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媒体教学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现代教育技术的普通推广与成熟运用,让本就宝贵的课堂时间,被越来越多的媒体课件占据。多媒体课件因其声情并茂的独特呈现方式,把生涩的教材内容变成了有声有色的媒体信息,带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教育教学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
  笔者身边,就连一些老年教师,也终于放下了拿了一辈子的粉笔,投入到了多媒体教学大军的行列中来。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制作精美的PPT,让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步骤都由课件挑大梁,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能力。“没有多媒体课件的课是落后的课失败的课”是乎成了一种共识。
  上星期,我听了一位中年教师讲授的公开课,课后大家对教师先进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大加赞赏。我作了一下统计,他整个课件,用到了二段视频,三十二张PPT图片,一段音频。在大家羡慕的神情中,我却不断追问自己:“如果我是学生,我理解了什么,记住了什么,训练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是乎我的记忆里只留存下了几张漂亮的图片。这种与教育本质相悖的教学行为,是不是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啊!
  笔者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教学运用的经验与思考,总结出“新、精、准、活”的运用原则。
  一、以“新”激趣
  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导入,要求教师利用开课前的二分钟左右时间,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把教学内容自然流畅地引导到新授内容上来。“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们也是煞费苦心了。此时,多媒体技术应当发挥其形象性生动性的优势,在学生 “新”的认知领域,一石击起千层浪,让他们满心的期待下一个教学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在“新”字上做好文章,哪怕是一些主题“陈旧”的作品,我们也要找到“新”的突破口。
  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表现父爱母爱的文章,初中学生本身对“父爱母爱”这个话题就不太在意,因为他们被宠溺惯了,这个“陈旧”的话题如何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呢?寻找突破口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我以细节为突破口,分别选取了三张突出展现父母苍老细节的图片, “母亲的白发”、“父亲的手掌”、“母亲的眼角”,和一段30秒钟的“母亲在劳田里劳作”的视频。我要用这种学生们从来不曾细心感受过的“新”的视角,带领他们走近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的世界。
  二、以“精”导学
  多媒体教学不能以简单的“精彩丰富”作为衡量标准,基初衷是服务教育教学,其基本原则是“目标一致性原则”,即多媒体教学一定要与具体学科的教学目标相一致。教师在多媒体资源选用时,一定要做到“精”选素材,精当精炼地用选取的资源,服务于教学目标。切不可把多媒体教学变成了“放电影”“播幻灯”式的粗糙教学行为,杜绝对多媒体教学的“不合理”应用,甚至“文不对题”的“错误”应用。
  笔者在教授沈从文先生的《云南的歌会》时,选用媒体资源时发现,图片、音频、视频资源不可枚举,但真正能契合作品内容与人物情感的资源却是凤毛麟角。为了配合“山野对歌”的内容,我查阅了大量图片,发现图片内容无法再现对歌的情景、对歌人的神态与情趣,特别是对歌胜利后,那种愉悦的神情。我就自己动手,在《刘三姐》中剪辑了二分钟的视频,精当精炼的表现了课本中的这一内容,为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服好务。
  三、以“准”领悟
  多媒体教学不是简单的媒体资源呈现,而是要利用其形象性直观性,扩大学科教学的空间,增大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对媒体资源的选取与运用,要做“准”确无误。不但可以呈现教学内容,还能够以此为基础,使其和学生的一系列心理效应联系起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得到应有的培养,从而发挥教学的整体优势。
  笔者在教授《愚公移山》是,在对“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笑”的理解时,我选取了三幅图片,分别是“开怀大笑”“会心微笑”“冷漠嘲笑”,首先让学生选取一幅能表现“智叟”的“笑”的图片,原后陈述选择的理由,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为什么智叟要嘲笑愚公?”学生由直观图片的判断,到人物情感的体验,再到作品内容的理解,这一系列活动都是建立在对“笑”字的理解基础上,而这一幅“冷漠嘲笑”的神态,篆刻在了每一个学生的心理。
  四、以“活”促教
  多媒体教学这把“金钥匙”,确实为我们解决了许多难题,以至于太多的教师对其形成了难以抗拒的依赖。这让教育教学被动地受制于多媒体教学,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势必会造成教学过程中,学科本位思想的混乱,人文思想的缺失。所以,多媒体教学需要关注“服务本位”的思想,让其成为加速信息传递的渠道,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调动学生参与的良方,高效解决问题的技巧,让其成为学生“活”学的宝典,教师“活”教的秘笈。
  笔者在教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只需要简单的呈现“昔日美丽的仙湖”的样貌,让学生对其曾经的美丽,产生无限的向往之情,再呈现“今日的罗布泊”悲惨的现状,学生们自然就会去探究其变化的过程与原因,从而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在教授《小石潭记》一文时,“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这一片断是整篇课文理解的难点。我曾做过很多尝试,想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完成这一难点的理解。但这里明显是一种触景生情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图片视频是无法呈现出来的,我果断放弃了多媒体资源,回归到作品的人文情怀的理解上,大胆的让学生去想象去描述此时的环境,大胆的让学生去揣度去感悟此时的情感。我惊喜的发现,当我们把多媒体教学用“活”了,我们的学生也“活”了,我们的课堂也“活”了。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的一种常用手段,教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应用媒体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过程实施、课后评价等方面,体现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和学科本身的特点,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真正让多媒体教学服务于课堂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14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