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服务与外语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最重要的两个职能。北京城市学院多语种教学联盟积极响应北京市高校支持中小学发展的政策,組织成立了向中小学提供多语种教学的社会服务项目。该项目与中小学合作开展多语种教学,不仅促进了北京市中小学特色化和多样化发展,而且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了我校外语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人才培养  社会服务  多语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099-01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三大职能。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够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最重要的两个职能。
  一、多语种教学联盟
  海淀区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提出“鼓励更多中小学开设双语课程、小语种课程,为国家培养复合型多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北京城市学院多语种教学联盟基于这一背景,积极响应北京市高校支持中小学发展的政策,组织成立了向中小学提供多语种教学的社会服务项目。该项目共开设英、法、西、德、日、韩六个语种,由专职中教、外教、优秀学生助教组成教学团队,与北京市属中、小学合作开设趣味外语系列课程。该社会服务项目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了我校外语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二、社会服务与外语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
  创建适合中小学第二外语教育的有特色的趣味外语课程,通过专业课内学习→校内实习实践→校外社会服务三个步骤,逐步提升学生助教在中小学课堂实践中的外语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一)趣味外语学科建设
  多语种教学联盟在项目开始之际,首先在各外语专业内选拔优秀学生助教,成立教学团队,与指导教师定期讨论与学习,共同制定课程大纲、教案和课件。然后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展试讲完成校内实践。同时,邀请校外专家开展培训讲座,共同探讨中小学趣味外语教育。为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本项目成立了课题组,开展多语种教学的校内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与校外横向课题,重点开展以下实践研究:
  (1)设计问卷,开展“北京城市学院多语种教学联盟参与中、小学趣味外语教学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分析中小学第二外语课程需要,摒除语法词汇等知识点讲解与灌输的固有方式,确立以会话应用、文化理解与实践活动三个部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掌握实用、地道的日常会话并理解风俗文化。
  (2)设计编撰“北京城市学院多语种教学联盟趣味外语系列课程学习及活动手册(配音频,日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德语、韩语,各一册)”,该手册为课堂实践活动提供多种方案,包含常用词汇、日常会话、文化万象、拓展活动四个模块,每个模块中均设有互动游戏,通过游戏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确保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3)开发并运行多语种教学联盟微信公众号。开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趣味外语微课堂为主要内容,包含学习指南、音频下载、问题答疑等,为中小学趣味外语学习开辟多种渠道。至今已上线包括六个语种共计10多部微课,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课程资源。
  (二)校外社会服务与外语人才培养
  走进中小学课堂,开展课堂教学是多语种教学联盟社会服务的最重要环节。为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本项目各语种在中小学组织课堂教学时,按照阶梯式分步骤,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助教一步一步走向讲台,掌握教学方法。
  (1)初级阶段,第1-2周由指导教师言传身教,亲自完成示范课堂,学生助教观摩学习,增加学生助教自信心。第3-4周由学生助教主讲,指导教师进行辅助,增强学生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和把控能力。
  (2)中间阶段,指导教师逐渐减少“干预”,让学生助教独立设计课堂并开展教学,成为台前和幕后的“主角”,积累经验。 (3)末期阶段,学生助教结合教学反馈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稳扎教学基本功。
  多语种教学联盟自成立以来,共服务北京市中小学7个学校,共计600余节课,受到各个学校的肯定与好评。该项目不仅全面培养中小学生的第二外语学习兴趣,提高国际理解能力,促进中小学特色发展,而且有效地培养了我校外语教育人才,促进了我校直接服务社会,推动北京城市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柯玲.美国和日本高校社会服务模式比较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3.7
  [2]李浩然.基于大学特色发展的高校社会服务研究——以辽宁省高校为例[J].教育探索,2011.10
  作者简介:
  茹辉(1981年1月-),女,汉族,北京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日语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56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