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屏互动视角下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多屏互动是传媒业新型媒体传播方式,将多屏互动理念引入到用户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从基础设施、网络互联系统、资源获取系统、可视管理系统、实时互动系统等方面分析了多屏互动系统的构建环境,构建了多屏互动环境下用户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关键词:多屏互动;用户教育;信息素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252.7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19.0056
  互联网正在改造着世界上每一个行业,图书馆领域也不例外。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和升级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这对我们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当前,通信技术的变革推动了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大学生是接触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他们更乐于以更加便捷和可视化的方式接受教育。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内容之一,传统信息素养教育由图书馆以授课形式开展,包括新生入馆教育、数据库培训、文献检索课等多种形式,受形式和课程内容设置所限,学生上课兴趣不高,导致授课效果不佳。多屏互动是现今传媒业的新型媒体方式,立足电视、电脑、手机、IPAD等多种终端实现多屏共享,实时互动。我们将多屏互动的概念引入到用户信息素养教育中,立足人机交互、智能感知、云端一体化教学,以多屏互动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技术核心,通过搭建多屏互动环境,将教室中多块触控屏、计算机、移动终端等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多屏互动,实时交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而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
  1多屏互动概念解析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智能电视和各种可穿戴设备的兴起。世界进入了一个“多屏”的时代,跨屏幕操作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工作生活方式。如何降低用户在使用不同设备时的学习成本,如何让用户在跨屏行为中有无缝操作体验是设计师在进行多屏互动设计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1]。对于多屏互动的概念,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赵良福等指出,多屏互动中的“屏”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屏幕,而是屏幕背后的终端。多屏互动是通过技术和网络,在多个终端背后实现多媒体文件的传播和共享。最早提出“多屏”概念的是欧洲电信运营商,他们为了将自身网络资源的价值充分利用,并增强市场竞争力,将电视、手机和电脑的视频播放业务进行整合,这是最早的“多屏”,即三屏互动[2]。车启凤等认为多屏互动是指在不同的操作系统(IOS,Android,win7/8,Windows XP),以及不同的终端设备(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电脑、电视、投影)之间,通过无线网络连接方式可以相互兼容跨越操作,实现数字多媒体(视频、音频、图片)内容的传输,同步不同屏幕的显示内容,并通过智能终端实现设备控制的一系列操作[3]。
  多屏互动具备以下特点,多终端、多系统、无线连接、互动操作、智能控制。以多屏互动为出发点开展的教学,能够很好地丰富课堂的教学多样性,同时也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多屏互动环境构建
  目前,国内外基于多屏互动模式的信息素养教育还未见成形案例。但有一些学校建立了智慧教室,可以作为实现多屏互动信息素养教育的空间环境参考,国外成熟的智慧教室案例包括加拿大Mcgill大学智慧教室、苹果明日教室ACOT、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未来教室等。
  多屏互动技术能够在不同多媒体终端之间进行多媒体内容( 音频、视频、图片) 的传输、解析、展示、控制,提升用户体验,过去需要在不同屏幕上分别搜索、订购和获取的内容,现在通过多屏互动技术可以方便地从一台设备分享到另一台设备,从一个屏幕分享到另一个屏幕。从多屏互动的功能来看,包括三种模式:内容分享模式,即不同设备之间通过分享媒体内容或媒体内容的链接来实现多屏互动;屏幕分享模式,即不同设备间通过分享系统的屏幕或者应用系统内的屏幕来实现多屏互动;远程控制模式,即通过一台设备控制另外一台设备,实现多屏间的互动[4]。
  将多屏互动技术引入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构建多屏互动环境,将多屏互动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多屏互动环境包括六个维度,基础设施、网络互联、资源获取、可视管理、实时互动、泛在技术,见图1。
  2.1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物理空间、桌椅装置、供配电、通风空调、灯光照明等子系统。用户信息素养教育包括多种形式,新生入馆教育、文献检索课、专题培训、学科服务等,图书馆自身的物理空间及相应的基础设备,可以为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支持,如有特别需要,应针对信息素养教育课程需要进行一定的基础设施改造。
  2.2网络互联系统
  进行多屏互动的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必须有高速的网络互联系统作为保障。网络系统应能够保证有线和无线接入,融合图书馆RFID系统及用户信息识别系统,将各种设备连通并进行信息交换,实现智能化识别和感知。
  2.3资源获取系统
  图书馆购置的各类资源是进行用户信息素养教育的资源保障,用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能够使用户随时随地查找到所需要的资源,此外,在进行多屏互动的过程中,也要保证授课教师和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调取所需信息资源,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
  2.4可视管理系统
  可视化管理系统包括中央控制、监控、数据分析等子系统,通过对教学环境中软硬件装备、教学现场、师生行为的实时监控,并基于大数据技术进行智能化分析,可以形成对教学过程、教学行为、教学效果的大数据集,有利于课程优化和教学管理。
  2.5实时互动系统
  实时互动系统包括课程录制、電子课表、电子教案、课堂互动应答等子系统。课程录制子系统可以实现教学全程录制;电子课表可与教务处选课系统相连,学生实时选课;电子教案方便教师教学使用和课后分享;课堂互动应答可进行教学交互演示、召开视频会议、进行小组讨论,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时互动和及时反馈。   2.6泛在技术系统
  泛在技术系统包括云端服务和移动终端子系统。利用泛在技术将海量教学资源无缝整合起来,形成教育资源云平台;移动终端系统则可以实现笔记本、平板、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接入,为实现多屏互动提供终端支持服务。
  3多屏互动环境下用户信息素养教育体系
  多屏互动环境下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教师和学生之间,图书馆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在用户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构建上,也突破了传统的授课内容和方式。多屏互动教学模式基于全新的网络、信息化多屏互动环境,实现交互式教学,为小组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依托。教学体系包括课堂活动设计、互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反馈等功能,以及提供整合海量学习资源的跨平台系统软件,并利用移动学习终端设备、小组协作课堂、虚拟课堂平台等硬件工具实现多屏互动的信息素养教育功能。多屏互动环境下用户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包括基础性信息素养教育,通用性信息素养教育,专业性信息素养教育和研究性信息素养教育,见图2 。
  3.1基础性信息素养教育
  新生入馆教育是基础性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新生来到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第一课,主要培养新生的基础图书馆应用技能和基础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也称之为基础性信息素养教育。基础图书馆应用技能包括了解图书馆馆藏情况、借阅流程、开放时间、服务项目、图书分类排架规则、规章制度等,让他们尽快熟悉图书馆、了解图书馆,从而可以得心应手地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基础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包括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 网络工具与常用软件的使用,如E-mail、网络浏览器、搜索引擎等。新生入馆教育的主要形式包括讲座、到馆参观、发放《图书馆使用手册》等。我们采用多屏互动方式将新生入馆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进行更新,包括通识课堂、实地参观、学分课堂、游戏课堂等形式。
  (1)通识课堂。主要作用是了解图书馆,也可以称之为初识图书馆。新生来到大学后,对拥有庞大藏书量和多种功能空间的图书馆充满好奇,利用通识课堂,为新生概括而全面的讲解图书馆基础知识、介绍图书馆相关功能和服务,使新生对图书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通识课堂可采用线上、线下讲座的方式,或利用虚拟技术呈现图书馆各功能分区,在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进行推送,方便学生利用电脑或移动终端查看。
  (2)实地参观。实地参观是新生了解图书馆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参观,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传统实地参观环节一般由图书馆员或学生志愿者带领参观、讲解的方式,多屏互动方式下我们可以利用微信、学习通等软件进行互动的环节,在参观过程中进行互动或直播,使实地参观更具趣味性。
  (3)学分课堂。有的图书馆将新生入馆教育计入学分,这样需要专设学分课堂,让新生通过学习和测试获得学分。可采用线上或线下方式学习,答题通关,获得相应学分,线上课程可采用微课、慕课、直播等方式,方便快捷。
  (4)游戏课堂。以游戏方式进行新生入馆教育,是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一个创新举措,一些图书馆也进行了有益尝试,通过设计排架游戏、找书游戏,或者将图书馆的功能布局与相应规章制度设计成游戏,学生可利用电脑或手机边玩游戏边了解图书馆,方式新颖、寓教于乐。
  3.2通用性信息素养教育
  通用性信息素养教育主要针对大二、大三学生,培养他们的基本信息素养。一般以文献检索课的方式进行授课。针对不同专业,介绍图书馆各类信息资源及互联网上各种信息源,讲解信息资源检索与获取方法和技巧,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信息法律法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的教育,规范学生的信息行为和信息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价值观。
  多屏互动环境下文献检索课授课过程包括课程学习、小组互动、资源推送、作业提交、师生互动等方面。
  (1)课程学习。基于多屏互动模式的文献检索课,可按照智慧教室模式搭建教学环境,在教室中增设多块触摸屏幕,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课堂录播系统,利用相应的教学学习软件,学生可利用手机终端选课、签到、听课、互动。授课过程中可引入多种教学模式,重新设计课程内容。提供多种教学模式,教师可根据课堂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包括以教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包括以学生学为主的“翻转教学”“补救教学”“探究教学”等个性化教学模式。此外还可以利用慕课、微课、直播课堂等形式设计课程内容。
  (2)小组互动。在多屏互动环境下,可利用PBL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和打分。利用超星学习通等学习软件,可以自行建立小组,分享学习笔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3)资源推送。利用多屏互动模式,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教学资源推送,学生可以在电脑端,也可以在手机端接收信息,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傳送学习资源,方便快捷。
  (4)作业提交。学生可以在电脑端也可以在手机端完成作业,并即时提交,教师也可以在电脑端和手机端等多个屏幕进行作业批改和评分。
  (5)师生互动。多屏互动环境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沟通,也可以利用各种终端进行线上沟通,利用直播、微课、慕课等多种授课方式,让更多学生随时获取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3.3专业性信息素养教育
  专业性信息素养教育主要以专题培训的方式开展,针对研究者的特定需要,培养基于学科的专门信息素养。培训对象为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研究生及部分教师。培训内容包括了解本学科的信息范畴、类型、常用的信息资源, 对本学科文献的内容做出有效的评价并对其中的举证做出判断, 能够完成本学科学术论文的写作等。在进行专题培训的过程中,应重点培养他们的信息检索及信息获取能力,论文写作能力,为开展进一步研究打好基础。对于不同层次的读者,应设定不同的培训主题,如针对毕业生开展毕业论文写作、考研就业专题讲座等;对于研究生,应针对开题阶段、研究阶段和毕业论文阶段专设不同主题;对于年轻教师,应结合项目申报、职称评审设定不同的培训主题。通过不同主题、不同系列的专题培训讲座,满足不同读者的特定信息需求。   專题培训一般为一次或几次的讲座式培训,结合多屏互动方式,我们可以将微课、慕课、直播课程融合在一起,读者可以进行在线预约,在不同终端环境下收听课程,实时互动。采用直播课程方式,还可以将更多听众在同一时间聚集起来,通过对专题课程的学习,互相交流、沟通,提升信息素养。
  3.4研究性信息素养教育
  研究性信息素养教育是针对研究者的特定研究需要量身打造的信息素养教育个性化定制课程,它是最高层次的信息素养教育。授课对象可以是任何研究者,但一般集中在研究室、专业教师和专家学者。采用单对单定制教学的方式,授课教师了解到用户的特定研究需要和信息需求,结合研究者的学历背景、信息素养、研究内容,专门打造的个性化课程,协助用户完成课题项目研究、论文写作、课程准备等工作任务,提升其专业信息素养。
  这种授课方式可以采用面对面的线下教学,也可以在线上进行,利用通讯软件进行沟通,全面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信息技能培训。
  4多屏互动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
  4.1图书馆应为多屏互动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多屏互动模式对教学环境、设备及资源的配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对图书馆是一个挑战。图书馆对教学的支撑能力,影响着多屏互动的教学效果。可以以智慧教室案例为参考,搭建具备多屏互动功能的专门空间,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为进行多屏互动的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4.2新技术引领教育方式变革
  多屏互动是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新方向,新技术不断引领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教育方式的变革也是如此。在进行用户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更要将新技术不断融入进来,采用“互联网+”的新思路,融合不同终端,实现多屏互动。
  4.3图书馆员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与时俱进
  作为信息服务的专业人员,图书馆员更要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术,创新工作方式,改进教学模式,切合新时代大学生的信息需要。应用多屏互动技术,将多个媒体平台联动,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4以用户为中心,打造高品质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
  多屏互动方式只是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的核心是教学内容的设计。用户信息素养教育应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针对用户的专门信息需求,从用户的实际需要出发,打造高品质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也可以多方借鉴其他图书馆员及信息素养教育专家的课程内容,将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使信息素养教育真正成为指导用户检索信息、获取信息、应用信息的最佳导引,提升用户的基本信息素养及专业信息素养,提高科研效率。
  参考文献
  [1]陈雅聃,李世国,刘源.多屏互动的一致性体验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7(2):161-165.
  [2]赵良福,付光涛,李小雨.多屏互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J].广播电视信息,2014(8):22-24.
  [3]车启凤,方媛.多屏互动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案例设计[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11):113-115.
  [4]郭晓岩,刘聪.多屏互动技术综述[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4(9):72-74,78.
  Research on the Us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Reformunder
  on the Multi Screen Interaction Perspective
  Zhao Chuang
  Abstract:Multi screen interaction is a new media communication mode in media industry.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 screen interaction to us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of multi screen interaction system from aspects of infrastructure,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system, resource acquisition system, visu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real time interaction system and constructs us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system under the multi screen interactive environment.
  Keywords:Multi Screen Interaction; User’s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Teaching Rfor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08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