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母婴护理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观察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母婴护理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10例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母婴床边护理分为对照组(55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55例:母婴床边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妇护理干预后婴儿喂养、换尿布、臀部护理、沐浴等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得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产后贫血、乳汁量少、乳腺炎、腹泻、便秘、产褥期感染等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O5。结论:母婴护理中给以母婴床边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产妇护理能力,降低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母婴护理;应用疗效
【中图分类号】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2-102-02
近些年随着“二胎”政策放宽以及居民消费观念的提高,产妇入院后对围产期护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相关研究学者提出母婴床边护理模式以给予产妇产后母婴保健知识教育,从而在提升产妇护理能力的同时增进产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1]。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55例给予常规护理的产妇与55例给予母婴床边护理的产妇护理干预后相关母婴护理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从而论证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母婴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55例产妇年龄在21岁至35岁,中位年龄为(30.12±1.12)岁,体重在45kg至72kg,平均体重为(62.14±0.12)kg,孕周为35周至42周,平均孕周为(38.14±0.16)周,分娩方式:有35例为自然分娩,有20例为剖宫产。对照组55例产妇年龄在22岁至36岁,中位年龄为(30.11±1.11)岁,体重在45kg至75kg,平均体重为(62.15±0.13)kg,孕周为36周至42周,平均孕周为(38.150.16)周,分娩方式:有36例为自然分娩,有19例为剖宫产。两组产妇在年龄、体重、孕周、分娩方式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会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孕妇产前检查均婴儿发育正常,为单胎头位且均为初产妇。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妊娠期疾病产妇。(2)排除合并神经系统疾病产妇。(3)排除交流障碍产妇。
1.3方法
1.3.1对照组产妇均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每日定时给予婴儿沐浴,在沐浴的过程中对注意保护新生儿脐带,并给予脐带消毒,在沐浴的过程中抚摸新生儿从而安抚新生儿情绪,并在治疗室内行预防接种。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谈话等方式向产妇讲解新生儿喂养相关知识。
1.3.2实验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母婴床旁护理:(1)医院对产科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列举临床典型案例,增强产科护理人员法律观念及责任意识,不定期考核,从而监督和完善产科护理人员护理操作能力。(2)向产妇及产妇家属讲解母婴床旁护理的方法、目的、重要性、必要性及相关注意事项,根据产妇分娩方式以及个体情况给予针对性护理方案,向产妇及产妇家属讲解在产妇产后运动、饮食以及乳房、切口、腹部护理,除此之外,向产妇讲解母乳喂养相关知识。(1)婴儿喂养:产妇分娩后应尽早给予母婴接触,指导产妇科学抱婴,在行母乳喂养前产妇应用温热毛巾擦手,而后使用温热毛巾擦拭产妇乳房,对于乳房过胀产妇,应指导产妇挤掉少量乳汁,待乳晕变软后开始喂乳。指导产妇使用前臂、手掌、手指托住新生儿,并将全部乳头和大部分乳晕送入新生儿口中,哺乳结束后应一手按压新生儿下颌,一边退出乳头,并挤出一滴奶涂于乳头上,从而避免乳头皲裂的发生。除此之外,产妇睡眠时应避免挤压双侧乳房,定期双手螺旋状按摩乳房。(2)换尿布:产妇应根据新生儿表情及时更换尿布,在母乳喂养前更换洁净尿布,从而避免母乳喂养结束后翻动新生儿造成溢奶。及时清除婴儿粪便,保证新生儿肛门及会阴部干净、干燥以避免红臀的发生。(3)产妇产后饮食:产后因产后不定时哺乳故每日进餐次数可增至每日6餐,每日主食应不断变化,并增加水果、点心、粥汤、保证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4)产妇日常生活:产妇在沐浴前应将浴室温度调至26摄氏度至62摄氏度,水温控制在39摄氏度至41摄氏度,沐浴后应穿好衣服,避免受风、外出。对于自然分娩过程中有侧切伤口的产妇应于3天后沐浴,沐浴后使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对腹部双扣进行擦拭,对于创口有轻度红肿的患者可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对于剖宫产产妇,应待腹部伤口愈合后行沐浴,腹部伤口愈合前可使用温清水进行擦浴,产妇每天洗澡次数应控制在2次以内,沐浴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尽量使用淋浴,避免盆浴。除此之外,产妇产后应使用温开水、软毛牙刷刷牙。
1.4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后对婴儿喂养、换尿布、臀部护理、沐浴等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得分,采用3分评分法,1分为未掌握,2级为部分掌握,3分为完全掌握。
(2)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贫血、乳汁量少、乳腺炎、腹泻、便秘、产褥期感染等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1.0统计软件包,各计量数据以(χ±s)的形式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两样本均数间t 检验,各计量数据以(%)的形式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两样本百分数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后相关母婴护理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具体情况(見表1),实验组患者相关母婴护理基础知识掌握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2.2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情况(见表2),实验组共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共有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共有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3讨论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居民入院后对临床护理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传统母婴护理在一定程度上已难以满足当下居民所需,给予产妇、婴儿全方位护理对降低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2]。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实施前需给予护理人员系统培训,护理人员在熟悉相关母婴护理知识的基础上给予产妇母婴护理,母婴床边护理模式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完备相关护理人员及产妇相关母婴护理知识的掌握,增强产妇产后自主护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产妇产后心理需求,有利于产妇产后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新身份[3,4]。母婴床边护理的实施与传统护理相比有利于产妇与新生儿早期进行交流,从而提升母婴沟通与联系,现代相关卫生部门调查研究显示产妇产后母婴早期接触,有利于产妇产后泌乳,对保证新生儿发育营养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5,6]。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婴儿喂养、换尿布、臀部护理、沐浴等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6%,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提升产妇母婴护理能力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席丽霞.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初产妇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14(44):142.
[2]朱春迎,黄海燕,陈侨华等.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5):83-85.
[3]陈洁.浅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7):24-25.
[4]王慧.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恢复及新生儿护理质量的改善评价[J].中国临床护理,2016,8(4):335-337,338.
[5]单玲,焦丽娜,孙境等.床旁护理模式对初产妇母婴护理知识和行为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11):20-22.
[6]周娟.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在产科护理中的效果[J].养生保健指南,2018,6(10):1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35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