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德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新的教育理念的逐步形成和完善,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德育工作。然而现实生活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智育、轻德育,部分英语教师在应试教学指挥棒下一味强化学生知识与技能,单一进行知识灌输、强化解题能力训练,忽视了德育在学科中的渗透;从而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品”的现象。作为肩负着“教书育人”重大责任的教师,理应真正地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真正地行动起来,重视素质教育、坚持走在以德育为先的新课程轨道上。
  二、德育渗透于英语教学:
  赫尔巴特曾经说“教学中如果没有德育渗透,那它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德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德育不仅仅是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任务,也是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英语有其自身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德育任务。因为任何语言包括英语都是思想、文化、信息的载体,它追求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其内容一定体现在交流的思想和信息上。英语教材中一定包含、渗透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我们英语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年龄特征、生理和个性特点认真地挖掘,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采用学生易于、乐于接受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正如《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进行德育渗透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注重教师形象,发挥示范导行作用。
  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言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影响着全体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尊重学生,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理解、支持,形成融洽的情感交流渠道和民主平等、友善、活泼的教学气氛。课堂用语讲究文明礼貌,请学生回答时或坐下时,常用“Please”;请学生帮忙时“Excuse me”;学生帮了你或回答时,不忘对他说“Thank you”,教师这种彬彬有礼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英语兴趣,同时对培养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挖掘德育因素,做到智育德育相兼。
  教师在开展学科教学过程中除了做到认真备课,深刻领会教材教学的重难点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做一个德育教育和德育渗透的“有心人”。因为德育总是以教材教学为载体,从教材教学实施蕴含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文化意识等诸多方面,教师要在实施教材教学时注意确立明确的德育目标。如牛津英语5AModule2 Unit1 Grandparents中出现的节日除了讲授我国传统节日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重阳节)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端午节),the Qingming Festival(清明节),the Spring Festival(春节), the Mid-autumn Festival(中秋节),在教学中我们还补充了, National Day(国庆节), Army Day in China(建军节),Children’ Day(儿童节)等,同时我们还对比一些国外的节日,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 Christmas Day(圣诞节) ,Mother’s Day(母亲节),Father’s Day(父亲节)等,通过节日的讲解以及对比中外文化的异同,把教学中涉及的我国文化背景知识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的同时帮助他们拓展视野,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塑造学生性格,树立并提高自信心。
  一个人的自信心是通向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在西方,很注重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英国的父母常鼓励孩子:“You can do”(你能行)。凡事从不替代孩子做,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作為一名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们灌输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处理问题,攻克难关。但学生在回答问题答错或者犹豫时,我们可以鼓励他:Never mind, try once again 或者take it easy ,never mind!或者说 Be brave ,you can try once again!如果学生答错,找不到答案时,我们还可以拍拍他(她)的肩膀安慰说话:You’ve done a good try!
  (四)、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精神是孩子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利用主题话题或者学完的课文创设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团结合作精神。如牛津英语5AModule3 Unit1 The emperor's new clothes这一课时,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课本剧,以表演的方式完成故事内容,在小组合作进行分工合作,大家共同进步。最后从各组分别挑选一个角色表演。这样随意性强,既增强加了学生间的感情交际,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惟妙惟肖的表演,能深刻地领会,课文中role play的团结协作精神,这正是小组协作式任务型教学所达到的目标。
  三、结语:
  英语是包罗万象的美感海洋,给予我们的是美的享受。英语教材中包含了题材各异的学习素材,其中有令人身临其境的自然美,有令人心旷神怡的艺术美,也有令人如浴春风的道德美。所以英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对美的感知和享受的过程,英语教师就应该充分的挖掘美、辨别美、升华美,以达到完善学生品性素质的教学目的。正如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英语教学绝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英语技能的简单过程,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具有思想性和美感性的教学素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情感、志趣和个人品格的形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便于他们能正确的认识世界,最终沉积为学生精深层面最有价值的财富,那就是关于人生和价值的深思。上海市教研员朱浦老师说过:语言是有声的,语言是有形的,语言是有情的,只有情意相融,才能真正体现它的育人价值。
  综上所述,情感目标、育人价值并不是在课的某个环节喊口号就能达到的,而是要通过对语言目标、语言内容和过程方法的整体设计,在课堂的每个环节和活动中的层层递进、逐步渗透才能使学生有感而发,深刻体验。这如同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所要求的:理解与表达,语感与语用,情感与文化,这些核心素养的真正提升有赖于我们教师仔细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育人价值,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渗透育人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只要我们英语教师选择合适的方法,作到有的放矢,避免枯燥的说教,学生就能心情舒畅地接受,并不知不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最终达到 “Learning to know. Learning to do.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 Learning to be.”的目的。
  作者简介:王婧婧(1985.11.29-),女,汉,上海,上海市杨浦区水丰路小学,本科,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学。
  (上海市杨浦区水丰路小学 上海市 2000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8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