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本科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定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中日商务关系的不断发展,对商务日语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对中日商务人才素质的要求变得更高、更迫切。社会的需求必然成为人才培养的导向,目前高校的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也必然要进行改革。本文旨在探讨,在满足高素质中日商务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商务日语人才培养做定位研究。商务日语人才的培养应该是日语和商务并行,即“日语强+商务强”的模式。
  关键词:商务日语;人才培养;定位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05.003
  中图分类号:G6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5-0011-04
  国内高等教育阶段的外语人才培养,除了一些研究型大学以外,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共识。商务日语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专业方向,学术界对商务日语的研究相对不多。严红君根据商务英语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跨学科特征,将商务日语进行了界定,认为“商务日语是帮助学习者学习和掌握商务环境下的日语以及商务活动的能力,即在与日资相关的企业里从事商务工作的能力;从内容上看,商务日语涉及到诸如经济、贸易、管理、金融、服务等各领域日语以及办公室日语等,具有明显的行业和职业特点;与一般日语比较具有实用性、应用性、职业性的特点”(严红君,2011),这个界定基本上概括出了商务日语教育的特点和独特性。
  一、国内高校本科商务日语教育现状
  目前国内外语人才培养的普遍意见即为“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那么国内日语人才培养的现状如何呢?采用的是什么样的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呢?笔者从日语+商务的视角出发,对国内各个地区,包括东北、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的近50所本科大学的日语专业进行了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的大学依然是以传统的语言文化为中心,尤其是老牌的重点大学和中西部大学,但是不少大学,尤其是二本、三本学校都开设了一些专业方向课程,且商务方面居多。据笔者调查主要有以下几所大学开设了商务方向或多门有关商务的课程,这些大学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吉林财经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吉林工商学院、上海大学、上海商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长春师范大学、大连工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天津商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从以上学校我们可以发现下面两个事实:其一,开设商务课程的学校多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其二,与本学校的办学特色有直接关系,如多为财经、工商类大学开设商务日语专业方向。下面就上述一些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课程设置详细看一下其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情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日语专业(经贸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创新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相关课程有经贸应用文(日)、经贸谈判(日)、经贸文章选读·文学批评与商务文化、日本经济研究。东北财经大学的日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为以日语为本体,以商务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为双翼的“日语+商务+人文素养”的“一体双翼”培养模式;相关课程有商务日语写作、商务交际日语、国际贸易实务、商务日语谈判、市场营销学等。吉林财经大学的日语专业(经贸方向)人才培养目标是主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专门人才;课程有商务日语会话、经贸日语、经贸谈判口语-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等。广东财经大学日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良好的文化知识结构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日语)人才培养以“精日语、知日本、懂经贸、会沟通”为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知识的卓越国际化经贸人才;相关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统计学原理·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会计学原理、金融市场、经济数学、日本经济概论、日本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学(日)、日本企业管理。大连工业大学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专业知识、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课程有日本企业文化、跨文化商务交流·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实务、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天津商业大学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夯实日语基础,突出“日语+”的商务日语特色;课程有外贸日文函电、商务日语翻译、外贸日文函电-商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日本企业文化与礼仪、国际贸易实务、跨境电商基础、市场营销、国际商法。
  调查结果分析:下面从四个调查项目,逐一分析其结果及背后的隐含信息。首先是专业名称,可以看到基本都是日语专业下的商务方向或经贸方向,还没有商务日语专业,当然目前国家的本科专业设置也只有日语专业,英语已经有与英语专业并列的商务英语专业,所以目前日语方面也只能开设日语专业商务方向。还有一些开设的是经贸方向,但是实际的课程设置和商务基本一致,培养学生商务实务的应用能力居多。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设置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日语),这个专业并不是经济学院开设,而是为外语学院开设的专业,从这个名称我们可以看出其培养的重点在于经济与贸易,这一点从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也能够证实,但是并不是说就不重视日语,这一点也能从“精日语、知日本、懂经贸、会沟通”的培养目标得以证实,或者说开设此专业及其命名的目的就是要将经贸及商务拉到与日语知识的学习同样的高度,给与充分的重视。其次,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在调查中发现,除了传统老牌的日语语言文学外,基本上都是定位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定位符合外语人才的应用性和复合性,那么是不是所有學校的日语专业商务方向都要设定同样程度的培养目标呢?显然不是这样,这既不符合各校的师资和学生学习力的现实情况,也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必须根据不同水平的学校,根据实际的情况确定符合现实的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现实。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培养出的学生既要掌握日语的知识,又要切实掌握相关的商务知识,而不是浮于表面,结果导致在实际的工作中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第三点,关于课程设置,聚焦的是知识侧重点和开课时间两个方面。关于知识侧重点,我们可以看到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语言输出方面的课程,这也是各个学校重点关注的部分,如很多都开设了商务日语会话或商务谈判、商务写作(函电、应用文写作)的课程;二是对跨文化交际的关注,如日本企业文化、日本商务礼仪、实用敬语等课程就是这方面的体现;三是对商务(经贸)知识的关注,如国际贸易实务、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管理学等课程的开设。至于开课时间,似乎各个学校也取得了共识,日语知识先开设,商务方面的课程基本开设在二年级第二学年以后,这样开设的目的也很好理解,就是首先确保学生掌握扎实的日语知识,然后再增加一些商务方面的知识,体现“日语+专业”的应用型的提法,这一点也是当前各校的普遍做法。上表中最后一栏是课程类型,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商务方面的课程基本为专业方向课程,不过偏于商务或经济知识输入的课程很多都是选修课,从这一点可以了解到大部分学校依然本着日语为主,其他知识为辅,目前还没有完整的、合理的、系统的商务日语人才的培养方案,大部分学校还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日语+专业”的培养模式。   二、商务日语人才需求现状
  本文以近期日语专业人才的招聘信息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人才需求现状的调查,通过分析,了解用人单位对商务日语人才的需求,探索与企业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在社会上具有更强竞争力和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本调查以某大型招聘网站2018年6月份发布的北京地区的2800个左右的日语相关招聘职位为对象,通过逐条分析,对用人单位的性质、岗位类型、工作年限、薪资水平等重要信息进行分类调查,并分析结果。调查结果如下:
  工资水平:据调查,2017届全国高校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为4450元,而本调查中的数据显示,商务日语专业人才的薪资大部分集中在6000-8000元,比平均月薪高2000余元。
  工作岗位:我们发现,在所有日语相关的招聘信息中,商务日语方向的招聘数量最多,其次是语言类,如日语教师、日语翻译等工作岗位,如果把“服务、文员类”也放到“商务日语类”,则“商务日语类”的人才需求优势会更大。由此可见,在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中,商务日语方面的人才需求最为巨大,且岗位类型繁杂,这对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见图1)。
  就职行业:商务日语专业方向的用人单位覆盖了制造业、商贸业、服务业、金融业等不同性质行业的日本独资、中日合资企业以及对日贸易的中小企业,企业类型全,分布范围广,民营企业用人较多,占全体的一半以上,次之是合资和外资企业。商务日语人才需求行业比为:专业服务(营业、人力资源、财会等)占21%,贸易/进出口占25%,互联网/电子商务占8%,中介服务占11%,制造业(品质、生产、采购等)占15%,计算机类13%,其他为7%。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再次证明一个事实,即现今的日语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单一的语言能力早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从数据来看,商务日语方向毕业生的需求比一般纯语言专业的多很多,也就代表商务日语方向的毕业生就业机会更多,这在大环境就业难的情况下,可以说是一剂强心剂,增加了学生的就业信心。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岗位对工作年限也有了要求,因为企业需要的是专业性更强、专业知识更丰富的员工。这些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能做出相应的改革。
  三、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定位
  目前国内关于商务日语的研究多集中在高职教育的范畴,如姚绚文的《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课程整合及教学模式改革探析》(2008),洪漫的《高职商务日语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实践探索》(2014),陈要勤的《高职商务日语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都分析了现阶段高职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如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课程体系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化等问题,这些对于设立商务日语专业多年的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想象在新兴的商务日语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中也一定存在,而且可能更加显著。此外关于商务日语教学的某个侧面的研究也较多,如周林娟的《商务日语语用特征分析》(2006),陈勤要的《商务日语专业学生会话能力培养实证研究》(2010),王志宇的《从文化视角来看商务日语的暖昧表达》(2014)等。根据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和笔者的调查得知,相关研究多集中在教学方法上,如石田哲也的《当代商务日语教学创新的研究》(2009),高见泽孟的《商务日语的教授法和指导方法》(2016)等。本科阶段的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总体理论的再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相对于高职阶段,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如火如荼,本科阶段相关研究虽然也有,但是相对冷清,而且研究过于滞后,还停留在传统日语教育的影响之下,研究视角不够开阔,缺乏实际意义。这与国内本科阶段重视传统日语教育,忽视具有显著职业特点的商务日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存在着定位不清的问题。本科不同于高职教育,培养的应该是高级商务日语人才,所以在当前高等教育转型的背景之下,不同于高职教育的具有系统的、创新研究及新的理论体系的高级商务日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实施已经迫在眉睫。
  虽然商务日语已经不是个新鲜词,而且在高职院校开设商务日语专业的较多,但是本科阶段这个专业却较少,出现了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企业社会需求相矛盾的現象。在当前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背景下,新《国标》在前言中就指出“日语专业可以和其他专业相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或方向,也可以建立双学制或主辅修机制,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新《国标》第三稿)这给出了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理论依据,可见无论从教育层面还是社会需求方面,都开始重视“日语+a”的能力培养。日企现在急需精通中日两国商务礼仪的人才,而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商务礼仪的培养属于薄弱环节,甚至没有开设这类课程。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严重跟不上市场的需求,表现在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到课程设置到实践环节乃至教学方式,依然没有摆脱研究型的框架,教学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在这样的情况下,商务日语教育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作为指导方针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教育理论与目标的重新定义,这样才能从全局进行把握,全面革新国内本科阶段的商务日语教育。
  那么应用型本科商务日语人才的培养该如何定位呢?根据以上实施的两个调查,我们认为应该满足以下条件。其一,总体而言,本科阶段的商务日语人才定位必然要高于高职教育,应该是高级商务日语人才的培养,这种高级性体现在商务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商务知识的系统性和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上,培养的商务人才在能力上能够达到社会的需求。其二,要完善商务知识,实现商务知识的系统性和切实提高商务能力,那么必须改革现行的课程设置,打破前两年只学习日语,然后第三学年加入一些商务课程的做法。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商务知识和商务交际只是了解皮毛,基本不能马上适应企业要求。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在课程设置上是不是可以这样尝试:建立一套从一年级就开始的商务日语课程设置体系,实行基础日语和商务日语并行的教育模式。关于这一点,将另撰写文章详细探讨。其三,商务日语人才要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熟知日本企业文化和商务礼仪,这部分的能力培养必须作为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重点。在课程性质上,这类课程也必须定为专业核心必修课程,而不是现行的专业选修课。其四,建立健全实践课程体系,实践课程应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再现,而不仅仅是浮于表面的工厂参观、听报告等流于形式的东西,除了第四学年的企业实习,可以在机动学期建立工作坊,实际演练所学知识。其五,既然是“日语+商务”的人才模式,那么始终还是要把扎实的日语语言功底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所以呼应第一点要求,在课程设置上,从基础阶段实行基础日语和商务日语并行的模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同于研究型,它更偏向于职业性和实际的交流能力,所以应用型本科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应该是日语与商务并行,即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系统性的商务知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里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既包括日常性的交流也包括商务活动交流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898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