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培养幼儿好习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众所周知,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小学生只有认识、掌握了一定量的汉字,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写作,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的能力。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也成了广大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肢体语言有助于学生调动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当他们回答问题正确时,微笑着对他们说:“You are clever. Good! Very good!”再附上大拇指,奖励小贴画,小糖果等。他们会信心倍增,从而对英语就更感兴趣,更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再比如,教师可以用一些生动、逼真的表情和动作将课堂中枯燥乏味的语言表达出来。在课堂上,学习“happy、sad、tired”等单词可以用丰富的表情和动作表示,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上教师真诚的微笑、亲切的话语、充满鼓励的目光、表情达意的肢体语言等,均能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愉悦兴奋的情感体验。为了进一步促进肢体语言的强化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入有趣的活动,例如听单词,表演动作,或看动作猜词。
  二、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需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一年级的小学生还是比较喜欢数学课堂学习的,虽然他们还不完全知晓数学王宫里有着无穷的奥秘,虽然他们还没有真正去意识到应用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意义,虽然他们也还没有去形成探究的习惯。但是,他们业已开始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取学习乐趣。但从整个群体看一年级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存有一定问题。所以,让一年级小学生主动探究既利于课堂教学过程的高效推进,也利于逐步形成学生探究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正如新教育的积极倡导者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的那样:“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以人为本’,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过程。”这就比较有意义地启迪我们,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探究应当也完全必须体现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要再以学生去机械重复训练的途径,而要让学生怀有浓厚的探求兴趣进行意义性的互动探究,才能真正意义上形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智慧。事实说来,让学生在学习中逗着乐,让一年级学生置身于乐意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课堂。
  三、及时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绝大多数学困生而言,“困”扰之一在于自信心的培养。不少教师倾向于批评,而疏于表扬。殊不知,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或者赞美,能够很好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和自尊心。卡耐基曾说过,“要改变人而不触犯或引起反感,那么,请称赞他们最微小的进步,并称赞每个进步”。每位学生都是一颗璀璨的钻石,也许还未经过打磨,还没能发出光芒,而教师是最重要的“工匠”之一,他们必须要有慧眼,去发现每位孩子身上的亮点。对于学困生而言,在学习上点点滴滴的进步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经过了他们的努力的。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受到关注,尤其是学困生,如果老师能发现自己的进步,并及时通过鼓励、表扬传达给学生一个讯息——“你的努力老师知道了”,那么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成绩,还有很多方面也应该得到关注。比如,某位学生体育好,踢足球踢得棒,或者非常乐于助人,这些都可以成为表扬的理由。教师必须树立一种观点,好学生不仅仅只有一个标准。
  对于学困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需要更多的耐心。急于求成或者拔苗助长注定会失败。从“情感”突围,让学困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让这些关爱成为他们在困境中的“良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成绩第一名的学生,但每一位学生都应该享有一个健康、积极的成长环境。作为教师,真正幸福的时候不仅仅是自己的学生以傲人的成绩升学,而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之后,他已经成家立业、事业有成,当他回母校来找你,告诉你,他依然记得数十年前你对他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而这个微笑和鼓励改变了他的一生。
  四、学生自主自立的主体意识
  一是确定主题。根据教学进度,提前一周由某小组讨论确定学习主题,各小组成员写出关于此主题最想了解的内容,递交给该组组长,然后组长负责学习内容的整体安排布置及调整。
  二是收集资料。组长根据学习主题,将学习重点内容分解给组员,各组员根据自己的任务分工,按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源、网址或搜索引擎,独立自主地查找收集与任务相关的信息,自主地学习有关新知。
  三是合作探究。每个小组组员找到所需的信息后,与本小组成员一起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讨论、分析、筛选、归纳、提炼,对于有分歧的内容展开讨论并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探究出完成主题学习的方案,制作成PPT。教师负责把握学习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一些容易忽视的内容作及时提醒。
  四是交流释疑。课堂上,每个小组推选一人上讲台按方案引导全班同学共同学习,把其他组同学提交的问题一并整合释疑,并通过网络把方案和PPT提交学校FTP上共享。
  五是评价拓展。在本课题任务内容结束后,及时开展自评与互评。学生间先由本组成员说出各自的成功与不足,再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最后教师进行全面的鼓励性点评。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还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紧密联系,取得了课堂教学向深度和广度的良好拓展。
  五、激发学生兴趣要结合学生思维特点
  按照皮亚杰(J.Piaget)关于个体智力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初中阶段(12—15岁)正是“形式运算”阶段,具有特定的思维特点。这个阶段的学生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思考问题,可以根据假设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一些逻辑课题。但尽管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有时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还起较大作用。根据此理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根据学生思维特点,创造课堂英语学习情境,比如,在学习家庭成员、动物名称等英语单词时,教师可设置家庭成员、动物卡通画等动画情景,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习动机;在提高学生记忆力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单词记忆、单词派对和英语朗读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用武之地”展现才华,获得成就感,增强趣味性,收到好效果。另外,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巧设游戏、口语对答、歌曲演唱等形式,积极活跃课堂气氛,强化学生的认同感,鼓励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动“身”和动“心”的过程中,把“乐”做之事当“实”事做,进而不断产生“新”灵感,创造性地思考新问题,使课堂教学达到“信其师、善其道、乐其学”的创造效果。
  六、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历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数学科教材中许多知识抽象性较强,这对以形象思维为主,日益过渡到逻辑思维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而微课则通过音像的方式,生动形象地把语文、数学事实具体地、多方位地显示出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真理。
  例如:在执教《观潮》这课时,田巧云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时,就播放微课仿写《观潮》片段,让学生对所学课文的重点,难点,通过微课感知,直奔中心,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迅速地完成了仿写任务。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对课本中的描述,如果分的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的描述,难以接受。因为用手工分,实际只接近于平行四边形。当我们播放微课《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时,就可以从动态的演示(8份→16份→32份→64份)中,学生从量的变化到质的飞跃,确信一个圆的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来越接近于长方形。这就顺利地化解了难点,也讲清了重点。也展示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也深化了理解。
  又如“角的认识”, 殷莉老师的微课《初步认识角》先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去掉一条边,出现一个角。这个角有一个会闪烁的亮点是角的顶点,从这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是角的两边。通过演示,明确地展示了角的定义和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的道理。微课的展示有利于使教学概念直观化。
  在數学教学过程中,用微课展示所学知识重点,难点,使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直奔中心,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分析、理解、智力培养等方面,起着得天独厚的作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2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