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要结合其心智发展状况。当前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溺爱子女”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果发现幼儿任性行为不及时制止,会严重影响幼儿道德品质与身心的健康发展。对此,本文将结合个人工作实际,针对幼儿任性行为的矫正工作展开细致化的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幼儿任性行为;研究分析;实践举措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6-016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6.150
   一、 幼儿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 父母溺爱与管教方式有问题
   我国生活质量与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在衣食住行与吃喝玩乐方面,很多父母都会不遗余力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这难免就会产生溺爱的行为。而溺爱是导致幼儿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而且很多家长在幼儿出现不良行为之后,都不会进行深层次的考虑,不会想到幼儿性格养成的方面,在尽量满足幼儿要求的情况之下,疏忽了对幼儿的管教与引导,从而让任性行为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 幼儿不成熟心智的影响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心智发育不成熟,往往不具备理智的行为特征,对个人行为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幼儿常常会根据自己的内心所想,产生一些随意性的行为,也就是任性行为的产生。有些幼儿情绪暴躁,不能正确接受他人意见,常常与家长或老师持有相反的意见,由于个人的自我约束与观察水平有限,也很难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的行为缺乏合理性,所以相对来讲幼儿较容易出现任性行为。
   (三) 父母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
   幼儿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出于对周围事物的新鲜感与求知欲,会对生活或学习中的“有趣”“新奇”的行为进行模仿。对于幼儿来讲,最好的模仿对象就是父母,父母行为甚至会成为一种规范。但从生活实际来看,每个人都多少存在性格或习惯问题,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行为过于随意或自律能力不够,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对于整洁卫生、环境保护、言语文明等方面,家长如果未能审视自己,幼儿又缺乏良好的辨别能力,就会导致父母的缺点或不良行为在幼儿身上放大,导致任性行为产生的频率不断增加。
   二、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相关举措
   (一) 父母重视个人的引导作用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想要纠正幼儿的任性行为,父母应该从自我行为检查开始,重视自己对幼儿的言传身教。家长认识到自己是幼儿的榜样,如果短时间不能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也应尽可能地不在幼儿面前表现出来。毕竟家长是幼儿的直接模仿对象。家长也可以让邻居或同学家长帮忙指正,从而认识到自己不正确的行为或是习惯。家长可以告知幼儿行为失当的具体表现,让幼儿及时监督并约束自己,这样幼儿也能在家长的影响之下,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实现家长与幼儿的共同成长。
   (二) 合理满足幼儿的要求
   幼儿的任性行为常常是因为有心理需求才产生的,所以家长需要将幼儿任性行为进行判断,分清其中存在的合理或过分的要求。对于幼儿合理积极的要求,家长可以采取鼓励引导方式,支持幼儿的发展要求。而对于一些不合理的任性行为,家长首先要端正幼儿的思想,让他们有意识地改正自己的行为。后期告知幼儿这些不合理行为容易导致的后果。经过行为与思想方面的引导,家长能够将自己的判断传输给幼儿,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存在的失当环节,也能及时地进行自我反思。
   (三) 家庭教育观念与时俱进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同時也需要家长重视。所以在家庭教育观念方面,基于幼儿任性行为纠正,需要家长与幼教老师的正确观念保持一致。比如说在分享与挥霍的教育与指导方面,父母需要建立一种双向引导的方式,将具体的教育方法解析出来。最好是家长一方宽松指导,另一方严厉,才能给幼儿纠正自己行为的机会。如果父母存在言行失当的情况,可以求得幼儿的原谅。这样在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之下,幼儿就会具备基础的判断是非的能力,能够给个人的行为矫正带来有利的条件。
   (四) 冷处理的教育引导规范性
   不少家长在教育儿童的时候,会采用置之不理的方式,也就是“冷处理”的教育引导方式。有效的“冷处理”引导能够起到约束幼儿行为的作用。幼儿在遇上喜欢的东西或想做的事情都会采用哭闹的形式,对于家长来讲也会是一种教育引导的负担。所以家长可以适当地采用“冷处理”的形式,不能随意打骂幼儿或对其发怒,更不应该无条件的妥协。面对在街边哭闹的幼儿,立即停止其他事情带他回家,在空房间内“静置”。这样他们在发现自己的哭闹无济于事之后,就会停止自己的任性行为。家长后期再给幼儿讲解做人的道理或者转移他的注意力,经过其他的快乐事情影响,幼儿也能逐渐开心起来,忘却自己的任性要求。
   三、 结语
   幼儿任性行为的产生常常是来自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因为幼儿心智不够成熟,还有可能是因为家长的教育引导失当导致的。所以想要及时矫正幼儿行为,需要家长重视个人的行为习惯,经过对个人行为反思与约束,达到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巧灵.幼儿任性行为的心理解析及教育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2).
  [2]张晶.幼儿任性行为的表现及教育建议[J].吉林教育,2016(37).
      [责任编辑 李 媛]
  作者简介:杨艳(1985.2— ),女,汉族,甘肃会宁人,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32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