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初期其语文阅读能力一般水平较低,所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一直都是很多语文教师长期以来的心愿。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较低,并且很难在阅读过程中充分获得其中得有效信息。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并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 阅读习惯
  引言
  影响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通常情况下,很多教师认为影响他们阅读水平的主要是智力因素,实际上,很多非智力因素才是影响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例如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较低,不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等。但是根据现在的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以及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教学。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能充分的发掘学生的个性以及潜力。所以,在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的对策上,教师要从小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出发,结合阅读教学的特点,来全方位的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造成小学生阅读水平较低的原因
  1.学生的阅读兴趣较低
  小学生的阅读水平较低的很大原因在于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较小。在语文课程中,阅读是最能考验学生综合能力的内容,所以,这部分内容对于一些小学生来说,由于阅读吃力,因此他们厌恶阅读。再者,一些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很难理解其中作者要表达的含义,认为阅读难容较枯燥。学生因此对阅读没有兴趣,也很难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阅读中,更不用提理解文章内容。另外,对于一些向往“自由”,不想有太多束缚的小学生来说,他们不愿根据课本或者教师的要求阅读,对一些文章不感兴趣等。
  2.小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得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原因有很多:第一,是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二,由于随着电子产品的流行,很多有声产品脱颖而出,与枯燥的文字相比,小学生们更喜欢观看一些视频,或利用有声产品听一些故事等;第三,家长没有注重学生在家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即使学生在学校进行了阅读训练,但是如果课下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第四,教师在阅读课上没有严格规范学生的阅读方式,导致学生散漫阅读,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二、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的对策
  1.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接下来教学的润滑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就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第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按照传统的识字、断句等学习要求来阅读文章之外,也需要满足小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给予其更多的阅读空间。第二,为了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挖掘学生情感,教师要重视情感教学。所谓的情感教学,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与学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并将情感交流与阅读相结合,让学生能通过文字、朗读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推荐一些简单的富有感情色彩的文章等。
  2.培养学生良好、正确的阅读习惯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进行有效阅读的关键一点。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上下功夫。第一,在阅读课之前或者在学习一篇新的文章之前必须要求学生预习,这样不仅仅能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在预习要求上要让学生通过自己查阅字、词典攻克生字、生词,还要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尽量理解文章内容。第二,在阅读课上需要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读准字,发准音,边读边想。第三,在阅读时,要让学生将朗读和默读进行有效的结合,在朗读时,主要是让学生能发准音,并能通过朗读有效的体现出文章的情感,并提高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而在默读时,主要是在默读的过程中能理解文章内容,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在默读时要带着问题去读,并且在默读中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会对某些部分提出一些疑问,体现出自己思考的痕迹。所以整个过程中,首先要规范学生阅读的方法,对每篇文章都施行这种方法,这样学生潜移默化的就会养成这种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能力。
  3.注重提高学生的阅读层次
  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能了解文学,懂得文学,而且在小学阶段就需要严格要求学生,不能对文章抱有模棱两可的态度,必须对其严格要求,在阅读课上教师要要求学生能对文章细读深思。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要求其不仅仅需要理解语段的表面含义,还需要根据语境,作者的写作背景等挖掘其内在含义。对于学生是否能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教师一般会通过课后练习题来考察学生的阅读情况,但是这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也可以通过自主的与学生交流来了解学生的阅读层次。总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对文章的深入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行有效阅读。
  4.开展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范围
  可能大量的阅读课会使得学生产生阅读疲劳,这时教师就需要开展一些阅读活动来激励学生更好的阅读。例如,开展一些朗读会、故事会等。这样学生可以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读的内容输出出来,不仅仅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而且还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并且在竞赛、品读的过程中还能增加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得学生及时的发现不足,寻找差距,提高学生的阅读主动性。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时刻的给学生营造阅读氛围,并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采用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结语
  总之,对于小学语文教師来说,帮助小学生提高阅读水平,完成小学生转化是一项长期并繁琐的工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结合阅读教学特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树立学生阅读自信,规范学生的阅读习惯,鼓励其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帮助其积累阅读量,从而厚积薄发,逐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谭愉婕.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阅读。社会科学:文摘版,2017(07)
  [2]蒋芳.大阅读,小细节.新课程:下旬,2011(7).
  [3]何玉莲.让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扎实而灵动.中小学教学研究:学科教学版,2008(8).
  [4]胡培培.小学中高年级课文阅读的层面浅探及操作策略[J].江苏教育,200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11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