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183-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及知识经济的不断进步给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素养是学生步入社会、提高自己所必须具备的个人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也应该迎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有效在课堂中渗透物理核心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物理素养,进而将学生培育成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人才。
  一、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渗透物理观念
  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学好物理概念,并从物理概念中获得物理观念对学生之后的物理学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仅仅关注学生对于概念的记忆,这与物理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的要求是相违背的。所以教师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物理观念。
  例如,我们在学习“功”的概念时,如果仅仅是让学生按照教材中的文字描述去理解和记忆这个概念,学生们即使是当时记住了,过不了多久也会忘记。学生没有真正地理解概念中的含义,也没有真正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为了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概念的含义,我在这个概念的教学中向学生演示了一个例子:我向右拉着讲台桌,同时讲台桌会向右方移动,而我向右拉的力以及讲台桌向右移动的状态组合起来就叫做功。同理我们用专业性的物理语言来描述就是教材中的内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概念进行有效记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一个特定的物理观念,对之后物理概念的学习就会更加游刃有余。
  二、在有效课堂提问中培养科学思维
  提問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一个普遍的方式,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有效掌握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通过提问,提高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有效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例如,在学习《加速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我以“速度”知识的引入新课程的教学中,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们知道“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并且对速度的相关性质和知识有了很深入的了解。紧接着,我想学生引入了一个新的知识“加速度”,我询问学生:“我们能不能够根据速度的相关知识和概念总结出加速度的含义呢?”学生们通过思考、探究以及之前预习的知识,很快便初步了解了加速度的知识,并有效地将“速度”与“加速度”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地将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进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由此可见,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应该有效设置提问,让学生在问题的研究中培养自身的科学思维。
  三、在物理实验操作中提高探究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操作,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换成直观的物理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物理知识。同时,让学生参与实验操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例如,在进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时,我将学生合理分组,由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这个实验,学生们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合理分工,确保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参与进来,共同探究和实践,进而得出物理结论。所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获得的物理结论会使得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四、在教材内容挖掘中树立科学态度
  学生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更好地造福社会。所以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只是提高学生的成绩,更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教育,充分挖掘物理教材中的因素,向学生渗透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进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学习《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时,我向学生介绍了很多我们生活中的电磁波技术,比如微波炉、电风扇、吹风机等都运用了电磁波技术,让学生意识到只要我们好好学习物理,在将来有效运用物理知识来造福人类社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此外,我组织学生对电磁污染进行了讨论:随着人类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技术的应用给人类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很多的危机,比如电磁污染,这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威胁,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我们的技术来有效应对这个危害,这将是我们长期的不断探索的任务,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应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教师可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物理教材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长期的渗透和培养,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989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