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班刊为载体激活学生写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班刊作为一种媒介,既可以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也能够记录学生的点滴创作,教师不妨将之利用起来,使之成为激励学生写作的一个平台。办班刊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带着憧憬去写作,在创作、修改、发表、讨论的一系列过程中激发写作热情,提高写作能力。办班刊的过程烦琐、见效较慢,所以还必须将班刊真正用起来,以充分发挥其激活学生写作的效能。
  【关键词】班刊;激活;写作;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高中语文教学的功能是“使全体高中学生都获得必须具有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语文应用能力”从狭义上来讲,指的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四种能力,只有共同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才能最完善。
  对于现在的高中生而言,听说读写中恐怕“写”是最让人头疼的,很多学生往往谈“写”色变。有人说,善于口头表达的人,写作也差不到哪儿去。但是,在我们身边,却有一些学生,他可能很健谈,能说会道,思路也清晰,但是一到写作文,就干巴巴的没话可说。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可能有三个:缺少观察,积累不深厚,“囊中羞涩”;训练不足,不得要领,无从下笔;没有兴趣,懒得动笔。于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语文老师们开始绞尽脑汁地想对策,带学生体验生活、积累素材的不乏其人,让学生写随笔、勤阅读、做摘抄的比比皆是,“手把手”教学生写作文的更是屡见不鲜。
  从教几年来,在写作教学中我也尝试了各种方法。其实不管是什么方法,学生只要用心去做,还是会有所收获的。但是,高中学生最大的缺点,就是缺乏恒心,做事三分钟热度,因此就需要老师不断督促。只是,若学生本身兴趣不足,那么老师的好心也将会变成无形的压迫和负担,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那么再好的方法也将不奏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我只能另辟蹊径,于是“办班刊”的点子应运而生。
  一、办班刊的意义——让学生带着憧憬去写作
  我办班刊源于2008年。当时所带的班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对写作的热情也不是很高,但是有几个热衷写作的好苗子。平时,我布置的语文常规作业中就有随笔一项,但是,当时很多学生写随笔很应付。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能在随笔中投入真诚与热情,我便在全班号召大家积极写作,还信誓旦旦地宣布:学年结束我们出一本属于我们班的“著作”,让每一位同学的文字都变成铅字!当初我打的小算盘是,如果没办法做到“全班总动员”,那么至少我还能在“种子选手”中挑选出一些好作品,班刊还是能办成的。
  没有料到的是,从那一番鼓动之后,学生的写作逐渐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有一些原本写随笔不太积极的学生,开始认认真真在写了,有时还会主动提出让老师给他修改意见。而那些爱好写作的学生,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作品被选中,写作的热情更高涨了。
  为了让学生的热情保持得长久些,我在一个月后,甄选了十篇随笔,先出了一期小报。其中有一些水平并不是很高的习作,我就指导学生先修改,然后再发表。这一“举措”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报在班级引起了好一阵子的轰动。之后,就开始有学生拿着习作来“投稿”了。
  可以说,我用班刊“诱惑”了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对写作产生了憧憬。当写作成了他们愿意并且乐意去做的事,写作也就不可怕了,写作能力的提高才有了可能。
  二、办班刊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
  办班刊的过程包括“征稿——修改——编辑——出刊”,看似很简单,操作起来却有很多讲究。要想让班刊的品质更优良,更好地发挥其效能,就要做很多基本功。
  (一)征稿期间,要多鼓励学生自由创作
  当代文学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 学。”要让学生“以吾手写我心”,就不能过多地干涉他们所写的内容,只要思想不偏颇,就应该多鼓励他们自由创作。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只要是原创,都应予以肯定。教师也应为学生创造写作的机会,比如组织以“古诗仿拟”“新诗萌芽”“人物评点”“随笔语丝”等为主题的写作活动,拓宽学生写作的思路,让更多的学生有话可说。
  当然,高中生的写作能力毕竟有限,如果对某一类体裁了解不充分,就盲目地去创作,很容易出现偏差。此时,教師就应予以相应的指导。比如,学生想要仿写古诗中的律诗,就应先让他们了解律诗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方面的要求。在介绍时,也可以举学生熟悉的杜甫、王维等人的律诗加以分析,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悟,这样写出来的律诗才能更符合体例。当学生有了方向,创作的阻力就会变小,信心自然大增。
  (二)收稿后,要指导学生修改习作
  都说好文章往往是改出来的。学生的习作很多时候就像陶瓷的胚胎,未经打磨和上釉,难免粗糙些。因此,学生投稿以后,教师要负责审稿,必要时要指导其修改。不过,在修改习作时,教师只需要提供意见,不要代劳。因为只有让学生自己修改,他才能清楚地了解自己文章的优劣,才能懂得扬长避短。同时,在修改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才能获得提高。
  (三)定稿后,着手编辑、排版
  这个程序,看似简单,其实操作起来相当费工夫。编辑之前需将原始纸质稿件输入电脑,检查文字无误后再将一篇篇文章按照不同的体裁分门别类地整理归档,之后对文档作添加艺术字、插入图片和花边等一系列琐碎又细致的美化处理,最后还要设计封面、编辑页码等等。这一环节,老师既可以亲自操刀,也可以鼓励学生一起参与。虽然于学生写作的提高作用不大,但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班级著作”的成型,让他们见证自己的文字成为铅字的复杂过程,他们会更珍惜自己的创作果实。
  (四)出刊后,分享阅读体会
  “班级著作”出炉,学生人手一本。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结束。当学生拿到班刊的第一时间,往往会很兴奋地翻阅,看完之后便会束之高阁。为了进一步发挥班刊的激励作用,在给学生一段自由阅读的时间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或与学生一起分享读后感,或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历程”,或让学生评选“最有才华的作者”“最努力的作者”“最卖力的编辑”等等,让学生在回顾中重温办班刊的整个过程,体会其中的忧与愁、喜与乐,从而更珍惜这样的体验。
  三、办班刊的几点反思——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第一,办班刊的过程很长,环节很烦琐,要注意很多细节。所以,在前期必先充分规划,有了计划,才能逐步落实。正所 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第二,用班刊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不可能立竿见影,必得有一个长期过程。教师在平时除了多鼓励学生积极创作和修改自己的习作外,可以多刊登不同学生的多样习作,用肯定与赏识激发学生写作的信心和积极性,让写作成为他们乐于去做的事。同时,在出刊后,要进一步发挥班刊的辐射作用,让更多的学生受到启发。此外,要持之以恒地办班刊,当然形式可以多样化。班刊既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虚拟”的,教师可以借助博客等平台展示优秀习作,同样可以起到激励的效果。
  第三,在办班刊的初期,往往只有少数热衷写作的学生会主动地创作、投稿,另有一些学生是处于蠢蠢欲动、暂不想动的观望状态,而大部分学生都是任你宣传鼓动、我自岿然不动,这当然很不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古人云:“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这时,教师就应用一些小技巧去刺激其他同学的创作动机,当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入了写作,久而久之必能让写作蔚然成风。
  班刊作为一种媒介,既可以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也能够记录学生的点滴创作,教师不妨将之利用起来,使之成为激励学生写作的一个平台。当然,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仅靠办班刊来实现是不太现实的。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指导以及学生自身的努力都至关重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只有双管齐下、齐头并进,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编辑:龙贤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43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