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情绪教育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及矫正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幼儿攻击性行为不仅可能伤害他人还会影响孩子的社会关系,导致孩子出现诸多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并从幼儿园和家庭两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矫正策略,从而确保孩子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关键词:情绪教育 幼儿攻击性行为 矫正策略
  【中图分类号】G 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08-0034-02
  攻击性行为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攻击性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阶段,而对学龄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研究甚少。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良倾向,它是一种问题行为,应尽早发现并给予积极矫正,否则会造成幼儿本身的沟通障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
  1.基本概念
  (1)情绪教育
  所谓情绪教育就是指个人感知他人情绪、控制和表达自身情绪的能力,它是一种自我表现和约束的能力表现。最近几年情绪教育观念逐渐兴起并得到大家认可,情绪教育的重要性是大家公认的。它主张我们教育不仅仅停留在理性知识的讲授,更应该注重培养对他人情绪的接受能力以及能正确表达个人情绪情感的能力。学前教育阶段的情绪教育是一种显性教育,主要是幼儿通过参加老师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或者游戏来实现。
  (2)幼儿攻击性行为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一个很复杂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过程,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存在明显的有意伤害性。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在自身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身“利益”受到威胁时,幼儿在行为、语言等方面出现的有意侵犯行为举止。主要表现为肢体行为上的推人、打人、挖脸和语言上的骂人等蛮横不讲理的行为。比如当他喜欢的玩具被别人拿走或者他看见别人有他喜欢的玩具时,他就会马上行动,采取抢、打、闹的方式来努力争取自己的玩具,他的目的就一个:拿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幼儿攻击性行为具有频繁性,幼儿阶段是心理、生理发育的初始期,很容易出现情绪失控、任性冲动等行为;同时幼儿攻击性行为在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一般而言,女孩比男孩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性小;另外,幼儿攻击性行为在肢体动作方面高于语言攻击。
  2.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危害
  幼儿攻击性行为在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同时,对幼儿自身成长也是非常不利的。幼儿攻击性行为会严重影响幼儿对社会的认知和认可,在幼儿内心产生挫败感。有研究表明,有攻击性性行为的幼儿一般都没有固定长久的小伙伴。在幼儿园,由于具有攻击性行为幼儿经常“欺负”周围的同伴,导致受“欺负”小朋友对其产生恐惧心理,不愿意与其玩耍,更有甚者都害怕到幼儿园,对上幼儿园产生畏惧心理。同时,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干扰,老师需要花时间去干扰、教育引导这种攻击性行为,使得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影响,这也是大多数老师十分头疼的事情。
  同时,有研究表明,在青少年犯罪人群中,有70%的犯罪青少年在幼年或者儿童时期就存在攻击性行为,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要觉得孩子还小,不懂事听不懂话,其实不然,这一阶段正是孩子认知社会、接收社会的开始,我们不能在起跑线上就犯规。所以如果在幼儿阶段我们对攻击性行为不及时发现或者不及时干预矫治,那么这种孩子走向犯罪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加大。
  3.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幼儿阶段所处的社会从大的说就是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从小的说主要集中在家庭和幼儿园。下面从社会大环境、家庭和
  幼儿园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方面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孩子们的成长环境也越来越优越,但和我们小时候相比,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时间都“蜗居”在自己家里,和邻居小朋友交往甚少,小朋友更多的时间主要是自己玩玩具或者看电视、玩手机。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各种电子产品和影视作品离我们真的很近,儿童的交往已经从以前的孩子群转变成微信群、QQ群了,电视已经成为孩子在家庭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孩子最好玩的“玩具”。殊不知,当今孩子们比较喜欢看的动画片已经对孩子的思想产生了严重的侵蚀和影响,诸如《奥特曼打怪兽》、《喜洋洋与灰太狼》,这些动画片宣扬的就是暴力性的“维护正义”,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哪些可能对自己产生威胁的人也希望自己的“一举一动”来维护所谓的“正义”,于是对周围的人动手动脚,就出现了攻击行为。
  情绪教育的影响有建设性和破坏性两个方面,由于幼儿的认知缺乏全面性,像《奥特曼打怪兽》、《喜洋洋与灰太狼》这样的教育引导,致使幼儿形成怨恨、嫉妒、愤怒、偏见等非常不好的情绪,如果放纵这些情绪去发展的话,就会导致幼儿形成错误的道德观。
  (2)家庭方面
  如今大多數家庭就一个孩子,孩子在家里就是小公主、小皇帝,孩子在家里基本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更有甚者,一些家长对孩子“疼爱有加”,对孩子的过激行为不加制止教育,任由孩子“为所欲为”,长此以往,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独行霸道的不良习惯。另外,现在很多孩子大多数时间都是跟着爷爷奶奶,这种隔代关系造成爷爷奶奶对孩子既不能骂更不能打,久而久之,孩子一遇到困难或者挫折,从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不是摔瓶子就是砸罐子。到了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自然都是别人不对自己全对了,不是动嘴定是动手解决,这就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另外,很多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成才期望极高,很多时候孩子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就是家长一言堂,家长说了算,如果遇到困难或者挫折,家长对孩子不分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顿的呵斥,孩子根本没有反驳争辩的机会,孩子长时间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对其心理产生极大的叛逆,一有机会,自然大打出手,逆道而行之。
  (3)幼儿园方面
  幼儿白天大多数时间都在幼儿园,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幼儿园所提供的空间和物品都相对不足,孩子们为了自己的喜好和空间满足感,有时间就情不自禁的采取攻击性行为来争抢空间和物品。另外,很多幼儿园里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教师对幼儿缺乏必要的耐心,针对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采取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引导,只会一味的责骂批评,还有部分教师对平时表现优秀的孩子非常喜欢,对其教育有加,能经常表扬并树立榜样,但对哪些所谓的“后进生”、“捣蛋生”就不管不问,甚至很少关心、关注,更没有及时有效的鼓励,长此以往,致使这些幼儿对老师缺乏信任,不愿意参与幼儿园任何活动,对周围的小朋友,尤其是变现优秀的下朋友更是嫉妒,于是常常发生攻击性倾向的行为。当然,这里面还有部分小朋友,通过故意的攻击性行为其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幼儿园老师的注意。   4.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针对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的时候,我们更应该采取温和、平等的教育方式,用正面引导的方式,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这样做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切不可在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之后就对孩子粗暴施行、大声呵斥,这样只能让孩子更加恐惧甚至叛逆。
  (2)提高幼儿的是非观
  幼儿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较差,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应该通过创设一些情境,让孩子们知道通过打人、推人或者抢夺等行为来解决问题是不对的,同时让孩子通过参与活动,引导孩子学会采取正确的言行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培养孩子正确的是否观。当然,作为家长,更要在孩子面前树立正确的榜样形象,多让孩子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如果孩子们发生矛盾,一定不能偏袒自己的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如果孩子有错误,一定要引导孩子主动道歉承认错误,
  让孩子学着自己去解决问题,明白什么行为才能有好朋友,什么行为会让自己没有好朋友,让孩子真正体会正确行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感。
  (3)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班级学生较多,孩子们提供的活动空间有限,所以我们在教室布置、物品摆放的时候,要尽可能考虑到孩子取放方便,不容易出现拥挤的情况,尽可能给孩子们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和活动资源。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或者游戏的时候,可以采取分组同时进行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必要的教学材料,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另外,我们应尽可能提高自身的岗位素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热爱幼教这份职业,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班级的所有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爱。
  对家庭的要求是,我们应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出现一些暴力性的行为和言行,积极为孩子营造良好、舒心的成长环境。同时,应避免给孩子观看有暴力行为的视频、电视剧或者动画片,更不能让孩子接触有暴力行为的电子游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给提供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和孩子一起跑步、打球或者下棋;可以培养孩子某一方面的兴趣爱好,比如绘画、弹琴;可以多陪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培养孩子的视野情操,逐渐转移攻击性行为的注意力。
  (4)积极做好家校协同教育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教育两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主体,作为孩子父母,一定要经常与幼儿园教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具体表现,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予以教育引导。作为幼儿园教师,一定要及时的将孩子在班里的表现真实地反馈给家长,并且对家庭教育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在教育观方面,家庭和幼儿园一定要一致并形成合力,否则,针对孩子的教育就会大打折扣,甚至造成孩子认识上的混淆或者错误的行为。
  5.结论
  幼儿阶段是个体情绪发展的起始阶段,也是幼儿这一生极其关键的阶段。对于幼儿攻击性行为,我们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明确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家校协同及时发现并采取正确的策略予以矫正,同时要教会孩子预防和调节自身情绪,让孩子感知真爱、学会真爱,在真爱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秦雪娇,徐东.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控制研究——基于幼儿德育生活化[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8(38):02.141-147
  [2]赵青.浅谈幼儿的攻击性行为[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2):102+62
  [3]赵君星.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8.28(04):85-89
  [4]邱永扬,颜玉玲.幼儿攻击性行为成因及其對策初探[J].亚太教育,2016(30):9-10
  [5]杨帆.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教育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5):68-70
  [6]王欣.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30(05):106-108
  [7]刘竹筠.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电脑迷,2018(07):1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9751.htm