校的自身情况和学生身体健康发展需要,制定其与之相符的体育教学目标。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的“三自主”的指导思想,积极努力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二)以贴近学生需要为依据,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要求下,在教学课堂中构建的比较稳定教学活动和结构模式。现代教学模式向着重培养学生技能的方向发展,把培养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能力贯穿在体育课程的始终。教学模式的形成需要有一个特定的环境和条件,而且必须要有合理的教学步骤、操作方法以及评价机制等因素。
  (三)优化体育教学方法。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大多还是运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简单的传授基本技能和知识,学生被动的参与学习,这样的教学过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练习过程。新时代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项目上来,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内心运动动机和思想从被动转换成主动,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和年龄段来运用与之相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堂中要与学生互动和进行情感交流,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动作要领。
  (四)提高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师的地位。教育和体育一直以来就是相互关联的。体育在学校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它既有育人功能,同时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开展体育课程既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同时也能增强体质、开发智力等等,一个学校如果体育发展不起来,那这个学校的教育也是有缺陷的,在高职院校大力开展体育运动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而提高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师的地位是学校体育事业澎湃发展的重要环节。
  (五)加强师资队伍专业能力培养。师资队伍是一个学校的硬件指标,评判一个学校的好坏主要是看这个学校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水平的强弱。体育教师作为师资队伍的一分子,也应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的大好形势下,体育教师更应该充当体育教学改革的先锋,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和教学水平,利用假期积极参与到教改、教研方面的培训和研究,为自己充电,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己专业化能力水平。
  (六)延长公共体育课程的开设年限,扩展学生健身锻炼的领域。鉴于很多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课开设年限短,只在一年级学习一年的难堪现象,建议在二、三年级也要开设体育课程,具体开设情况如下:一年级课程为必修课,开设一年;二年级课程为选修课,开设一年;三年级课程为选修课,第一学期开设,为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健身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改善教学条件。好的教学条件是教师參与教学和学生参与锻炼的有效保障,学校应该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中要给予资金支持,同时要考虑到场地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多建设一些师生参与度高、娱乐性强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设施,努力拓展师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领域。
  三、结论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增强体质,同时也能促进身体健康。近年来,很多高校在教学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许多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涌现,教师只有与时俱进,积极吸收新事物,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才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35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