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验室规模化建设过程中关键问题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高校逐步加大推进向双一流的建设和发展,高校实验室开始呈现规模化建设。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实验室在规模化建设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本文立足于实验室建设流程,着眼于各个环节,剖析问题,深入分析,在规划编制环节、建设论证环节、队伍建设环节、设备采购环节、教学体系重构环节、管理模式改革环节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法。本文结合我校实施“十三五”实验条件平台建设中,解决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即将投入大规模资金进行规模化建设实验条件平台的高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实验室 规模化建设 问题
中图分类号:T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2(b)-0240-03
Abstract:With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the national "Double First-Class" strategic plan, the laboratories of university begin to take high value of scale construction.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we find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scal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process of colleg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come up with a feasible solution for the issues such as the planning, reasoning, team building, equipment purchasing, management reforming and teaching system reconstruction with in-depth analysis. Considering the points which combine the development of "Thirteenth Five-year" experimental condi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we focus on the problems’ solution and suggest that we should invest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to build laboratory scale construction project.
Key Words:Laboratory; Scale construction; Issue
2015年,国务院正式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进入高等教育强国的时间表和高校数量[1]。各大高校均加快了学科专业的建设,努力向着双一流建设前进。实验室作为最能够体现高校教学科研成果的场所,在高校发展规划中逐步成规模化建设。然而在实验条件平台建设推动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通过文献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实验室规模化建设中普遍存在诸如规划论证不充分、实验技术人员不充足、实验教学体系结构不合理、实验室运行管理不科学等问题,虽有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但多数只浮于表层并未得到实际解决。
1 主要存在的问题
实验室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的实施需要从前期规划、组织申报、方案论证、采购实施、运行管理和考核评估等多环节组成,在高校中一般的建设流程为:规划——申报——论证——实施——验收——运行管理(见图1)。立足于流程,问题较易出现在以下六点。
1.1 前期调研不足
实验室规划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龙头”作用。规划质量的水平直接决定后续建设内容的水平。实验室投资规模不大时,规划作用反映在学科上、专业上并不明;一个学科、专业面临逾亿元投资机会时,一个高质量的规划会助学科专业发展,反之则影响其发展。在我校实施“十三五”实验条件平台建设规划时,就出现个别教学单位(不重视)前期调研不足,形成的需求报告可行性差、对设备型号、技术参数、价格、位置摆放、后续运行保障等很多方面表述不清,最后导致项目不通过。前期调研不足造成实验室规划不系统,项目可行性不强,预算执行很困难,影响学科专业建设。
1.2 论证过程形式化
论证是对实验室建设质量的重要把关环节。实验室规划建设,需要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多轮次的论证把关,選取专家的质量影响着论证环节的质量。近年来,各高校发展越来越快,每年的建设投资基本保持稳定,在组织实验室建设论证时,逐渐出现专家基本不变、论证模式不变的态势。在规模化投资建设中,这种程式化、形式化的态势一方面使得教学科研单位组织编制需求报告时缺乏严谨的态度,另一方面校内专家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在论证把关项目时会出现高度不足、视野受限等问题。
1.3 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不重视
实验技术队伍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很多高校的实验技术队伍都被作为教辅人员来对待,不论是实验技术人员的引进计划还是引入后的发展均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学校出现规模化投资项目时,人员的严重不足,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对项目实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高校在实验技术队伍不足的情况下,普遍采取将教师作为实验室的兼职人员,这种模式从管理、主体责任和解决实际运行问题方面都无法与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相媲美。 1.4 仪器设备采购周期过长
一般情况下,仪器设备的招投标采购周期不包括制作标书的时间基本是一个月,进口设备的话周期则要更长。计算机等集采目录内设备必须走央采程序,周期一般1个多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采购人在执行仪器设备采购计划时,常出现因调研不充分导致采购需求不明确、采购需求倾向性明显、采购预算与实际需求不符等情况,无形之中拉长了整个项目的仪器设备采购周期,影响实验室建设的进度。
1.5 实验体系调整不及时
实验体系是学校实验室建设和开展实践教学的指导性纲领。近年来随着教育部推进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及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工作,各高校陆续完善了本校的实验体系。随着本科教学工程改革的推进、学校学科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实验体系的调整和完善却没有及时跟进,尤其是在学校开展实验室规模化投资时,基本上无法发挥其作用。
1.6 实验室管理模式陈旧
目前很多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比较陈旧,基本上还是以行政指令为主要手段,缺少信息化管理手段,未能将物联技术应用在管理过程中,造成管理数据不准确,实验室共享效率低,虚拟教学资源不能系统化管理和應用,安全管理监控不到位等等。
2 可行的解决思路
2.1 实验室规划编制
规划是决定实验室建设如何建、建什么、建成什么样的关键环节。规划的编制至关重要,就要求编制规划的人员精通专业、有全局观念、认同学校发展文化。在实验室建设中,出现实验室重复建设、规模小、设备不够精密等方面的问题,原因在于二级学院领导、实验室主任、实验员可能因视野受限、高度不足、总局观欠缺、专业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影响实验室规划的编制。而这种情况又客观存在,专业存在交叉,二级单位做编制立足点是自己单位,而非学校,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重复建设、规模小。
成立实验室工作委员会,由各个专业的领军人物、建设实验室有经验的实验人员、校级实验室管理人员及相关行政单位人员组成,结合学科专业的发展,制定学校的实验室建设规划,指导各二级单位的实验室规划编制,整合资源,汇总专业高精尖力量。
各二级单位做好实验室建设规划,首先要开展充分的调研工作,了解目前的技术前沿是什么,项目的投资规模是多大,目前社会上的技术支持有哪些;其次要开展充分研讨,包括校内组织人员和校内外人员等不同形式,研讨项目的定位,论证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初始建设方案及开展什么样的教学、科研项目;最后就是要确定实验室建设模式和规模,依据前期调研结果和研讨情况来编制实验室建设可研报告。
2.2 实验室建设论证
论证环节主要是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各个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整体和细节方面的把关。论证工作做实,才能确保实验室建设方案达到可操作实施阶段。论证环节重点从专家选取、组织方式和承建单位重视程度三方面进行进行落实。
第一方面严格把关专家组成:组成一支5~7人甚至更多的专家团队,基本满足对一个实验室建设水平的把控。专家组成员由校内外的高水平、有全局观的人员担任;要有技术能力强的人员参与;还应该有企业或行业内比较有影响力的人员。
第二方面承建单位必须重视:体现在实验室承建单位必须由一个单位的主管领导带队,领导带队能够体现二级单位重视;项目负责人按照要求制作PPT进行汇报和答辩,可以使项目负责人更熟知做什么,怎么做,内容应涵盖实验室定位、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实验室建设方案、设备采购清单等。
第三方面组织方式不可过于简单,程序适当的进行调整和变化。打分时可结合一票否决、专家组长汇总、单独打分等各种形式。
2.3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事关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水平和效益。据近几年的调查,已有相当一部分重点高校在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上做了很多尝试,包括分岗聘任、分岗考核,设置教授级高级实验师或研究员等正高级职称。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实验技术人员极大的鼓舞,也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其地位,不再是所谓的教辅人员。我校亦着手研究实验技术人员的相关政策,为学校“十三五”实验条件平台的建设提供人员保障,同时设立了一些临时性政策以鼓励现有实验人员参与建设和管理。
实验室技术队伍的建设一方面是人才引进一方面是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人才引进方面应该由校级实验室管理部门统筹规划年度人才引进;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重点在于后续技术上的培训,有二级单位负责,享受同教师同等的培训,进行分岗考核,设置相应的职称体系及待遇兑现,提升实验技术人员技术能力的同时提升职业荣誉感。
2.4 仪器设备规范采购
仪器设备规范采购不仅仅是一个风险控制的过程,也是缩短建设周期的主要手段之一。采购人在前期调研充分的情况下且能按照要求完成采购方案的制定,整个建设周期至少会缩短1/3的时间,为实验室建设后续工作的开展及投入实验教学或科学研究提供更充裕的调试时间。以我校为例,每年在下发实验室建设任务后,学校招采中心都会召集项目负责人面对面进行政策解读和标书制作辅导,同时建立采购进度表,定期与项目负责人沟通相关事宜,及时纠正个别教师的不规范行为,大大缩短了实验室项目建设周期。
2.5 实验教学体系重构
实验教学体系作为高校开展实验教学的主要指导性纲领,应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不断得到调整与完善。其中包括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提升、教学手段的更新和应用、培养目标的调整与实现等,都会促使学校对整个实验教学体系进行调整或重构。一个教学单位只有明确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实现路径,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手段,教学理念先进,则在构建教学体系时就会相对容易得多。我校此次开展的规模化实验平台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现有各个教学单位的培养计划,也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给予更明确的定位,借力信息技术等手段,已着手对原有的“三个层次协同、四个课堂贯通”的实践育人体系进行修订和重构,基本形成“技术+模式+空间”三位一体的实验体系。 2.6 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
实验室规模化建设后,管理模式必须从人管转变为机管,借助信息技术方能保证高效、准确。信息化管理手段应由信息平台和信息采集硬件组成,通过网络或物联技术实现对实验室的动态管理。我校已对现有实验室进行智能管理系统的安装,包括管理平台、门禁系统、监控系统、危化品检测系统、大型仪器设备控电系统等等内容,拟通过该工程解决学校多年来对实验室的共享难推进、信息不准确、宣传不到位等问题。
3 结语
实验室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及前瞻性是实验室建设任务的重要特性。在此次我校实施“十三五”实验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时,就提早动员各项目单位进行大量调研,结合调研情况,通过密切联系企业开展实验室建设方案的编制,并组织了包括企业高管、同行高校高水平教师、民航局相关司局领导等组成的专家团队对每个项目进行充分论证,严格把关实验室建设前端流程,控制实验室建设实施阶段的经济风险点,做好每一台仪器设备的验收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对每个问题的把握和处理所形成的经验,将对其他同等级高校在开展规模化投资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增礼,巩红新.“双一流”建设研究的核心问题[J].大学教育科学, 2017(4) :31-36.
[2] 邵林,辜媛,魏玲.云技術应用在实验室建设中的问题及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8):235-237,254.
[3] 苗百春.转型中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的现存问题[J].教育教学论坛,2017(27):271-272.
[4] 张轮. 新工科,重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N].文汇报,2017-05-05.
[5] 齐亚妮.关于高校实验室资源建设和有效利用问题的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7(1):72-73.
[6] 孙勇.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模式中存在问题与其改革方法的研究与探讨[A].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提升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实证研究(上册)[C].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4.
[7] 黄启.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5,1(5):35.
[8] 盛道鹏,陈兰花.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问题和建议[J].教育现代化,2018,5(4):112-113,136.
[9] 李天鹏,黄文军.普通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 2018,4(11):119.
[10]牛燕.传统实验室现存的问题及建设平台开放共享实验室的应对措施[A].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十一届中国生命科学公共平台管理与发展研讨会摘要集[C].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1.
[11]蓝蔚青,谢晶,陈江华,等.日本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8):255-258.
[12]高广春,黄越燕,朱琦峰,等.“7S”管理应用于高校药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6):30-31.
[13]刘继宗.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过程管理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2):200-201,2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76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