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新时代,信息化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已成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教学的整合应用,以及更深层次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基于信息化视角,通过阐述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基础教育改革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创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加强示范案例推广,以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创新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12-0023-03
  一、教育信息化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教育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以及管理之中,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从而达到新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创新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根本方向,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因此,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改革深度结合,将成为推动学校优化教学质量和提升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徑。同时,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下,加强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结合,将有效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迈向现代化。
  基础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领域,并推动基础教育逐步迈向信息化。而教育的信息化又作用于基础教育改革,通过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整合信息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教育信息化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学校教学内涵有着深刻的意义。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汇通已成为必然趋势。
  二、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阻碍学生素质教育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所学的教育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素质教育难以得到发展。另外,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辅助用品较少,基本上只依靠一块黑板进行单向的知识传授。这种教学方式以原始的抽象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内容的表述,教学效率低,学生接受效果较差,已不能适应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
  (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待加强
  传统教育是一种应试教育,是以应试和升学为导向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教育注重的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要,无法有效开展素质教育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信息化教育背景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在信息化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然而这并不意味完全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当前,部分学校在运用信息手段教学时,往往处于仍以教师单纯教学或全面依赖信息手段缺乏教师引导的学生思维训练,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信息化教学需要教师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信息素养,而当前部分教师仍然缺乏计算机知识,不能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设备,信息化的课堂教学难以有效实施。而且,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会逐步提高,如果不提高教师个人信息技术素养,那么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效果就不会太乐观。另外,信息技术下的教学对学生素养也提出了一定要求。学生能否适应这种具有大容量信息、教学内容碎片化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也是信息化教学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可见,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效果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双重因素。此外,城乡教育资源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使得农村学生不一定享受得到和城市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综上,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在信息化资源投向上存在偏差
  当前学校在信息化建设中大多优先投向硬件,量化到教室改建、信息设备采购等指标,但对于教师缺乏信息化教学相关培训内容。同时,学校更加重视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建设,忽视了学生所需要的信息化助学资源建设,在信息化资源投向上存在偏差。教育信息化需要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就需要优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教育资源的支持,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育信息化更多以课件的设计制作为主要方向,对于教学设计考虑不足;对课件的技术性追求过高,对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情况考虑不足。
  三、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也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其落脚点是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只是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来进行学科的知识拓展,其实质是通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运用来实现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生动形象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便可将优质教育信息化资源与各类学科整合,开发相应的共享机制,建成与各类学科相匹配的优质教育资源体系。
  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为学校信息化教学提供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化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二)创新教学理念
  教学改革中最大的创新其实是观念创新。为适应教育信息化环境,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应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一些课堂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进行课堂知识的自主构建,使课堂教学得以优化。这种方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设计课程预案和信息化教案,引导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进行课程评价来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信息化教育,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创新了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由教师主体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是信息化环境中开展创新教学的必然要求。   (三)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给教学带来了巨大变化。为了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通过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改善信息化教学效果,是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信息化培训,通过学习、观摩、考试、实践等多种手段,提高教师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并注重培训的时效性和更新性。注重教师绩效评价中的信息化导向,加强正向激励措施的制定实施,鼓励教师自我提升。另一方面,繼续强化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确保没有一个学生在接受信息化教学方面出现掉队现象。
  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能力,以及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有效学习能力,是教育信息化实现的有力保障。
  (四)加强示范案例推广
  基础教育阶段,由于各地学校开展情况好坏不一,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处于探索时期,应当选取一批在信息化教学方面走在前列的学校和教师,大力开展示范案例观摩推广,发挥他们的带头模范作用,以点带面,通过示范效应带动一批学校和教师在信息化教学、信息化课程、信息化资源方面取得进步。
  基础教育有关主管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大重视力度,积极进行调研跟踪和评估,加强经费支持,促进教师流动,总结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推动本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学校典型示范案例的有效推广,有助于提高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应用效果,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教育现代化起着关键作用。
  四、总结
  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育信息化丰富了教育资源,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是应用信息化技术创新教育教学过程,它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不仅仅促进了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效能,以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但是,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基础教育教学中尚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拓宽视野,积极应对,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孙金梅.信息化环境下转变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对策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张倩伟.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现状与推进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49).
  [3]刘英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问题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00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